付慧琴
【摘要】小学校园文化属于校园主体创建的一种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整合,和谐的校园文化会遭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展现为校园主体、校园环境、社会群体的和谐共处。美育属于一种基于美感、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属于一种培养学生文化认知与筛选能力的有效方式。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育教育 校园文化 环境建设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2-0011-02
基于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属于一种学校思想文化的内涵体现,同时也是学校精气神的表现,属于一种对学生可以形成潜移默化影响的无形力量,可以形成对师生的有效熏陶与感染,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师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多年的努力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推动学校发展,还能够在社会层面上形成良好的辐射作用。对此,探讨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具备显著实践性教育价值。
1.美育的基本概念
美育概念最初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型,从狭义角度来看是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属于一种基于审美观、美学素养为核心的艺术素质教育[1]。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形式美育生化成为实质美育,将美育教育渗透在不同学科中并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从整体来看,美育属于基于审美观作为导向,针对性培养对于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审美素质教育,属于推动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教育活动。因为不同时代之下的审美标准并不相同,所以美育本身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可以制约不同的社会伦理道德,同时因为美育的本质带有情感性,美感属于内在、超越功利的,所以美育的最终结果是至高的善[2]。想要培养审美意识并倡导审美的人生境界,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之下人们共同追求至上理想,从这一含义角度来看美育不仅属于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纵深,同时还关联着整个社会的未来,属于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之下的对话桥梁。对此,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美育引导之下进行发展,从而更好地构建全面性人才。
2.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1构建静态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环境属于学校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底蕴的承载主体,同时也带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为了更好地突出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并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在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办学理念,并基于学校环境文化的规范实现对环境的改进,并突出环境个性化、人性化以及序列化,积极推动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真正实现“一班一品”的环境体系,从而充分展现文化风格特色[3]。
学校属于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规划与局部期间需要嚴格遵循整体性与统一性原则,促使每一个布局都可以体现学校独特文化品质以及审美的情趣,同时让校园内的墙壁“能说话”,做到有规划、有序列、有主题,不仅保持内容丰富、主题明确,还需要做到色彩怡人、美观大方。在美育型的班级文化环境中,学校应当积极构建“一班一品”的理念并构建丰富的班级文化,促使校园内的墙壁能够说话,并保持高度共性,更好地展现个性化特征,精心构建并布置教师图书角、黑板报,设置美文诵读、好书推荐、读后感以及背诵表等不同版块,并构建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推荐各种好书,同时精选读书之星、交流读书心得等活动。为了促使班级保持更加和谐的文化氛围,教师内的角落不能忽略,班主任应当合理应用教室四角,促使教室内文化色彩书香气息更加丰富,从而促使文化建设保持独特浸染功能。
2.2基于文化环境提高审美能力
校园文化背景之下动态环境建设属于做好学校管理、学校风气的动态化展现,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精神折射的直接体现,在校园动态环境等因素环境之下,学校属于倡导者,教师与学生分别为主导者与参与主体,三者之间的和谐调整能够让校园动态环境发挥最大化功能[4]。
在文化环境方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突出美育教育功能的途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能够构建快乐课堂并让学生感受美,快乐课堂的教育模式可以积极构建在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属于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其重点在于促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保持主动参与、突出体验以及关注身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快乐课堂的主体在于学生,其重点在于构建快乐且轻松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愉悦的参与学习并让学生形成高度兴趣,从而达到学有所成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在于寻美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享受美。学校方面可以提高对于艺术特色的建设,并定期邀请书画家参与到学校中,和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并让学生在活动期间享受美,促使学生可以基于亲身感受书法美的艺术水平,提高学生的书法技巧,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校园美的征文竞赛,促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娇嫩文字实现对校园变化的记录,用真挚感情实现对真善美的理解,促使学生可以在文学创作期间挖掘全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对于美的理解、表现以及追求。
2.3构建多元化美育教育
首先,可以构建美术课堂开展美育研究。学校方面的美术课堂教学属于美育研究的重要实践途径,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欣赏以及创造能力,可以更好地渗透美育教育,同时基于美育人充分展现艺术教育功能[5]。美术欣赏、评述教育属于美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并达到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审美发展重点在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引领学生形成对美的认识与欣赏,同时也是培养审美意识并养成审美意识思维的重要体现。其次,可以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美育教育。在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从审美角度着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科美感,并让学生沉浸在学科美的享受过程中,并自发的形成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愉悦、轻松并从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达到审美教育的相应目的,基于开放性题目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师生可以共同分享没一个步骤中的学科美感,促使审美教育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基于校园活动开展美育教育。在学校方面可以基于各种活动方式作为载体,例如基于文化节、艺术节等类型丰富的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可以在活动期间展现美并提高美,学生在活动期间艺、才、智等多方面均可以形成良好的锻炼作用,可以基于活动推动教育发展,并基于较强活动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丰富校园艺术中得到熏陶,并从美中润泽生命。再例如,可以基于文化创作当中挖掘书写美,师生可以应用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去装饰校园,在学校与生活中感受并享受校园中的魅力,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中形成对美的理解与感受。在校园美活动中借助征文竞赛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美并挖掘美,强化对于美的表现,提升对于美的追求,促使学生可以在美的学习与感受中得到有效的展现,并引导师生可以以美育作为核心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实践过程,促使学生的美育素养水平得到有效展现,强化美育教育实效性。
2.4构建美育品牌形象
学校的品牌属于社会公众对于学校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知名度较高其辦学理念就会被认可,此时就可能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取胜。对此,学校方面可以基于美育品牌设计的方式强化美育渗透效果。
一方面美育品牌的设计期间,需要针对性提升美育环境的传达功能,针对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并借助系列统一化、整体化以及全方位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以及视觉识别的功能,并做到反复植入,在社会公众形成强烈影响。在渗透内外部综合性努力与视觉系统整合,充分应用公众对于学校良好印象与认知,促使其可以环绕学校的经营环境并转变为有利于学校的经营条件,促使学校在教育市场环境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从而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并获得相应的成效。与此同时,需要积极重视并强化品牌的塑造功能,伴随着环境变迁、社会价值的转变,实行学校再定位并借助调整办学理念可以构建全新的学校形象,从而达到强化学校员工对于学校美育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校内员工的集体精神并强化学校的存在价值,提高内部团结以及凝聚力,导入品牌战略目的。在教职员工可以在学校内构建基本要素,属于学校教学运用的主体以及教学行为的承担者,属于学校当中人为因素的重要体现。品牌战略可以借助集体精神进行识别,为学校方面提供更加成熟的经营战略仿真,同时构建团体理念意识,在心理层面上形成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元化特征,在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和学校办学思想高度的有效融合,并做好和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结合,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独特性,积极构建多元、人文、和谐、个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真正促进师生多方面素养成长,为小学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田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13(34):2-2.
[2]王正刚,江朝辉.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人文精神——网络化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7-29.
[3]陈一鸣.以美的校园生活成就美的人生——广东广雅中学以美育德的校本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32(5):3-3.
[4]何云刚.以美育人 以美铸魂——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21(7):2-2.
[5]宋佳慧,潘迎旭.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中的情感体验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