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分析

2021-04-13 10:37张碧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培育路径工匠精神

【摘要】工匠精神,是时代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为此,本文结合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着重从深化工匠精神理念、做好日常工作安排等方面,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以达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科学安排和最优化调节的目的。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3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主要是从思想意识和价值认知导向层面,对学生进行成长趋向的引导。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如何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合到高校教育体系中,是确保学校人才输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互承接的主导条件。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概述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从而使作品更加完美的理念。工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作品的优化,也是不断的完善自己技艺、能力提升的过程[1]。为此,工匠精神,就是指追求品质至上,将创造作为动力,力争最优质的服务精神。工匠精神在当代社会中,被作为一种自主提升、专一、追求品质的代名词,它是人积极向上成长的促进动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借助社会或者是群体性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方面,对其成员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过程,它是社会思想道德要求在个人身上实践的具体体现[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活动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有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确保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国家、社会之间相互吻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很好地承接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确保高校教育工作顺利完成,形成教育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协调推进的实践态势。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合价值

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经济、文化等方面迈向更高层次后,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方向的趋向性解读[3]。将工匠精神融合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将其内部创造力、专业性以及严谨性很好地激发出来,还能够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形成专业化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对应化承接。比如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亦或者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期间,学生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各项生产因素的深层次开发,这些都是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证明了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主要包括:

(一)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服务理念,它是促进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将工匠精神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从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理念开始。其一,工匠精神内涵,不仅仅局限在“工匠对于加工产品的完善”层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产品加工精益求精的理念的同时,还要对应分析哪些因素的存在,才能够保障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学习中得到实现。其二,工匠精神,并非在阶段性工作的对应完善,而是要形成持续性、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这样方可将工匠精神内涵中的价值,通过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来[4]。

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很好地推行开来,高校组织进行思政教育理念分析层面的工作安排如下:(1)思政教育活动具体实施和推行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标准,分析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一方面通过“工匠精神”深层次解读,分析如何量该精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2)课堂授课期间,教师从工匠精神的表层内涵开始解读,其次是深层次地进行“工匠精神”价值研究,从而不断进行工匠精神方面的多样化解析,以达到工匠精神与多样化思政教育内容相互衔接的实施目标。(3)工匠精神分析和研究,要注重学生自主发现能力的激发。

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时,注重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实施的理念分析,并逐步将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很好地承接起来,做好认知理念层面的解读,方可确保教育实践取得预期性目标的成效。

(二)日常教育中循序善诱

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课堂中集中化展开,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循序善诱的教导。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通过典型时代人物的事迹学习,亦或者网络中具有优良品质的正面事件,进行组织性学习。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全面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也应通过组织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将其呈现出来。即,工匠精神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动力,其发展作用更多的是在日常成长和系统化研究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感知环境,此时工匠精神方可逐步转换为学生个人成长的主导动力。

某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工匠精神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是通过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加强引导,一方面是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活动的安排,将各项工作很好地承接安排起来,以确保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实践:(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多视角的工匠精神融合工作。其中包括通过微信、QQ群,开展各个行业中工匠精神实践群体事迹宣传;通过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实践方式进行解读。(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情感沟通期间,对于学生在情感、人际交往、日常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借助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平和的心态,逐步克服障碍,解决问题。(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还在于定期组织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精神建设基地等方式,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辅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工匠精神。(4)大学生日常班会和日常汇报演出过程中,组织“辩论会”“主题班会”“三句半”等节目,将工匠精神与社会思政教育等活动有效地承接在一起。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体实施期间,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长期性融合促进的动力,系统有序地进行多重管理系列工作内容的安排,并以日常生活中常见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是对工匠精神生活化的实践的具体形式。

(三)榜样力量示范工匠精神

教师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带来影响。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也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通过高校教师日常教育工作方面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的作用。其一,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分析层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榜样,做好专业学习层面的研究。其二,教师在为人处世层面,应教导学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恰当地承接在一起。

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融合环节上,教师主要是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分析:(1)思政教育针对每一个章节、小节课程授课前,均要详细备课,且通过博览古今材料,对思政教育核心观点进行材料延伸,增加思政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性。(2)思政教师还充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成长环境以及人生转折点环节的问题,将思政教育与学生阶段性成长之间很好地衔接在一起,彰显思政教育的学习价值。(3)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课题研究,与学生互动期间,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形态。(4)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期间,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要学会反思,对于与他人交流中的问题,应采用“宽厚”的眼神进行分析,并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各个方面的问题,由点滴美好积累成良好的修养、性格。而教师对待学生日常的询问,也总是耐心地解答和分析,从而为其基本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榜样示范性活动在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实践环节的开展,为精神传递提供了更直观的实践载体,学生完全可以借助直观的观察、模仿,对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形式进行学习。同时,榜样示范方式的教育过程,是从社会生活的点滴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个人、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对于学生未来独立成长中,各项问题的应对和处理提供了直观性借鉴参考依据。

(四)自我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

自我教育,是学生成长中最直接,也是学习品质最高的能力提升方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工匠精神,除了从教师授课、精神理念传播层面寻求方法,还需要从学习主体——学生部分分析提升方法。一方面,学生应真正地理解工匠精神,将其与身边的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对某一思政理念框架进行套用。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合,要求学生应逐步从最初的理念引导,向着趋向性转变的方向进行调整,最终利用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实践的有效方式。

某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合期间,教师不仅在课堂授课期间,对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还通过预留“生活中工匠精神的体现”课题,指导学生通过自我研究、自我发现、自我总结三步骤,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入性进一步加强:(1)自我研究。大学生结合图书资料、强国学习软件等,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表现形式进行解读。(2)自我发现。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岗位实习、参与学校各类文化活动等方式,分析如何引导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德等方面,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3)自我总结。经过几周、一学期的思政教育知识学习,重新对工匠精神的实践进行梳理,它体现为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会成长中自我调试、耐心专注的做好每一件小事。

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的融合,就是指导当代大学生能够在思政理念的引导下,逐步从被动式的教育学习,到自身认知高度、学习水平以及生活行为等层面的主动转变。

(五)形成周期性教育计划

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中的融合,是社会教育系列工作全面进行调节和分析的有效形式,它具有系统指导、科学化研究的实践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是,工匠精神并不是集中进行精神理念的单纯性传播,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实施效果,相反,它要求教师应不断地结合学生的成长特征以及社会时代需求的变化,逐步进行细微实践要素的合理调整。

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系列活动有序安排期间,为确保工匠精神与其系列要点的有序化安排,高校将思政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安排如下:(1)高校进行思政教育课程安排时,采取思政理论教学、学生社会实践课题参与、学习情况总结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2)对于学生成长中的情况安排上,始终坚持生本理念的凸出。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小组学习和课堂讲演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话题互动、热门话题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3)教师应对每一个阶段的思政教育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实践成效显著的方式进行优势总结,对于其中存在的缺失部分要善于进行问题反馈,协调开展各项情况的合理化归纳,以确保学生可以全面协调地进行多样化实践情况的反馈。

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是时代精神与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互承接的体现,而不断的进行其中规律的寻求,并对应给予多方评估,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化推行提供了思路指导。

六、结论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分析,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理念、日常教育中循序善诱、榜样力量示范工匠精神、自我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形成周期性教育计划等方面,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结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入推进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吴少伟.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及其路径[J].高教学刊,2020(5):194-196.

[2]王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95-296.

[3]陈升远,赵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创新人才培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6):133-134.

[4]温姜勇.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8(12):236-237.

作者简介:

张碧(1988年-),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培育路径工匠精神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