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支队伍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2021-04-13 16:04李爽黄妍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思政协同育人高职院校

李爽 黄妍

【摘要】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三支队伍互相协作,造就一大批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意义及现状的基础上,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其他高校进行协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  高职院校  三支队伍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143-02

一、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意义

协同育人指的是通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运行,从而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作用,即实现1+1+……+n>n的效果。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三支队伍(以下简称“三支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三支队伍的角色定位,形成三支队伍的联动机制,构建三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造就一大批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助力国家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支队伍协同育人现状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党中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国家必要的措施,是用来保障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1-2]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心则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上,这是马克思主义及党的思想、理论传播的主渠道。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但在日常教学中,思政课多为合班上课,思政课教师很难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思政理论课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很难入脑入心的现象。

2017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者,以及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尽最大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日常生活中的知心朋友。[3]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广泛,可以深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状态以及家庭情况,这为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和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生师比过高、事务性工作繁忙、缺乏思政理论指导等原因,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不够或教育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是指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职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明确提出了新要求,即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育,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德育。由于专业课教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在探索开展课程思政,但专业课教师还是普遍将精力主要放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内,缺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此外,专业课教师还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这也降低了专业课教师深入学生加强思政教育的意愿。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任课教师三支队伍的工作职责虽然各有侧重,但三支队伍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其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支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各有优缺点,只有协作互补,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实效。然而,三支队伍之间仍然普遍存在着单打独斗,缺乏沟通,育人效果不理想的状况,这既与教师长期传统思维习惯有关,也与学校缺乏顶层设计有关。

三、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本文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立德树人”总要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促进“两个结合”、抓好“三支队伍”、实施“四大工程”的“1234”协同育人模式,打造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品牌。

(一)围绕“一个中心”

创建思政品牌工作室,成立思政工作研究中心,引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以工作室共建为平台开展协同育人研究,促进三支队伍的优势互补。完善学校顶层设计,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处、组织部、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相互配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任课教师协调落实,企业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创建常态化、长效化的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

(二)促进“两个结合”

一是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作用,把党建工作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为三支队伍的人员相互融合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二是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德”“技”并举,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三支队伍的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培養造就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又红又专的能工巧匠,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抓好“三支队伍”

一是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指导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加强与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常思想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抓好辅导员队伍。配齐辅导员队伍,降低辅导员事务性工作量。施行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制度和辅导员职级晋升制度,大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协作,如辅导员在组织策划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术科技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时,组建包含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三支队伍在内的指导团队。三是抓好专业课教师队伍。改变专业课教师传统重智育轻德育的意识,依托“课程思政”实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深入推进专业课教师党员工作室建设,发挥专业课教师党员的专业优势,打造各工作室特色品牌育人活动。充分发挥校外优质资源,携手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抓好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引导,以及组织企业文化进校园和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

(四)实施“四大工程”

1.思想引领工程

一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渠道,辅导员负责组织策划,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读书会、文化汇、朗诵会、主题讲座等,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活动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参与度。二是遵守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善于使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与方法,通过设立意见箱、倾听日,调研、座谈等方式,广泛了解掌握师生思想状况,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细化师生日常行为管理,在学生行为管理、勤工俭学、文明宿舍创建、评优评先、推荐就业、劳动实践、社会服务等各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立德强能工程

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引领学校中心工作。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二是选配优秀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推动开展政校行企多方协同育人的探索,“德”“技”并重,重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相融合。三是鼓励师生走进企业及社会,三支队伍共同积极组织、参与及承办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各项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在实践锻炼中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工匠精神。

(3)文化育人工程

一是深入推进“1+3+N”文化育人模式,选配三支队伍优秀教师、国艺讲师、讲座教授、非遗大师成立文化思政宣讲团,定期开展文化宣讲活动,并进一步探索开设传统文化修身实践等课程,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二是深入开展“问道·匠心·筑梦”系列品牌活动,三支队伍相互配合,开展好每周一次志愿服务,两周一次党章学习,两周一次读书会,两周一次文化汇,每月一次学创论坛,每月一次主题讲座,每学年一次中华经典朗诵会,每学年一次传统手工艺大赛,每学年一次技能竞赛月,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地域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品牌活动。三是深入开展“红色经典文化”系列品牌活动,持续扎实开展红色经典晚会、红歌台传唱、红色基地教育、红色微学习等系列活動,深度挖掘红色革命素材,将红色经典文化教育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4)舆论引导工程

一是三支队伍共同协作,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路径创新。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三支队伍可以方便快捷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提升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三是优化学校新媒体组织架构,整合学校各新媒体阵地,三支队伍共同参与和指导开发视频、漫画、flash、微电影、绘本等各种形式的思政类新媒体宣传作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7(1).

[2]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9-3-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43号)[Z].2017-9-29.

猜你喜欢
大思政协同育人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