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策略

2021-04-09 02:38王辉
关键词:数学语言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王辉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1-0053-03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在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对于学生进行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要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而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又是其学习数学的基本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层发展。

一、通过数学阅读,培养数学语感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做支撑,因而学生一开始理解数学语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数学语感。数学语言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无法深入感知数学语言的内含,给学生数学语感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某种数学关系,但是无法用數学语言进行准确而规范地描述,此时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显得比较匮乏。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更要通过反复阅读来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知能力。从低学段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阅读“数学概念和公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数学问题来获取数学信息,捕捉数学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对精炼的数学概念要反复进行阅读,并结合直观的数学模型,理解感知数学语言的内涵,初步形成感知数学语言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低段的“加、减法计算”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叙述加法及减法的关系式,逐渐建立“加数+加数=和”与“被减数-减数=差”的模型。并通过生活情景推演“加数与和”“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描述,逐渐培养数学模型思想。有了这一模型思想,经过不同层次的数学学习,学生会逐渐深刻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意义,还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加法和减法的内在关系,这对学生数学语感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递进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教师示范,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示范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通过流畅而规范的数学语言,甚至是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给学生传递数学信息。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等感官系统,感知教师规范的数学语言,以唤起其表象的认知经验,形成基本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授课语言规范严谨,语言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炼,同时还要具有启迪性和趣味性,在关键的地方要加重语气,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印象。

(一)规范教师授课语言,引领学生语言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不能缺失,一言一行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教师授课时的一些“口头禅”,既影响授课效果,还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规范用语,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引领其逐渐形成自己规范的数学语言。

(二)营造数学语言氛围,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充满数学味的环境中,学生会受到熏染,对数学语言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数学对话,营造数学味浓郁的课堂氛围,有了这种数学语言氛围,就像春苗有了沃土、雨露和阳光,定会茁壮成长。学生在这种规范而富有数学味的环境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习惯,就为进一步提升数学语言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鼓励学生表达,发展数学语言

莫里哀说过:“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训练数学思维最好的方式。当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条件、数量关系以及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都能够条理清晰地讲述出来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将数学知识深层内化了。长期对学生进行数学表达训练,会让其数学逻辑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度会变得越来越强。

在小学生数学语言训练时教师要鼓励其勇敢地进行直观表达和直觉表述,要给予其数学表达的勇气和机会。敢想敢说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关键。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推销商品”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门科学,人们又通过数学里面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训练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以达到灵活驾驭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基于这一思想,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一定要通过现实生活情境来激发其表达欲,例如在“打折扣”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商品买卖的情景,基于“打折优惠销售”的设定,让同学之间进行数学对话,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知识整理复习的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商品发布会”的场景,给大家详细介绍“正方体”商品和“长方体”商品的基本特点,不仅表达自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还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这种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他们数学语言的提升和发展作用会更加显著。

(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教师管理轻松,操作方便,这是一种训练学生数学表达最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尽情地表述自己心中的想法,达成共识时就形成了思维共鸣,心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语言会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在小组交流结束以后,教师再给学生提供自由反馈的机会,通过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补充,既明确了数学问题来龙去脉,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

(三)教师有意示弱,让学生“争当老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師切不可“喧宾夺主”。尤其在练习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一部分学生给大家讲解习题,在讲述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所有学生进行数学表达。而教师则要在课堂上有意示弱,表现得束手无策,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表达勇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解题思路,给同学们讲述解题方法,既体验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又达到数学语言训练的目的。

(四)教师管住嘴巴,让学生“小结知识”

课堂小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数学知识归纳和方法概括的重要过程,是训练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时机。教师要把这个环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利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知识要点。例如说一说学完一节课后的感受,或者是课堂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同学表现的评价等等,这都是训练学生语言的过程。通过相互补充和取长补短,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些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从而挫伤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体会数学语言表达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并逐渐增强数学语言表达的勇气和自信,逐步发展和提升数学语言能力。

四、利用实践操作,强化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和亲身经历会给学生的大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胜于教师的讲述和学生单纯的倾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智力活动伴随语言表达同时进行,那么会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所学知识还会达到深层内化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手+脑+口”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多用语言描述操作的过程和感受,并表述获得知识经验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达到强化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和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圆”的时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圆形纸片,通过“摸,折、画、量、算、说”等实际操作过程来明确圆的基本特点,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描述在圆上发现的秘密,不断形成新的数学语言,新的数学思维。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深刻认识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形成新数学语言,并强化了数学语言概括力和理解力。

总之,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关系到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发展,关系到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而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有效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因而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数学教师既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性,又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还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经验出发,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核心地位,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思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操练,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供足够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1]胡林红.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4).

[2]薛华美.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7,(35).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