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君
摘 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如果能明确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就能紧紧围绕任务开展学习活动,有目的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理解运用,最终达成阅读目标。通过参与排序游戏,探索学习任务;创设观察情境,理解关键词语;开展角色朗读,探究对话意思;反复对比插图,领悟故事寓意等策略开展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角色朗读;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1-0017-03
阅读是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语文知识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明确布置阅读任务,那么学生就可以紧紧围绕任务开展学习活动,有目的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理解运用,最终达成阅读目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但是寓意深刻,基于课后练习中的“想一想:种葫芦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这个阅读任务,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一、参与排序游戏,探索学习任务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基于阅读任务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较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转移到简单朴实的学习内容上来,在愉快而又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对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探索。
《我要的是葫芦》一文顺着小葫芦的生长这条线索来写,第一自然段讲了小葫芦最初的生长过程,为了让学生理清这个过程,教师把“细长的葫芦藤”“碧绿的葫芦”“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分别写在四张卡片上装在一个信封里,上课时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这样的信封,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给信封里的小卡片排排顺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排序的依据。集体反馈时请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体会课文按照事物生长过程进行有序表达的特点。再引导学生从这四张卡片上的修饰词来想象小葫芦讨人喜欢的样子,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弄懂学习任务中种葫芦人想要收获葫芦的原因。以教材为依托开展排序游戏活动,学生乐意开动脑筋,理清了小葫芦长势喜人的描写顺序,在人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开启了积极探索阅读任务的学习模式。
像这样,以游戏任务为载体,以探究为驱动,在有趣、有劲、有用、有料的任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調动起来。
二、创设观察情境,理解关键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如同构建了一个富有强劲引力的阅读磁场,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努力完成阅读任务的探知欲望。
种葫芦人很想要葫芦,从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渴盼之情,他是怎么看葫芦的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盯”写出了他“要的是葫芦”的心理状态。“盯”的意思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能不能把“盯”字换成“看”字,从而体会出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而看不到其它关联事物的狭隘思想。再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种葫芦人的想和说的句子,并进行交流,从他反复的语言“快长啊”中体会他热切盼望小葫芦快快生长的心情,从反问句“怕什么”中体会他只想得到收获,即使看见了危害葫芦生长的蚜虫也是不屑一顾,从感叹词“啊、呢”中体会他对小葫芦的长势充满了期待。然后用多媒体出示一幅长满了小葫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现在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吧。通过创设情景,紧紧扣住“盯”这个词展开想象情境,感悟种葫芦人的目光浅显,让学习任务呈现出层层深入的态势。
情境的创设,让观察任务有了着力点,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为理解关键词语搭建了一座桥梁。
三、开展角色朗读,探究深层含义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分角色朗读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进入文本,从神态、动作、语调等多方面演绎文字的含义,从而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受到启发。
课文中出现了两个角色:种葫芦人和邻居,两人之间展开了对话。种葫芦人一开始看到自己的葫芦长势喜人,朗读他的自言自语“多么可爱”这个词语时应该读出重音,表达了他对小葫芦的欢喜之情。“快长啊,快长啊!”虽然两个词重复运用,但标点符号不同,朗读时语调应该渐次上扬,表达他对小葫芦的期盼之情,“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则反映了他的美好愿望,要用愉快的语调来读。葫芦的生长需要吸收养分,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提供给葫芦,如果叶子上生了蚜虫,蚜虫就把这些有机物吃掉,叶子变得皱缩、卷曲、枯黄,就会导致小葫芦因为营养供应不上而变黄掉落。所以,邻居看到叶片上有蚜虫就好心地提醒他,邻居的话应该用急切的语调来朗读,读出他对种葫芦人真诚的劝告。但是种葫芦人不懂得小葫芦的生长与叶子之间的联系,所以才会奇怪地大叫,朗读两个反问句的语气应该很强烈,表现出他十分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分角色朗读两个人的对话,可以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种葫芦人最终没能得到葫芦的真正原因是不听劝告,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角色朗读确实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在成功的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在悄然无声中把课文读懂了。
四、反复对比插图,领悟故事寓意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意思明了、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课文的学习重难点,容易被学生观察接受,是理解课文的好帮手,因此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课文共有两幅插图,描写的是小葫芦刚生长时和被蚜虫咬了以后的景象。指导学生对文中的两幅画进行对比,从种葫芦人的神情由面带微笑变为满脸惊讶,叶子的颜色由碧绿变为枯黄,小葫芦的所在位置由挂在藤上变为掉在地上等可以看出种葫芦人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明白种葫芦人正是因为不懂得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去看待问题,导致什么也没有得到的结果。最后让学生合理续编故事:观察插图,看到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人会不会恍然大悟呢?进一步领悟故事的寓意。
插图资源在语文教材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的画龙点睛、辅助衬托,让语文教学熠熠生辉,通过图文互动,插图对比,更能在形式、内容、意境上创设一个审美分为,更好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紧紧围绕阅读任务来开展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非常明确阅读目的,然后在阅读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基于阅读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更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丽洁.任务型语文阅读教学例探[J].师道·教研,2011,(09):123~124.
[2]谢云岭.以活动激发兴趣以任务促进阅读[J].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