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合情推理教学实践

2021-04-06 04:03杨莉玲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合情推理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策略,提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启发学生说理、适当开展推理训练等教学建议,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合情推理 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合情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基于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努力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善于合情推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启发学生说理、适当开展推理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一、鼓励猜想,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基础

数学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得到的一种数学假设,它是人们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策略。数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合理猜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宜猜想的问题情境,鼓励并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思维进行大胆猜想,从而推理出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例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片段: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把圆柱削成一个圆锥。(两者的底面和高相等)

师: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求圆柱的体积,那怎么求这个圆锥的体积?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既然圆柱的体积跟底面积和高有关,我想圆锥的体积也一样跟底面积和高有关,它们的底面和高都相等。所以我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生2:我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12]。

生3: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这个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14]。

师:各有想法,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大家有什么办法验证吗?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

生4:我发现老师的教具里面有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我们把圆锥容器装满红色的水倒进圆柱容器中,看看多少次能装满就知道结果了。

师:这个办法可行。

生5:我来演示给大家看,3次刚好装满圆柱容器。由此可以知道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师:现在大家能说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齐):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猜想是创新的起点,也是走向成功的起步阶段。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设计怎么求这个圆锥的体积,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使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接着设计猜想环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合情推理寻找依据。学生从直观的实验到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再到抽象的公式推导,思维由浅入深,这样的学习经历为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突破口,也为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说理,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关键

启发学生说理,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的主要途径。诱导学生不知不觉地、恰如其分地使用尚未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说理,是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关键。

例如,《3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段: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怎样的特征呢?它是不是和2、5的倍数特征一样,都只看个位呢?

生1(不假思索地说):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生2:不对,像13、16、19……这些数的个位是3、6、9,但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

(学生纷纷点头赞同)

师:同学们先在百数表上圈一圈3的倍数,想一想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探究3的倍数特征并汇报)

生3:我观察百数表中圈出的数字,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0—9这10个数字都出现过。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怎么观察的呢?

(学生一片茫然)

生3: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规律可言。

师:难道3的倍数没有特征吗?

生4:我认为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如果是3、6、9,就是3的倍数,大家请看百数表中第2行中3的倍数:12、15、18,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和是3、6、9;继续看第3行中3的倍数:21、24、27、30;这些数的数字和也是3、6、9;再看第4行中3的倍数:33、36……(这时声音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39,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和不再是3、6、9)

师:这位同学开动脑筋思考了,但还不够仔细,找出的规律还有局限性,只有普遍适用才能确定为3的倍数特征,那普遍的规律是什么呢?

生5:我觉得是所有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才是3的倍数。像刚才說的39,3+9=12,12是3的倍数,所以39也是3的倍数;再比如456,4+5+6=15,15是3的倍数,所以456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规律大家同意吗?再举一些例子证明一下。

(大家纷纷用正例和反例验证)

最后全班一起归纳总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进行合情推理,一步步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经历了三次说理:第一次对比、理解通过只看数字的个位是不是3、6、9,发现无法确定这个数是3的倍数;第二次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就是3的倍数,发现这个规律有局限性;第三次针对不同的数字进行对比,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对接下来推导3的倍数的特征埋下伏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启发学生说理,让他们由此及彼,在运用和思辨中发展能力,在感悟和积累中逐步形成关于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适当训练,提高合情推理能力的保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并指出:第一学段“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第二学段“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有思维层次的推理学习单,开展推理训练。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培育学生合情推理的契合点,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猜想、推理,并让学生基于猜想进行验证。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猜想、探究、验证带来的学习乐趣,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思必有源,推必有理,言必有据的思维品质。

总之,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适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杨莉玲(198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合情推理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有效运用合情推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归纳、类比、联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