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2021-04-06 04:03陈功兴张桂源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绘画心理健康

陈功兴 张桂源

【摘要】本文基于绘画心理技术的基本内涵和适用范畴的探讨,论述绘画心理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应用模式,即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品质优化中,并对绘画心理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绘画心理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绘画 心理技術 心理健康 心理投射

绘画心理技术是一门探索和治愈人们心灵的心理技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们在全身心投入生命产生的自性直觉,或者通过无意识自发产生某种图案……绘制这种图案不仅使心灵事件得以表达,更像拥有魔力一般能反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和人格,帮助我们将注意力和关切回归心灵的‘神圣领域”。学校应引入和发展绘画这种“表征而非言语、感性而非意志、直觉而非理性”的心理技术,帮助广大师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内心,建立起无意识与意识的沟通桥梁,唤起心灵内在自性的力量。

一、绘画心理技术的概述

(一)绘画心理技术的内涵

绘画是人类最原始的心灵表达方式,它生动地传递着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映射出潜意识层面的种种信息。自20世纪40年代科学的绘画艺术疗法确立以来,心理学家不断探索绘画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方式,逐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性治疗方法——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技术,帮助绘画者以绘画创作的方式分析其潜意识的情感与冲突,促进非言语的心灵表达与沟通,进而达到认知、辅导和治疗的目的。绘画心理技术主要包含主题绘画、非主题绘画、添加画三种形式。主题绘画就是划定绘画主题、范围进行绘画,主要包括房树人测验、雨中人心理测验、自画像及家庭图等;非主题绘画则是不规定绘画主题进行自由绘画,主要有曼陀罗、六宫格、九宫格等;添加画则是给予画者一个简单的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添加和完善,主要包括多维添加画、鸟笼添加画等。近年来,在我国学者的积极推动下,绘画心理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精神病治疗、特殊儿童及特殊群体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及灾后创伤心理治疗等领域,在梳理人们心灵秩序与内在冲突、认知自我与完善人格、改善沟通与人际关系等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绘画心理技术的适用性

绘画心理技术具有非言语性、隐匿性、趣味性、即时性、诊疗一体性的特点,且在心理学应用当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在绘画技术适用性上,一方面,绘画的非言语表达特征,在不同认知水平群体、不同言语表达水平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当中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有助于建立起潜意识的沟通渠道,将混乱无序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认知、情感、思想和愿望整合在一起,并通过画作展现出来。另一方面,绘画目的具有单盲隐匿特性,绘画者在不知晓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绘画有助于他们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进而降低心理防御,避免学习效应,促进表达内心真实想法。与此同时,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通过自由充分的想象、直观形象的表达、轻松愉悦的互动,能提高自身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作的能动性。

在绘画技术的运用效果上,一方面绘画技术运用于测验评估当中,能有效克服被试的戒备及心理阻抗,收集被试潜意识层面的心理信息,对心理健康评定、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诊断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绘画技术可以辅助咨询过程。在主试、被试就绘画内容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主式引导被试进行绘画分析,促进被试进行自查、自省。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安全、包容的氛围,从而使主试、被试建立起互信的关系,提高心理咨询效用。可见,绘画心理技术辅助治疗过程,就是以绘画的艺术性表达方式宣泄、缓和情绪,并借助绘画分析过程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和完善自我,实现毁灭性能量向建设性能量的转化、升华。

二、绘画心理技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途径

(一)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学

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着诸多优势。一是丰富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遇见真实的自我;二是增加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三是增加课堂人际互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四是方便易操作,课中、课后好实行。

绘画心理技术在心理课堂的应用,一般遵循“预备—作画—解析—交流—调整”五步程序。在预备阶段,教师要对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原理进行讲解,打消学生的疑虑,同时通过音乐放松、绘画欣赏、热身小活动等形式,营造和谐、包容、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创作;作画阶段,利用音乐、灯光等形式营造绘画氛围,以朗读标准化的指导语言,引导学生在设定的主题和规则当中自由地表达;解析阶段,结合准备案例或现场案例,对整体绘画、绘画过程、绘画内容等分析要点进行讲解;交流阶段,通过建立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对自我画作进行解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成员体验和感悟的交流讨论;调整阶段,学生结合绘画分析体验感悟,联系现实问题及困惑寻找解决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画作,从而达到内心整合重建,实现心理治愈的效果。

作画形式主要包括主题绘画和添加画两种形式。主题绘画适用于自我意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主题教学。自我意识方面,可以开展“自画像”“三个我(自我、本我、超我)”“树木画”等自我意识主题绘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厘清内在自我的各种关系,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内在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自身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进而实现自我重建和自我完善;压力管理方面,可以开展“雨中人”“过山过河”“压力圈圈图”“连线帮帮团”等压力管理主题绘画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内在压力源,学会正确舒缓、应对和管理压力;情绪管理方面,可以开展“我的烦恼”“情绪涂鸦”“情绪颜色”等情绪管理专题的主题绘画,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了解自身的情绪,学会调节和管理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方面,可以开展“两个我(自我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你说我画”“我的宿舍生活”“房树人”等人际关系主题绘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家庭关系、宿舍关系、同学关系当中的沟通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运用适当的方法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涯规划方面,可以开展“三个我(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树木人格图”“理想的职业”等生涯规划专题的主题绘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人格特质和优势、劣势,找准职业定位,明确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结合现实情况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生命教育方面,可以开展“时光轴”“生命之轮”等生命教育主题绘画活动,引导学生体悟成长历程,感悟生命真谛,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添加画则是利用半圆、曲线、竖线、叉线、平行线、波浪线等代表6种维度,分别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探索情感关系、抗挫能力、学习状态、人际关系、心路历程、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心理特质,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促进自我完善。

(二)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过程一般包括评估诊断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和恢复巩固阶段,与此相应的是,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此三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进行评估,为咨询提供思路和方法。在心理咨询前期运用绘画测验进行心理评估,有助于多方面收集、了解和分析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明确来访者的基本问题,找准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思路。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绘画测验进行新生普查,了解学生情绪冲突的原因,诊断人际关系当中存在的问题等,对神经症、焦虑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进行辅助诊断等。其次,打破防御,辅助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在心理咨询期间,运用绘画勾起来访者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游戏性可以缓解来访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绘画分析与交互的过程可以营造良好的咨询氛围,辅助咨询双方建立互信关系,打破沟通障碍。最后,解决问题,服务咨询和治疗。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绘画的象征性表达过程可以让来访者潜意识、破坏性的负面能量得以宣泄和释放。美术本身具有疗愈效果,尤其适用于创伤和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绘画的调整和创作过程就是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潜意识层面的自我疗愈和内心升华。

(三)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心理危机干预

绘画心理技术在危机干预的发现、干预和恢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运用绘画测验辅助心理危机排查。在心理危机排查工作中,文字测验(如SCL-90、UPI)和绘画测验(房树人)分别描绘着受测者外显和内隐、意识和潜意识、行为和表征等互不相同,又相互补充的心理内容。与文字测验相比,绘画测验具有隐匿性和掩饰性的特点,使其在心理普查及自杀、抑郁等心理敏感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避免问卷表面效度高带来的受测者心理阻抗,又能避免重复测试导致练习效应和焦躁情绪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利用绘画工具开展心理咨询干预工作,可以将常规的“绘画心理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嵌入危机干预的心理工作当中,通过绘画技术进行心理诊断评估,协助咨询双方建立安全信任关系,有助于被试进行情绪宣泄,以及进行创伤、情绪障碍问题的治疗等,帮助个体进行自我疗愈。最后,在危机干预恢复阶段,可以坚持进行曼陀罗绘画,帮助学生唤起自性力量,整合内在冲突,建立心灵秩序,感悟人生意义;让学生坚持绘画“花鸟画”,卸下浮躁,直面本真、追求真我,修身养性、知足常乐。

(四)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

绘画心理技术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主题,同样适用于团体辅导当中。在团体辅导中运用绘画心理技术,与团建过程产生的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与分享中增加情感联结,建立心理共鸣,促成团体动力,达到集体治愈的良好效果。首先,在破冰环节的应用。在团体形成初期,成员之间由于互不了解存在交流阻隔,教师可以运用自画像、动物自画像等绘画形式,激起来成员游戏和参与的兴趣,通过采访或自我表达的方式,促进成员相互了解、互相信任,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其次,在团队建设中期阶段,通过开展“团队自画像”“我们的周末”“寝室集体活动”等主题,以共同创作或轮流添画为形式的绘画游戏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相互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团结凝聚、和谐友好的团队氛围。最后,在团队建设后期,可以开展“我们的未来”“团体心愿树”等集体绘画活动,描绘团体成员的共同愿景,达到巩固所得、展望未来的目的。

(五)将绘画心理技术应用于心理品质优化

绘画心理技术既是绘画分析的过程,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过程出发,探寻绘画心理技术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的应用。在绘画分析过程中,可以将绘画中的积极元素和消极元素分别罗列清单,辅导者一方面对积极元素进行解释,另一方面,运用中性或偏积极的语言分析和解读绘画中的消极元素。具体而言,对绘画的积极元素进行正性评价和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对学生绘画創作和调整过程中的积极改变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对绘画当中的消极因素,则要将其转化为中性或积极解释,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同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不能有效处理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两者的冲突就可能演化为心理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只有将两者相互统合,才能实现人格的完整。因此,对学生无意识发出的信号,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阻碍他们表达,而要掌握无意识的象征性言语和方法(如释梦、积极想象、绘画分析等)解读无意识的言语,促进意识和无意识信息的沟通和融合。例如,在熟知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联结潜意识绘制画作,依据绘画表征解读心灵,沟通潜意识协调本我与自我,可以实现认识内心世界(个性、动机、需求等),从而运用绘画表征描绘自我个性特征、情绪状态、人际关系与压力源,促进人格统合,达到人格完善和心灵成长的目的。

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绘画心理技术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学校对绘画心理技术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探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出成效。然而,绘画技术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其主观性和专业性的特征,使之在运用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大多数的绘画测验缺乏被普遍认同的常模标准及评价体系,人们对其信效度存在较大质疑,因此,绘画技术的应用要明确测验的适用问题范围,避免对绘画测试结果做出过度解读和绝对性判断,还要注意结合其他的科学心理测量工具进行分析判断。另一方面,在对绘画的分析解释上,容易受到被试的绘画水平和知识阅历、主试方面知识体系和个体经验、绘画表征方面文化差异和年代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对实施绘画技术的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

未来,我们需不断加强和完善绘画心理技术在理论和综合实践方面的研究,即技术应用统合化:在心理咨询及心理评估当中,将绘画心理测验与其他心理检测、评估、诊断工具以及面谈收集资料结合起来,建立起能够反映整体心理真实情况的综合指标;治疗过程系统化:针对不同问题类型的来访者,设置系统的整套治疗方案,明确方案实施的步骤,持续跟踪监测并巩固治疗效果;绘画工具标准化:编制一套立足中国本土研究的绘画测验常模,规范测验使用对象、实施方法和相对解释标准;从业人员专业化:加强绘画心理分析治疗师培训认证,对理论知识、伦理规范和实践应用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朋辈督导和导师督导的双督导机制,增加实践经验,助力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基础应用研究一体化:建立专业研究机构的案例综合数据平台,跟踪收集绘画心理技术实施过程的测评信息、脑活动信息及行为信息等,研究绘画心理技术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和基本原理,比较各种技术、方法、实施条件等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绘画心理技术成为教师了解学生、洞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运用绘画心理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艺术的表达形式实施有效干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卫礼贤,荣格.金花的秘密[M].黄山:黄山书社,2011

[2]周丽.关于“绘画心理疗法”独特作用的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

[3]凌瑞,杨小兵.绘画心理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論坛,2017(4)

[4]赵玉婷.国内绘画疗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5]田青.房-树-人投射测验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2)

[6]张甜.绘画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7]周微微.绘画艺术疗法在中小学的应用价值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2019(32)

[8]王楠.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9]陈曦,赵玉平.房树人测验(HTP)的研究及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2(Z1)

[10]魏源.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J].医学与哲学,2005(3)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模式”(项目编号:2018ky1009);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高职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模式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z060)。

作者简介:陈功兴(1985— ),江西赣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副教授;张桂源(1992— ),广西平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专任教师、讲师。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绘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