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视域下的美术“线造型”教学实践

2021-03-25 20:48胡艳华
江苏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胡艳华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体验;“线造型”教学;教学策略

“十三五”以来,学校美术课题组立足省级规划课题“‘生长性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研究”,在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挖掘本校在美术教学中的特色和亮点,在前期“线造型”教学校本化实施探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牵一根线条去散步”主题体验活动,开展审美体验视域下的小学美术“线造型”教学实践研究。

一、審美体验视域下小学美术“线造型”教学的内涵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1]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审美体验的三个层次,美感、愉悦感和喜爱度是审美体验的三个维度。

“线造型”教学是指用各种线条表现物象的一种教学形式,既可作为收集绘画素材的手段,也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还可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

审美体验视域下小学美术“线造型”教学实践研究,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整体的策划、设计、实施,引导学生丰富艺术情感、抒发艺术感受,在富有情趣的创作过程中体悟线条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反复探索、反复运用中增强理解力和创造力,生成属于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与学科素养的涵育。

二、审美体验视域下小学美术“线造型”教学的价值

“线造型”教学,让审美体验从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发生转变,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是在“线造型”教学过程中,审美体验可以被具体化和符号化,因为在艺术创造活动、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都与审美体验关联。二是审美体验的特质,也决定着“线造型”教学的深度、广度与高度,没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与高度,审美体验就会被自然矮化和简单化。

根据上述认识,课题组开展审美体验视域下的小学美术“线造型”教学实践研究,引领学生通过感受自然界的线条、欣赏生活中的线条、领悟作品中的线条,创作出个性化的富有童真童趣的作品。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感悟和思考中提升了审美能力。

三、审美体验视域下小学美术“线造型”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线造型”教学内容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题组尝试分年段、分类型开展教学,制定阶梯式的教学内容。

低年级的教学以儿童想象画为主,引导学生认识线的种类,能用长短、粗细、疏密、深浅、虚实的线条组合排列,体会线条的装饰作用;能用线条大胆、主动地表现简单景物,创作有童味的充满想象的画面。这一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的兴趣,在鼓励和肯定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中年级的教学以静物写生为主,内容涉及生活中的玩具、花卉、生活用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尝试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感用连环画、画日记的形式表现。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物象的结构、质感、肌理,在观察中预想出物象特有的线性美,在对物象的取舍与重组中,培养审美眼光。

高年级的教学主要是加强人物造型的练习,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比例、结构,能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进行室外写生,依据自然形态,学习构图和取景方法;进行中国画花卉线描、中国画名家线描人物的临摹,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人物写生稿提炼成中国画线描等。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线造型表现能力,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条在绘画情感表达中的作用,愿意分享自己创作美术作品时的真实意图,能对他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在提高学生线造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中的心理变化,以促进其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探索“线造型”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指导的原则设计“线造型”教学。

1. 欣赏中起步。

引导学生认识欣赏线条,不能停留在看到的形式上,要透过现象感受它呈现出来的美,如直线的广阔、平静、挺拔,曲线的柔和、优美、婉转,折线的倔强、刚毅、跳跃等。保罗·克力曾经说过:“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它自己的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线描作品,来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认知和解读能力,加深学生对线条这一艺术语言的理解,在浩繁的作品中,甄别和获得有益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临摹中成长。

朱作仁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在学生对线条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可让他们进入临摹阶段。临摹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线条的运用能力。例如,引导低年级学生通过临摹创意装饰画,学习点、线、面装饰画面时的排列组合方法,启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中年级学生临摹静物作品,了解画面的构图,感受线条变化的美感;引导高年级学生临摹中国传统“十八描”作品,在与游丝描、铁线描、曹衣描等对话中,体会到“线造型”的气韵生动,因而心生敬意、主动学习。

3. 创作中提升。

“线造型”创作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创作要坚守学生立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倡个性化的表现,在开放的心理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展示积极向上的少年形象。

(三)丰富“线造型”教学活动

1. 跨越学科界限,寻找“线造型”教学的融合点。

在学生对线造型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后,教师可将美术学科知识与其他课程进行关联融合,打通美术、数学、语文、音乐、体育等学科知识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多学科的交互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数学游戏课,学生利用直线编织各种图案,在直观形象中感知数学的线条美、和谐美和对称美;语文阅读课,学生在读了《西游记》后,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自己的理解,赋予中国传统白描画更多的童趣;音乐鉴赏课,流动的音乐,让学生对线条有了全新的理解;体育课,学生在力量、速度和柔性中展示线条……

2. 立足生活感知,寻找“线造型”教学的实践点。

课题组创设条件,拓展“线造型”教学空间,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置身真实的情境,在主题引领下进行“线造型”教学,拉长审美体验的广度。

走进美食工作坊,学一学、做一做,品尝家乡美食的味道;走上“小锡班”舞台,在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中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走进农家小院,寻找农耕器具,在劳动中接触农耕文化;走进植物园,触摸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感受植物生长的勃勃生机……课题组站在儿童的视角,引领学生将生活中体验到的美,转化为艺术的素材,在对一景一物的描摹中,由表及里地感受线条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从实践中加深对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3. 融入文化理解,寻找“线造型”教学的拓展点。

美术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指出,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2]为此,课题组以“线造型”为抓手,在美术教学、美育课程中传播和推广文化。

一是用好教材,在教材中拓展。教学苏少版《美术》四下《石头中的生命》一课,通过对明孝陵石雕的赏析,在飘逸与厚重、刚与柔的线条中,引导学生感受石兽的威武和文武官员的气度之美。教学苏少版《美术》四上《门窗墙》一课,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千变万化的窗格,纵横交错、疏密有致的图案,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审美。将“线造型”在远古文明中、在传统文化中拓展,强化學生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其对艺术作品内涵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关注地域文化,构建“线造型”教学与江南文化传承的美育课程。江南有古朴的小镇,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江南有意境幽深的园林,移步换景,充满诗情画意;江南还有延续着吴越文化的各式风俗……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的文化资源,拓展“线造型”教学文化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学习,逐步树立文化自信。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指向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思路,始终坚守“教育即生长”的哲学立场,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塑造形体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平,涵育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