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育人生态圈:体育育人的校本实践

2021-03-25 20:48张勇卫李娜
江苏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

张勇卫 李娜

【关键词】体育育人;“体育+”育人生态圈;校本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体育育人”正逐渐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所认可和践行,但实际育人效果却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体育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尚未能有效激活;二是体育教学尚未能与学生校园生活实现多维度融合,体育整体育人的效能偏弱;三是体育学习未能与学生生活打通,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关注人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那么,学校体育如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建构“体育+”育人生态圈是一条有效路径。

一、“体育+”育人生态圈的内涵

“体育+”育人是指以体育为载体,通过体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提升学校大体育教育力的活动。“体育+”育人生态圈是指体育与其他学科及学校综合活动等进行融合,分别构建的融合、综合与社会情境学习三大子育人生态圈的总和。三大子育人生态圈的具体内涵如下:

融合学习生态圈。通过主题化设计,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相互作用,进而增强体育育人的效果。

综合学习生态圈。在综合性的体育学习任务中将零散的体育知识、技能、情感协调综合起来,并让学生经历“遭遇问题—尝试探索—提供支持—实践提升”的学习过程。

社会情境学习生态圈。将体育元素有机渗透于校内外的综合活动中,让学习者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体验知识技能的价值和意义,经历“意会—默会—内化”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边缘进入—交往合作—充分浸入”的共同体角色成长过程。

二、“体育+”育人生态圈的架构

融合学习生态圈主要发挥部分知识、技能及学习情感储備的功能,综合学习生态圈主要侧重运动技能与交流合作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社会情境学习生态圈主要满足学生进行合作交往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做好子生态圈设计的同时,系统建构三大子生态圈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路径尤为关键。

第一,以活动为融合点,节点实施。我校将三大子育人生态圈的相关课程和活动贯穿于第一学期的“体育+”大会、第二学期的体育艺术节以及全年的体育联赛中。通过节点化地实施与展示,“体育+”育人生态圈的活动得以落地。其中,融合学习生态圈与综合学习生态圈紧密结合,并与“体育+”大会、体育艺术节整体实施,“体育+”德育活动主要与学科活动和联赛整合实施。

第二,以学校为生发点,校外辐射。“ 体育+”育人生态圈的建构主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学校事先对学生及家长的体育兴趣和特长进行调查,然后聘请相关家长为校外体育指导员,并帮助成立校外体育联盟。依托联盟,我们可以组织校外体育联盟超级联赛,开展相关评比,吸引学生及家长参加社会情境学习生态圈的活动,让学生享受“ 体育+”育人的快乐。

三、“体育+”育人生态圈的组织与实施

(一)融合学习生态圈

1“. 体育+”主题单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建构了“ 体育+”主题单元的培养目标与实施建议(见表1),同时我们选择适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融合学习,感受体育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联系。

如结合人教版数学六上《确定起跑线》一课,体育与数学教师联合设计了“400米跑的学问”“体育+”主题单元。该单元主要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运用相关知识选择不同跑道上的奔跑路线,明白不同跑道对跑步成绩的影响,学会不同跑道弯道跑技术,并不断感受数学在体育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该单元主要设计以下课时:

第一课时“确定起跑线”:了解跑道,综合运用圆的知识探究跑道起跑线的设置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对相邻跑道周长的计算,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通过计算感悟相邻跑道的周长差和起跑线移动米数的关系,明晰起跑线和跑道道宽的关系。

第二课时“我们的操场”:结合学校250米跑道的实际,通过小组合作、实地测量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测量出跑道的相关数据,验证跑道不同跑步项目的起跑线是否准确,感悟不同跑道确定起跑线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400米跑”:选择不同跑道进行400米跑测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跑道跑步距离相等但成绩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课时“跑步比赛中的数学问题”:交流跑步路线对成绩的影响及离心率与速度的关系等数学问题,拓展有关“黄金跑道”的知识。

第五课时“400米PK赛”:指导学生跑步的正确方法,然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对手,并随机选择跑道进行400米跑步赛。

2“. 体育+”德育活动。

我校从人与自我、他人、集体、自然、社会、国家六个维度构建了1~6年级的“体育+”德育活动。每个年级分别突出认识自我、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珍爱生命、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等六方面的主要目标,每学期开展一个系列的德育活动(见文末表2)。

如六年级“我爱中国女排”活动共安排了四课时。第一课时,“畅所欲言,群星闪烁”:写下自己喜爱的女排明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第二课时,“荣耀时刻,自豪之光”:了解女排“十冠王”的发展历程并欣赏比赛片段,感受女排夺冠带来的自豪感。第三课时,“女排精神,敬佩至极”:了解郎平与女排的训练过程,感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第四课时,“感动中国,传承精神”:模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审过程。四人小组合作为女排写颁奖词,制作“我是女排传承人”行动卡,配乐朗诵,赞美女排精神。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学生不仅对排球学习的投入度大大提高,还受到了精神涵养,实现了体育育人。

(二)综合学习生态圈

1“. 体育+”三级联赛。

体育比赛是最真实的体育学习情境,拉长比赛周期,让学生在比赛中进行综合学习,可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和情感协调综合起来。

我校整体架构校级体育联赛,努力做到每学期每个年级都有联赛。除了传统的田径与冬季小型竞赛外,篮球、足球、排球与棒垒球四项比赛也被分布在一学年中。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综合学习的机会,每项联赛均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甲A联赛、甲B联赛和“龙城之星”锦标赛三级联赛。第一阶段的比赛,每班均按技能水平高低分成两队,分别参加年级的甲A与甲B联赛,每场比赛均采用三节赛制,每节不同人员上场。两级联赛的年度前两名,再以班级组队参加最后的“龙城之星”年级锦标赛。此外,甲A联赛的最后一名降入甲B联赛,甲B的第一名升入甲A。多场次的比赛,让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对手与挑战,这能激发学生专项学习的动力。在不断地竞赛中,学生的凝聚力能得到提升,团结拼搏的精神能得到发展。

2“. 体育+”游历活动。

我校将“体育+”游历研学纳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期中游学活动、夏令营(冬令营)之中。我们走出校门建构“体育+”综合学习生态圈,如就期中“体育+”游历研学活动,学校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设计,低年级以体育游戏体验为主,中年级以团队游戏为主,高年级以体育竞赛与欣赏为主(见下页表3)。

游学活动突出“游”。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通过参观、游览、访问、体验与比赛等,感受体育文化,感悟体育精神的真谛。如在“棒球英豪”活动中,学生走进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专业训练基地——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听专业教练讲解棒球的发展史,参观棒球展览馆。当学生看到这里走出的运动员有些进入优秀大学,有些进入MLB成为职业运动员,看到专业选手精彩的现场表演,不由得发出阵阵赞叹声。

游学活动突出“学”。动作的掌握需要专业的指导,经过三年多的棒垒球学习,我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棒垒球基础,但动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比较欠缺。而MLB教练的专业指导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动作的练习中,即使教练的要求比老师的更高更严,学生也都会默默坚持。最让人激动的是学生有机会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每位专业选手带领几个小队员,学生在感受差异的同时,更有一种合作与激励的体验。

(三)社会情境学习生态圈

为了让学生进行体育深度学习,我们尝试依托社会情境学习理论,通过建立社会情境学习生态圈,引領学生进入校外体育学习共同体,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1“. 边缘进入—交往合作—充分浸入”的共同体角色成长循环。

我校打破年级界线,积极推进各运动项目校外体育联盟的成立,同时招募家长担任体育指导员,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根据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项目联盟,之后,他们在校外指导员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活动。成立联盟的目的不在于让那些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组织中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这个位置不仅仅是运动场上的位置,还有组织、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位置,如家长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联盟设置相应岗位,健全组织。各联盟成立文化宣传部、组织竞赛部、后勤保障部等等,每个部门都设立相应的实习岗位,招募若干成员,这样新进入的学生或低年级学生就能获得为同伴服务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家长指导员由扶到放,让学生逐步成为活动策划、活动组织、活动宣传、组织文化建设、运动竞赛等工作的主角。如在开展活动时,家长指导员可以指导文化宣传部牵头,发动全体成员设计联盟的口号、队旗、队服、啦啦队文化衫等。学校也开辟了专门的场所给联盟进行展示。随着岗位的逐渐健全,各成员在各项比赛中逐渐从替补变成主力,在众多的岗位锻炼中也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

2“. 意会—默会—内化”的知识技能形成循环。

体育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学习,而是一种情感驱动的非认知学习。学生在共同体角色成长中获取较好情感体验的同时,还会“默会”各种知识技能。联盟活动多以游戏、比赛为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让“默会”的知识、动作建立联结,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

在联盟中进行的体育学习不同于体育课中的学习。新进入联盟的学生,往往扮演啦啦队、后勤或观众的角色,当然也会参与训练。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步对项目的相关知识、动作、战术等有所了解,逐步形成“默会性知识”。有了“默会性知识”的积淀,再让学生直面真实的运动情境,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而这样的学习体验对学生体育课上的学习也会起到促进作用,联盟中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往往乐于展示自己,乐于交往合作,技能学习的领悟能力也明显强于同伴。

“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全方位的教育手段,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体育+”育人生态圈就是通过学科融合、学校与校外生活的综合融通,充分激活了学生体育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动能,从而实现学科综合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
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40年大事记
我们的“体育梦”
《新体育》六十五岁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
体育一家人
看体育圈的“美女现象”
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