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初探

2021-03-21 22:48:37张科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留白问题情境

张科

[摘  要] 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文章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来诱导主动探究的情趣;以别样的问题情境来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以巧妙的课堂留白来促成主动探究的心向;以合理的激励评价来维持主动探究的意愿.

[关键词] 主动探究;问题情境;留白;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与众不同的情境、提出一个激起探究欲望的问题、组织一个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给予一个激励而恰当的评价都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成课堂的精彩瞬间. 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进行具体探讨.

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来诱导主动探究的情趣

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对人的实际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自然可以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者.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优化师生关系,摆脱传统教学中权威者的形象,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和谐而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其次,充分引导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在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时候予以赞许,在学生与自己争论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时候充分肯定. 这样才能让课堂呈现出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新景象,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由此可见,人格平等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蓝本,才是探究学习开展的前提. 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師生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别样的问题情境来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探究和创造旅程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主动探究往往也是源于疑问[1].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进行探究. 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别样的情境,将问题隐匿于情境之中,就能创造乐学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2].

案例1 一节函数复习课.

问题情境: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学校为了给女教师们庆祝节日,决定在校门口设计一个矩形的花坛,为节日增添气氛. 已知这个矩形花坛的一条边长为3 m,你能否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呢?一共有几种方案?

追问1:设该矩形的另一边长为x m,面积为y m2,那么y和x间有怎样的关系?

追问2:设该矩形的另一边长为x m,周长为y m,那么y和x间有怎样的关系?

追问3:若待求矩形面积为18 m2,设其两条边长分别为x m和y m,那么y和x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追问4:设该矩形的另一边长为x m,且原来的一边增加x m,现在面积为y m2,那么y和x间的关系又如何?

引人入胜的情境可以为精彩的课堂做好铺垫,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态进入课堂,同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本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 这样的开场为接下来的精彩复习埋下伏笔,并为后续建立函数模型和复习概念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巧妙的课堂留白来促成主动探究的心向

提问之后的巧妙留白就是给学生的探究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让学生真正习得知识,同时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3]. 这个过程是一个知识生长的过程,还可以促成学生主动探究的心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中深化思维,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案例2 有理数的乘方.

问题情境:改写下列各式为乘方运算的形成,并指出它们的底数与指数各是什么.

(1)×××;

(2)(-2)×(-2)×(-2)×(-2)×(-2);

(3)-4×(-4)×4×4×(-4)×4.

师:请大家思考以上各题,并解决.

生1:第(1)题,原式=

4,底数为,指数为4.

生2:第(2)题,原式=(-2)5,底数为-2,指数为5.

生3:第(3)题,原式=(-4)6,底数为-4,指数为6.

生4:不对吧.

(好几名学生开始认可生4的观点,还有一些学生面露疑惑,教师笑而不语. 学生从小声讨论,变成大声讨论,慢慢地声音又逐渐变小. 教师见时机成熟,开始提问)

师:那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4:第(3)题是求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由于有3个负因数,所以结果为负数,而(-4)6所表示的是6个-4相乘,显然结果是正数.

师:讲解得非常有道理,那该如何写呢?

生5:应先改写为-4×4×4×4×4×4,再写成4的6次方的相反数形式-46.

师:生5说得非常棒,由于(-4)6与-46的意义完全不同,因此在书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格式问题.

……

本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情境下将乘法运算转化为乘方运算. 随即,学生出现教师预设之内的错误,教师及时而充分地留白,让学生去讨论和争辩,使其逐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化了学生对乘方意义的认识. 本例中一共两处留白:一处在口答练习展示后,并未让学生立刻作答,而是给予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之后陆续请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中来;另一处,则是在学生解答出现错误后没有立刻请其他学生来纠正,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巩固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其数学能力.

以合理的激励评价来维持主动探究的意愿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气质,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探究的动力,使其维持主动探究的意愿. 当然,正确而合理地评价学生,还需教师做到:其一,不带偏见的真实评价;其二,评价万不可千篇一律.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氛围进行不同的評价,如当学生提出一个独特的探究设想时,即使这一设想并不突出,但教师仍需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才能为学生更大的进步提供动力;又如,当学生在探究中由于屡屡受挫开始灰心时,教师应通过激励性言语或期待的眼神去鼓励,给予他们更大的信心.

案例3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问题情境:如图1,已知直线q与直线a,b分别相交,你觉得图中有哪些角相等?

师(面露微笑):有想法的可以举手.

生1:∠1=∠4,∠1=∠3,∠3=∠4.

师:还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

生2:图中也没有说明a与b平行,所以生1说的不一定正确.

师(亲切地看着生1):生2说得对吗?

生1(迟疑了片刻):他说得很有道理.

教师板书: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4.

师:对于这一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呢?

生3:只有a∥b时,才能得出角的相等.

师:很有想法,若能再思考得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那当a∥b时,哪些角互补呢?

生4:∠2+∠4=180°,∠1+∠2=180°,∠2+∠3=180°,且后两个在没有a∥b这一条件时也成立.

师:非常清晰而完整的思路……

本案例中,随着课堂的推进,学生的思维越发活跃,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艺术性的课堂评价. 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你很棒”“好”这些评价语,而是教师亲切的眼神和中肯的评价,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 这样的评价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远远超过了预期.

总之,教学的优劣源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情况. 因此,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别样的问题情境,设计适当而巧妙的留白,进行适时合理的激励性评价,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在积极参与中自主发现,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建构,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张荫南. 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J]. 高等数学研究,2004(5).

[2]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赖启茂. 例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J]. 中学数学杂志,2009(6).

3867501908272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留白问题情境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35:52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33:03
主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留白”艺术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59:39
“留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45:11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6:00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9:37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