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好家校合作,通过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协调,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家校合作本身强调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保障,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通过家校合作共创良好成长环境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家校合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5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是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现阶段许多初中班主任对家校合作的机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班主任本身沟通能力有待提高,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家校合作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当转变教育思路,在家校合作工作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是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家庭教育力量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够始终处于健康的成长环境中,让学生能够受到来自家长和班主任的双重影响,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实际上初中生本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观点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后续的发展,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紧密配合,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一方面是班主任的集中管理,另一方面是来自家长的正面引导,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2.有利于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班主任精力有限,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无法照顾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导致学生在成长中的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通过有效渗透家校合作工作机制,班主任能够与家长之间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可以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家长同样可以通过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具体情况,二者的相互融合能够实现信息互通的效果。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长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面临的问题
1.班主任缺乏沟通能力
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许多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较强的沟通能力,在与家长进行对话和交流时不够深入,导致家校合作活动无法得到落实。实际上初中班主任大多由科任教师兼任,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将精力重点放在教学研究方面,在班级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相对有限,由于每位班主任的成长环境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家校合作的落实受到影响。对不同类型的家长,班主任采用的沟通方式大致相同,这就导致沟通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家长无法轻易被班主任说服,最终导致家校合作流于形式。
2.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视不足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目前许多家长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面对班主任的询问,许多家长表现的不够积极。部分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在家校合作中一直向班主任了解情况,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成长状况。还有部分家长则错误地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导致在配合教师完成工作时的态度不够积极。
3.家校合作的实施方式和教育内容单一
合作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许多班主任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家校合作时采用的形式较为单一,教育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这就导致学生的成长环境受到影响。从家校合作的实施方式来看,目前许多班主任只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以及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并通过线上社交平台发布相关的任务,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在实施家校合作时没有突出学生的特点。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许多班主任和家长都过分强调分数,却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很容易由于分数变化而患得患失,不利于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1.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班主任沟通能力
为了有效落实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合作工作,班主任必须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之余能够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并且对沟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确保在家校合作中能够真正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让家校合作更加顺畅。通过科学的培训体系,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让班主任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家校合作的相关要求,让每位班主任都能够学会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班主任开展的培训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教研,另一种是校外培训。首先需要做好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为班主任提供合作探讨的空间,班主任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并且有效总结实际案例,根据家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案例分析,通过经验分享,推动班主任群体工作能力的成长与进步。从校外培训的角度来看,学校同样需要为班主任搭建学习的平台,根据家校合作的相关要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根据班主任在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作出具有针对性指导,让每位班主任都能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工具,促进班主任家校协作能力的提升。
2.在家校合作中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为此班主任应当在推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心理教育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能够做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一方面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也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案例教学的方法,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案例,并且基于家长反馈的信息,对学生作出深层次的指导。
3.结合信息时代背景开发多种家校合作渠道
从家校合作方式来看,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对线上社交平台的有效应用,帮助家长快速获取信息。这就要求班主任本身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第一时间做好反馈,除了语言上的沟通外,还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的辅助作用,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效率,让家长能够快速理解班主任的意图。除了传统的线下教育外,还应做好线上辅导,通过班级群组进行班级文化方面的宣传,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和交流,一方面保护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有效落实家校合作是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为初中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必然选择,为此班主任应当转变自身工作思路,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价值,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方向,对班级管理工作采取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在积极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转变班级管理思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彭学娟《家校携手,共同成长——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2期。
[2] 陆峥峥《家校合作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求知导刊》2021年第24期。
[3] 路鹏、姜叶青《家校携手,助力成长——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举措》,《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期。
[4] 郭麗薇《家校携手,助力成长——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思考》,《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
[5] 何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38期。
318150118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