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21-03-19 23:01:53臧传刚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历史

臧传刚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将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当中,是历史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历史内容,并客观评价历史。历史学科素养水平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逐步养成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品质,体现出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认知以及情感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进行阐述,并对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希望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4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整体教学模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教材大纲时做好充足全面的准备,在课堂上不断去渗透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方面,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学科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

历史理解能力指的就是学生能够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掌握历史解释的能力是理解历史内容的关键。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历史情怀和情感体验,通过史料信息,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学好该门学科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和时空相关的概念和大事年表等内容来阐述具体历史事件,并依据历史纪年和史实中的人物与历史现象建立关联性,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历史情节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中进行分析考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课程主要由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两部分构成,其课程内容包含了政治、思想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致使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背诵,甚至难以产生基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师首要面对的难题。以往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较为直白单一,无法体现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这就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有鉴于此,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最终通过情景式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责任感,从中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出示三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文中找寻答案。问题为: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通过大家的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播放鸦片战争相关电影片段,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将这些片段按照顺序排列,以此来巩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唯物史观,强化历史核心素养。

2.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受限于历史课程教材的篇幅,大多数教材知识内容都是以概括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就从側面影响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无法全面认识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着独具价值的历史文明。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将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结合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断融入与之相关联的历史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各种素材资料应用于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以《文艺复兴运动》一课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在学习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生平事迹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坚持真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因此在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史实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欧洲文艺复兴史》史料当中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思考: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何种背景形势之下产生的?通过对相应材料进行阅读,得出具体的答案,随后教师再进一步明确:在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部分工商业城市开始萌生资本主义,这也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丰富讲解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

3.引用历史事件进行引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有兴趣,因为故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会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点。而历史内容就是由各个故事情节所组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中故事情节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历史情怀进行感悟,进而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巧妙运用历史事件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大家的听课注意力,使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所引入的故事内容必须要和教材大纲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作用。

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从而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树立热爱和平和正视历史的思想价值观念。在艰苦的抗战过程中,有很多英勇事迹和催人泪下的爱国故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多去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文学资料来设计课件,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一些影视片段和史实素材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拓展这些事件情节,加深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

4.加强情感体验教学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负责的教学任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讲解课本知识内容上,同样也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体验感,这是引导学生建立基本历史素养的前提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观,切实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完成课本内容讲解的基础上,有效拓宽知识体系,通过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历程。同时,历史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情感的渗透,避免出现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为例,可以展示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内容,简单说明两地被侵占的具体过程。在大家分享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知识串联成线索,形成鲜明的框架体系。让学生感受这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怀抱的不易。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道理。随后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带领学生一起跟唱,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感受到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进而激发出大家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进行正确地解读分析,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历史情感和学习体验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岩《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新课程》2020年第52期。

[2] 潘映东《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途径探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4期。

[3] 林铃容《浅谈如何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考试周刊》2020年第A3期。

[4] 王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探析》,《智力》2020年第36期。

[5] 鲁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初中生世界》2020年第48期。

[6] 张梦琪《核心素养下历史细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0期。

3140501186565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