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立立
摘 要:在大力倡导减负增效的现如今,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碎片化的认知模式,其教学价值逐渐受到关注,“互联网+”的助推更是让单元教学如虎添翼,成为中学数学深化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现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互联网+”背景之下,中学数学单元教学的优势与挑战,并针对优化策略展开探讨,以打造开放化、高效化的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单元教学;关键能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引发翻天覆地的变革,“互联网+”成为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教育作为被寄予厚望的育人主渠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打造现代化智慧课堂尤为必要。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破碎片化、填鸭式教学模式,探索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路径,值得教师深入思考。要推动课堂教学的转型,落实自主、合作、探索的素质教育新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数学单元教学必要性
第一,由“育分”向“育人”转变的必然要求。在中考文化影响之下,中学数学并未完全摆脱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知识本位成为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核心思想,教师专注于将碎片化的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局限性成为限制学生数学能力进一步突破的重要因素。目前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传统教学高分低能的问题日益突出,教学需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关系失衡的矛盾呈现激化态势,引发基础教育模式的新思考,“互联网+”的衍生与发展无疑为教育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在此背景之下,中学数学作为极具逻辑性、抽象性与思维性的学科,充分抓住利好时机,变革课堂教学范式成为必然。第二,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中学数学浅学浅教的问题普遍存在,学生主体自觉性与数学思维潜能受到限制,课堂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理论知识,以解题思路套用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难以走出低效与思维定式的怪圈。而立足智慧课堂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推动教学活动走向开放化、动态化、综合化与结构化,为突破教学瓶颈提供有力支持,能够活跃数学思维,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数学单元教学的优势与问题
(一)教学优势分析
中学数学实施单元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互联网+”对于单元教学的实践形成了外力支持,让数学知识更为直观,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二者的有机结合可谓是强强联合,其教育优势不容小觑。第一,“互联网+”创造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智慧课堂模式之下,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构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探索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归纳思想方法,以单元为载体构建紧密关联的认知体系。同时,“互联网+”拓宽了信息通道,师生与生生之间能够实现无障碍的交流互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拥有更为宽松的自主探索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权,满足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第二,“互联网+”助力教学效率提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教师借助视频、音频、AR与VR技术将抽象化的数学形象化,便于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同时,网络智慧平台的有效运用打破了依参而教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而且能够将琐碎分散的数学知识重新整合与重塑,突出各知识点与知识模块的内在关联性,让数学课堂主次有序,突出核心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学习。此外,“互联网+”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的推导过程,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认知难度。
(二)教学问题分析
对于中学数学而言,“互联网+”单元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诸多的挑战。第一,课堂教学智慧性不足。虽然教师对于“互联网+”模式的教学优势逐渐达成普遍共识,教学实践探索方兴未艾,但是对于智慧课堂教学方式的拿捏不够准确,智慧性并未完全展现。一方面教师单纯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调味剂,未能根据单元教学需求与学生的认知特点,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单元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讲练式教学为主导,大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意味。另一方面教师过渡依赖于信息技术软件,将单元教学知识结构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虽然构建了整体化的单元知识体系,但是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对于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犹如走马观花,所吸收的数学知识微乎其微。第二,课堂教学的启发性不足。“互联网+”助力单元教学既需要教师做好整体性统筹,又要注重教学指导的弹性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低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教学设计严谨性有余而启发性不足,并未给学生创造深入思考探究的空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智慧的生成,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扼杀单元化智慧课堂教学成效的同时,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一)微课助力课前自主学习
微课是“互联网+”模式的衍生物,以短小精悍且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核心知识,对于指导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以微课为载体实施先学后教,促使学生对单元重难点知识建立清晰的认知,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学习。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作为中学方程教学的起始单元,从认识、求解与应用三个维度带领学生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关于方程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基础,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线上单元预习任务。具体而言,微课包含知识框架初步认知以及预习清单两部分内容。第一,教师分析单元整体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如厘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构建方程单元整体概念体系,培养建模思想,实现由算术到方程的思维转变,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单元知识结构框架的指引下,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將其中所涉及的重难点知识标注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划分学习主次,突出自主预习关键点。第二,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教材内容。如什么是方程?方程的分类有哪些?方程中所设的未知数有什么作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怎样验证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思考解决方程问题的步骤,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激活固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延展,形成单元探索的认知起点。
(二)信息技术驱动课中合作探索
1.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共学
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强化认知过程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初衷,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因此,教师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勾股定理”单元教学为例,首先,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合作探究。教师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实现同伴关系的最优化。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合作意识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设计小组探索任务,促进多维互动。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蚂蚁爬行最短距离”任务情境,在圆柱石凳的顶部边缘O点留有美味的食物,位于石凳斜下方P点的蚂蚁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爬行距离最近?借助形象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层层递进的探索任务链条,如制作一个圆柱,尝试画出不同的爬行路线并进行对比分析。若将圆柱侧面展开,最短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共同设计出小组解题方案。以此为主线引导各学习小组开展交流与探讨,得出统一结论。让各小组派出代表运用多媒体的投影功能,展示小组探讨结果并进行论述,进一步拓展互动范围,触发多维度思维碰撞,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最后,充分发挥云平台绘图与梳理功能,带领学生共同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捕捉關键词,构建知识结构,实现强化记忆。
2.巧借教学软件,深化思考拓展
随着“互利网+”模式的日趋成熟,各类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教学软件得以衍生与发展,为中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从碎片化的知识点中抽离出来,将主要精力置于知识规律与思想方法维度的探索,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对数学知识进行重塑。以“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对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将该章节划分为认知平行四边形家族、探索平行四边形成员特征、如何确定平行四边形以及复习拓展四个学习模块,并借助几何画板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逐个击破教学难点。第一,针对平行四边图形的认知,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化的教学优势,让学生观察两组对边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四边形,思考变化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熟知的图形,引出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类别。此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不断变换的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形成的新图形之间存在的怎样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关键词厘清各类别的特征与从属关系。第二,针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习,教师运用几何画板绘图、平移与旋转的功能,通过动手操作与对比,分析无论平行四边形如何变换,周长永恒不变的条件,独立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提升课堂学习的亲历性,将概念、规律或性质的推导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成效。
(三)网络平台促进课后精准巩固
相对而言,中学数学学科较为复杂,学生单纯地依靠课堂学习难以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及时的单元复习整合尤为必要。“互联网+”为教学评价与课后巩固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评价与精准复习。以“圆”单元教学为例,首先,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转变以自我主观意志评判学生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做出科学的综合分析。例如:教师设计线上课后测试题,涉及不同层次的单元知识与技能,获得客观有效的教学反馈。在此基础上,制作电子评价表,从学习表现、团队协作以及学习方法等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形成严谨的学习成果评价结果。在“互联网+”的助力之下,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升了学情分析的客观性,而且能够直观地呈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构建电子学习档案,便于教师的实时追踪,掌握学生的成长变化趋向,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在课后巩固环节,一方面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在云平台设计多样化的课后巩固练习题套组,可供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推动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特定时间段内为学生提供实时线上指导,为学生答惑解疑或是推送必要的学习资源或练习资源,及时弥补认知短板,提升学习效率。
结束语
数学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互联网+”背景之下,赋予单元教学更多可能性,或将成为推动教学转型的突破口。基于此,教师应分析“互利网+单元教学”的实践途径,勇于推陈出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旭.智慧课堂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6):162-163.
[2]胡慧明.初中数学个性化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1(3):45-46.
[3]解福江.“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1,23(2):170-171.
33925019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