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君明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提升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高效地学习数学,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将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策略;具体分析
前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将知识理论盲目的灌输给学生,结果学生沦为被动的学习机器。长此以往,他们的逻辑能力也得不到发展[1]。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性,有效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与中小学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大幅度增加,学习难度也变得更深。高中数学十分重视逻辑分析,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十分注重事物的本质。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技能是重要基础,其中包括使用数学工具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基本特征、基本构成,随后教会学生使用函数,让学生掌握绘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基本函数知识,才能更加熟练的使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2]。
在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根本,学生要想真正学好数学知识,必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此外数学核心素养是对数学精神的追求,是通过数学学习领悟正确数学观念,掌握数学价值。在数学的世界中充满着神奇与奥妙,其充分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永恒追求,为学生求知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形成通过重要动力,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
2.高中數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措施
2.1应用信息技术,科学配置课程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加快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速度,通过科学配置课程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具体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科学配置课程,完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科学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改变,以此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完善性。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一些先进的软件演示数学模型,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数学知识[3]。
比如在学习《平面向量坐标运算》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定义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后利用先进的软件为学生模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公式。与数学语言文字教学相比,教师通过直观、动态化的教学演示,有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此外,在教学演示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将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概念、公式有更加直观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进一步提升,并希望参与到相关课堂实践中。当完成本节课学习后,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应用模型软件[4]。
2.2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可以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有较强思考和探索价值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以一个问题为核心发散出更多小的问题,进而建立一个包含多个分散点的模式。学生在解决一个大问题时,会学习如何将一个大问题分散多个小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将会变得更加完善,思维模式也将更加科学,同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要学习状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5]。
比如在学习《曲线与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图形、定义、范围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曲线、方程的特点。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回想以往学习过的曲线、方程知识,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几种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掌握关键的数学信息,激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发散学生思维,通过提出问题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发。此外,学生在整理曲线、方程的特点时,会发现自己以往数学知识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会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将会唤醒学生发散数学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2.3调整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课上互动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适当创新和调整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并充分彰显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地位。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学习数学知识,定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讲者,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课堂参与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6]。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在网络上收集与立体图形相关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为课堂上讲解数学知识做充足的准备。当完成相关图片的展示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讲解立体几何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讲解中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巩固学生几何图形学习成果。
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实践应用措施
在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中,数学思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用正确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化抽样为具体、数形结合等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正确的数学思想后,还可以树立明确的、终身问题解决的思路。比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学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方式在图像上完整体现函数知识。此外,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函数知识和图像,将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层次认知函数的特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后续相关知识。
结语:
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学科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产生恐惧心理。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满足学生数学学习和情感需求,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数学学习思想,从数学建模、数学分析等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梦珂.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 成长, 2020(5):56-56.
[2]赵芳芳.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No.1188(02):14-14.
[3]王健新.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 新课程, 2019, 000(003):25-25.
[4]马云辉.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3):224.
[5]李珊珊.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7):554.
[6]余正伦.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 文学少年, 2019, 000(008):P.1-1.
24375017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