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江超
【摘要】习作批改不只是习作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习作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提起习作就头痛。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要把习作的评价与批改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习作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自改;互批;体验;乐趣
习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改和分析,使学生在改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对知识特有的兴趣。只有学生亲自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习作兴趣。因此,批改能力是习作训练的一项重要能力。近年来,我校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批改这一环节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体验习作之乐。
一、授之以法,体验示范评改之乐
(一)借用典故引导
首先,笔者利用习作课给学生讲关于修改文章的贾岛“推敲”典故,还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修改文章的故事来阅读。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经常用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引导。如,学生人人能诵读《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的“绿”字,曾经用的是“过”。王安石经过多次推敲后修改 为“绿”。因此,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修改习作的确能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只有这样做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批改活动之中去。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习作发展水平。笔者认为,习作教学应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发挥他们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二)巧用游戏激趣
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理想》习作讲评时,上课之始,笔者从引导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趣味语文内容入手,又让学生做有趣的“标点符号”游戏。笔者利用课件出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读法多种多样。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的游戏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真有趣,有“精彩在继续”之感。接着,笔者又提前学习第四单元的趣味语文——巧问妙答,让学生体会标点符号妙用的功效。笔者还让学生读自己不加标点符号的习作片段,学生读得上气不接下气,听后学生乐得笑弯了腰。这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因此,在改习作的过程中,学生显得十分认真。
(三)多用演示示范
在教改實验中,我们深有感触,习作是学生写和改出来的,不是靠教师精批细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但是,不可抹杀教师规范科学而富有创新性的习作评改,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确是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开始修改习作时,往往感到为难,不知如何下手去改。笔者首先进行示范批改:从全班习作中选出上、中、下三类文章各一篇,打印后做成课件,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对习作添加、改动、调换,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通过课件清楚地看到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使其明白如何评价一篇习作,怎样能发现习作的优点。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经过这样示范,学生从教师修改演示中,具体又直观地感知修改习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只有让学生了解修改习作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效仿有法。
(四)妙用评语激励
在习作评改中,笔者常常采用“80分起评”的激励机制。同时,还结合运用“一句话评语”和 “亮点加分制”方法,做到精改少改。笔者还根据学生好表扬的特点,采取写激励性评语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习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在学生的习作本上,笔者总会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这句话写得恰到好处,你的习作能力又长高了不少啊!”写评语注意针对性和鼓励性,多用“如果……”等建议性、期待性的语句,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些鼓励性的评语虽费时不多,但往往收效很好。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又可用“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来激励。但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尽量扩大获奖机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能获奖。
学生害怕写习作,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兴趣。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用鼓励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习作评语是为学生写作导航的灯塔,是沟通师生思想感情的桥梁,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上进心和荣誉感也强。因此,笔者根据这些特点,适当地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中产生能写和敢写的动力。在评价学生习作的时候,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笔者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鼓励,一定会力争上游,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品尝词句,体验自主评改之乐
(一)鼓励“多读”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习作写完后,先让学生读一两遍,熟悉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自己的习作;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时,需要教师“扶着学生走”,要求学生先评优点,再评缺点,多用鼓励的激励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尝试改正。
(二)自主评改
我们深知修改习作是帮助学生组织材料不可忽缺的环节。习作写完了,不等于写好了,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评能知好坏,改能有长进。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以评改为催化剂。学生写完习作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小学生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多次读,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笔者要求学生“自改习作十查”:一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二查文面是否整洁,三查标点运用是否正确,四查有无错别字,五查有无病句,六查中心是否突出,七查条理是否清楚,八查内容是否具体实在,九查有无真情实感,十查内容有无重点。这样对照标准检查,学生不要花太大力气,便可评测自己的习作。
三、从易到难,体验交互评改之乐
(一)交互评改
学生自我修改习作后,笔者又要求学生步入正轨——交互评改。同学之间的互相修改则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接受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到自己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己改修习作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从中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写,乐去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你认为他的习作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这样互改互评的新鮮感让学生兴趣盎然,大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中激起他们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欲望。学生写完的习作,由教师习以为常的改评,变为学生自己互改互评。这样的形式新,内容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定能唤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学生在习作互改互评活动中,都十分兴奋。小组内互评后又交流。最后评选班级最佳,最佳人数越多越好。
(二)加分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知,在学生心目中,考试取得一百分,比拿九十多分会好多的,能考超一百分更令人得意。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对那些习作评改比较优秀的,或者态度比较认真,但习作水平不太高的学生的习作给以加分,给予鼓励。如果学生在其中一点上做得好,就给高分和满分。这样既能使学生受到鼓励,也能看到不足。加分赏识应该让每个分数都成为学生习作的动力。
(三)面向全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习作困难生,我们必须实行差异教学策略,全方位地了解,准确地找到金钥匙,做到对症下药。只要我们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每一个训练点,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亲近习作,喜欢习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习作,小学生毕竟刚学写习作,不能无要求,但也不能要求过高,难度要适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即使是习作后进生,也要及时发现表扬其习作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要画上记号,进行评点。
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可大致了解到学生此次习作的写作情况,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结合不当之处在习作课上进行讲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兴趣来源于实际需要。需要的强弱,往往影响兴趣的大小。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想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等需要他人知晓。互批自改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还有很多,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只要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定会找出更好更有效的习作指导方法。总之,习作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给学生方法,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改、互改、互评习作的平台,让学生把自改、互改、互评的多项活动变为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与评价习作的真谛,激发其写作修改的积极性,真正掌握写作修改的本领,并将这种能力培养成习惯,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S].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赵学文.小学语文“新课标”习作同步教学设计[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