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杰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关键词】亲历;实验;探究;乐趣
[案例背景]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义务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九年级下册中的内容。酸碱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重要作用,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更是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本节课被作为独立的一节,是在前节酸和碱性质学习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盐的知识作铺垫,使学生对所学的酸碱盐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把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案例描述]
我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的教学经历: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第一次教学(片段):(教师演示实验)
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请同学们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生:没有观察到现象。
师:看不到现象是不是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就不反应呢?
生:不一定,可能反应了没有明显的现象。
师:对,那么现在要使实验有明显现象就要借助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
演示P60【实验10-8】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前要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生:观察实验、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结论
……
第二次教学(片段):(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
师:请同学们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生: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少数学生说感觉有点热)
师:看不到现象是不是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就不反应呢?
生:不一定,可能反应了没有明显的现象。
师:哦,那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会反应呢?引导学生)
……
师:同学的设计听上去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方案。
生:分组实施实验方案。
师:巡视,指导。
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到的想象及对应的结论,各小组相互质疑。
师:分析解惑。
通过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方案1可行性比较强,现象明显。
师:我们还学了哪些酸、碱?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
……
[案例反思]
第一次教学虽然做了实验,也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但都比较表面化、形式化,没有巧妙预设问题,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了,但学生的探究、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在观察现象的时候还是很有兴趣的、逐渐的学生就觉得学习很被动、枯燥、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学效率也不高。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第二次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所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实验方案设计的开放性也很强,虽然有些方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的确打开了思路、促进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学科方法训练,体验探究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