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宛桔
摘要:数字金融作为一种依托信息科技的全新金融服务范式,在传统金融发展模式与旧有经济体制叠加制约下,衍生出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问题甚嚣尘上的背景下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数字金融以其高效、覆盖面广的优势特征,旨在构建一个汇集更多人、可持续、全方位的金融体系,它肩负着为弱势群体、低收入人群,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系统、便捷金融服务支持,实现金融“数字化”的重要使命,从而为解决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瓶颈问题带来了新契机。
关键词:数字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制
引言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创新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也在发生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创新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种新的创新范式——数字化创新出现了。数字化创新远远大于在物质层简单地嵌入一项新的数字技术,它包括在认知层和组织层进行的重新构建,涉及数字技术在创新领域的广泛渗透。最初被认为是对一个产品的材料属性进行相对简单的修改,最终变成了比研发者最初预期更大、更复杂的事情,包括创建一个数字化创新资源整合平台或一个具有分布式和多样化成员的创新社区等。数字经济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促成因素,正在改变创新的性质和过程,这些与知识系统和创新相关的变化又从根本上塑造了整个行业结构、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随着关于数字技术对创新领域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应该要明确提出一种被称为数字化创新的社会技术经济现象。
1.商业模式及创新的内涵
通过商业机会的运用,商业模式是为制造价值而设计出的企业交易的内容、结构和治理。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对公司商业模型和/或连接这些元素的体系结构的关键元素进行设计的、新颖的、非平凡的改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是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企业产品价值增值且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价值获取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2.数字经济的内涵
经济学中数字经济指,为人类运用数字化的信息与知识进行识别、选择、过滤、存储及使用,进而快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态势。数字经济是一个经济系统,在该系统中,数字技术广泛地介入到整个经济系统中,根本性地改变了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拓展开来。目前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还不是非常明确,可以通过产业类型对使用数字经济的形态进行划分,包含使用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架构于数字经济之上的行业,都可以归纳到数字经济的应用范畴。例如,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广播电视等属于运用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互联网零售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等属于架构于数字经济的行业。数字经济是一种融合性的经济,各产业通过运用信息与技术不断转向数字化推动产业效率的提升,并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可以看到,数字經济也是推动经济和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这一数字化的经济业态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各个经济社会活动的环节中,提升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3.数字技术创新价值创造
3.1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消费者通过盒马线上平台进行选购、下单、支付,附近门店提供24小时物流配送服务,要求3公里内半小时内送达,3公里外24小时内送达。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创新,基于线上数字平台的应用,为消费者匹配最优配送方案,减少消费者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不仅如此,企业还采取O2O模式,进行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深度融合的战略。以线上数字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支持,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等创新型数字技术,对企业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有针对性地发放线上宣传信息,实现精准营销。并通过各类线上促销活动,以及线下网红打卡点等场景营销策略,企业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强化品牌形象,注重消费者体验式消费以及满足他们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促进企业价值传递。
3.2跨领域协作
跨领域协作是指跨越行业和领域进行合作。这是一种不被主动察觉的大众偏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态度。跨领域协作不仅能够满足数字经济下模糊的商业边界,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需求价值。通过跨越不同行业、领域以及产业文化与企业的创意形态碰撞,催生出新颖的事物。跨领域协作将很多似曾相识的、不兼容的创新元素进行价值与需求的联结最终创造出价值。跨领域协作的例子举不胜数,数字经济给需求受众群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领域,打破了边界,实现了更多的融合协同发展。传统的实体经济也逐步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进行融合,数字平台打造生态型的商业模式发展,行业的商业边界愈加模糊,无边界性的生产和交易比比皆是:安踏与故宫跨界合作推出:“不只是霸道,不止于霸道”,借助这一系列的营销强化品牌的影响力来提升品牌的潮流度;光大银行与抖音联合推出:“刷出美好生活”的联名信用卡,宣传光大银行的信用卡,提高大众的关注度。跨领域协作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延长产品寿命的周期,而且能够在市场的竞争关系中获得合作关系,这不仅为企业进入新市场开辟新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人们需要更加关注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依恋度和忠实程度无法直接通过资本的投入进行获取等问题,而需要时间和机遇的沉淀。而跨领域协作能够延长消费者对产品和新事物接受适应的时间,打破封闭式的创新模式,通过开放式的合作创新获得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
3.3创新主体变革驱动区域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
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是数字化创新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数字化带来异构资源,模糊市场边界,并从熟悉的产品中创造新的意义。这些异质性创新主体的集体研发行动共同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创新流程。数字化创新情境中创新主体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产学研创新主体,还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竞争对手等,甚至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都可以成为创新主体。这种视角的变化反映了从网络创新向生态系统创新的转变,增强了创新主体各方的互补性与差异性,强化了创新要素溢出,推动协同创新。数字化创新过程涉及拥有不同创新要素的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应用和要素流动。各类创新主体能够使用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与物理硬件融合技术、数字化设备等,直接、无缝地与用其他创新主体交互,减少它们对特定地点中介机构的依赖。这些特性使不同的创新主体能够轻松地、有吸引力地参与知识转移和创新要素交互,提高协同创新水平。数字经济不仅本身自带技术要素创新功能,而且能将数字技术合理应用至创新活动各个过程和环节,形成数字化创新系统,使得来自非邻近区域甚至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化和智能化创新主体,能够创造并不断改善合作交流条件、互动发展机制和更便捷的创新合作方式,促使创新主体越来越多地进行有效的跨地域、跨组织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
3.4数字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
数字金融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一是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为地区创新主体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我国金融体系具有规模大、监管弱、管制多的特点,增加了创新主体在融资过程的交易成本。而数字金融利用新兴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成本,拓宽融资渠道,达到金融服务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这能够充分满足创新主体的有效金融需求,提升经济主体的创新能力。二是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反向驱动。“科技+金融”的广泛应用将刺激高技能数字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升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进而衍生出新的科技需求,倒逼数字技术配套发展,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数字金融对地区技术创新的积极反馈。此外,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教育水平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等途径促进区域创新。
3.5互联网、技术市场和区域创新能力
从技术市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来看,首先,技术市场上的供需信息一般都体现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前沿,为研发者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也会为研发者提供更多的技术信息,提高研发活动的成功率,降低创新活动的风险,激发了创新主体实施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商品的交易场所,能够快速实现各种创新成果的转让,不仅使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所需新技术并将其转化成经济价值,而且研发人员也能够收回投资并获取相应的利润,为下一轮新产品的创新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撑。最后,技术市场也为供给者和需求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各行各业的创新主体通过此平台相互分享经验和思想,明显增强了知识溢出效应,激发了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结束语
数字化经济时代下,数字创新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收入源,相较于传统商业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了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奠定成功的坚实基础。
參考文献:
[1]陈一华,张振刚,黄璐.制造企业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与路径[J].管理学报,2021,18(05):731-740.
[2]李巍,WangQing,杨雪程.新创企业市场双元驱动创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J].管理评论,2021,33(03):118-128.
[3]钱雨,孙新波,苏钟海,董凌云.传统企业动态能力与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的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01):175-188.
[4]李巍.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07):130-137.
[5]王水莲,陈志霞,于程灏.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0):58-65.
[6]高素英,马晓辉,张烨.共享医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微医的案例研究[J].兰州学刊,2019(09):149-163.
[7]王艳,缪飞.基于产业融合论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28(02):149-152.
[8]缪飞.产业融合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