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角色定位应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生成一个新的角色,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要教育目标,培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目前,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固化、部分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等。文章通过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有效帮助教师塑造课程思政推进者这一新角色,不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教育任务,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意识到自身在创业课程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使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在一段时期内,已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分离的局面,大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是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教学,且专业课被固化认为是专业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并未意识到教师对学生高尚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角色定位,甚至部分专业教师自身也认为只能对学生展开专业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专业课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且学生也是高校内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其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服务方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走势。高校教师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教育者,还是学生价值方向的引领者,能够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径的探索。为此,高校专业课教师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将马克思主义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需高校教师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较强教学本领,并加深对课程思政开展目的的分析,了解到课程思政开展德育人要求和价值所在。专业课教师需掌握最基本的思政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并在知识和思想传授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真正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实施策略
(一)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教学与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質专业人才。然高校是知识文化与社会思潮交汇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为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意识到自身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教学角色,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育人角色,应主动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力军,在教书和育人中突出价值引领的主线,做好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展开专业课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还应重视将课程思政贯穿到专业课程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中心教育环节,在开展育人和教书相结合教育活动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专业优势,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和教学素养,并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以此才能获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尊重与认可,学生才能根据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步伐进行学习和实践,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合作共享机制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知识和思想的教育,明确自身在教书育人中的角色定位,高校还应根据专业课程开展效果,为教师完善合作共享机制。因此,根据校内专业课教师教学方向和其他高校实际需求,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校内专业课教师到其他学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积极将课程思政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对学生展开全方位教育与指导,缓解部分高校人才供需存在的矛盾,促进部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另外,学校还可在社会中聘用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思政教师,将优秀思政教师加入到专业课教师队伍当中,鼓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将育人和教书有机融合,使育人和教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据校内实际教学情况,完善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沟通渠道,为高校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打破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专业固化,加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等资源进行共享,使各个高校之间能够实现资源互通、人才互通。
(三)完善激励评价机制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对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其主要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还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高校根据校内教师教学水平,将激励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有利于高校专业课教师积极将课程思政贯穿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书和育人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开展,还有助于激发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热情和积极性,能够使高校教师明确自身角色与定位。而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角色参与,离不开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和坚实制度保障。首先,高校应重视将课程思政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并加大资金投入,为专业课教师建立公平合理激励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高校可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补助津贴,还可对课程思政贯穿到专业课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制定合理激励机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教育活动开展积极性,使教师自身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角色定位有着深刻认知,使教师成为学生正确价值方向的引领者,成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调控者,对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总结评估的把关者,重新整合定位,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意识到自身不仅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还承担着教书育人任务。合理将教书、育人和科研三者有机融合,做到教书育人中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反哺教书育人,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启胜.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缺位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03):40-42.
[2]张慧.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1):59-61+108.
[3]王华华,季卫兵.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专业教师角色审思[J].北京教育(德育),2019(05):57-61.
课题项目:沧州市2021年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地方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2021220)
作者简介:樊永艳(1982—09),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及边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