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霖
摘要:汉语是当今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语文教师于其间承担着光荣的使命,责任重大。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其间的问题有颇多认知和颇深感悟。本文以此为发端,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梳理”和“对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对策思考”两方面着力,做了一些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
在当下“双减”的大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唯有转变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素养,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诸般努力,才能做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当下农村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正在尝试各种改革与努力,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正视还存在的问题,才可能真正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稳步推进。
梳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语文教学方面的弊端。盲目求新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母语教育应植根民族文化沃土,继承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积极因素。但个别老师一味求新求变,却忽略了优秀文化的继承性。割裂了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的关系。语文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包括语言习惯、文化积累、知识视野、审美情趣等。而有些语文教学却把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生硬地卸分下来,割裂了语文素质的综合性。忽视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教学是为学生服务,但个别老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好恶不调查,不征求,自己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三职,毫不顾及学生的求知需求。
其次,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教学艺术性欠缺。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普遍先天不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参与度不高、力度不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现不充分。有些课堂教学随意性强,流于形式或摆花架子;一些教学手段只是装门面和做陪衬。教师的观念与当今的形势需要不适应。钻研课标、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开展教研的氛围,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教学科研层次不高、成效不大,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匮乏等等,以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三,是语文学科的地位和学习观念方面的问题。首先,语文不如数理化显效快。语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情操的陶冶、情趣的激发,因而学生和家长急功近利思想制约着、影响着语文学习。教学条件有限。由于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趣的激发功能低,教学效果差,语文教学总体上还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上,若再不够生动活泼的讲授,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升学压力影响教学观念。由于学习负担重,因此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对学生至少说作用不大,校园文化氛围沉闷,很难听到校园广播的青春歌声,看不到文化、时事长廊,体现学生才艺的壁报、黑板报不能正常出刊,爱国主义影片很难按要求看到,走出校园去接触和了解社会、感受大自然几成奢望等。另一方面,学生偷偷玩手机、痴迷网络处置乏力部……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文化素养与思想情操,几成难以逾越的高山。其次,按课程设置和开设有畸态。教育部的课程方案,虽然不难不开齐设足,但教学环节的把握和教学效果的完成,的确是一言难尽。一是教育考核机制不合理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二是实现从社会、家长到学校、教师、学生都真正重视起语文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不仅影响着高一级学校的生源质量,更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再次,是随着“双减”的推进,小学教育陡然轻松。这初衷是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了,但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仍停留在反复抄字词、词解、背范文上,与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较大差距,这些不能不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对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學效益的思考
针对农村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一定要从“心”开始,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益。
首先,是教师要解决为什么要学好语文的问题。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是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文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文教育绽放民族文化的光芒。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在民族语言照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二是理解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的特质。一方面,汉字的象形、形声的意向性建构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结果,它真实而又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成果;另一方面,汉字作为民族思维和交际的书面符号系统,它包罗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映射出社会文化的每一个细节,展示社会文化的多维层面。三是理解语文教师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文化的诠释者,要转变语文教育观念,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认同语文中的民族文化,让语文教育不再是无根的水上浮萍。
其次,是教师要解决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升问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因为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眼泉水,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再次,是期待全社会都对语文重要性形成共识。语文教育对人的一生,对于民族的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各级教育部门应竭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条件能紧跟时代发的展步伐。
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扎根农村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双减”步伐,深挖汉语和汉民族的无穷魅力,以自我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学观念的改变,来为广大的农村初中学子语文素养提升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会娇.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教育学,2020(02);
[2]罗永刚.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有效对策[J].语文课内外,2019(03);
[3]马鹏飞.刍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