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

2021-02-14 17:53:05黄纯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核心素养

黄纯蓉

摘  要:课后练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和提升的重要过程。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把中心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浅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课后练习题,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核心素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跟之前的语文教材在习题上是有很大差异的。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是和生活有关系的,有了这种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课后练习的内容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更加密切,也可以帮助学生灵活的沟通课堂和课后的学习。语文素养分布在课后练习当中,难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呈梯度螺旋上升,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框架的构建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编辑教材课后练习内容,开展专项练习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在统编教材中,笔者在编辑课后练习的时候,把语文要素当成一条主要的线索,用这个线索来贯穿在语文课本中必须学到的基本的语文知识,还有一些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所以说,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能够提前了解课后习题的内容,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讲解这些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并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开展复合朗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是小学生积累和学习语文知识的主渠道,语文教师要全面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知识点,在课后练习环节中,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课后习题为例,其中对朗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从这个习题要求来看,不光要求会读,还要求边读边思,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二年级上册《风》的课后习题,对于朗读的要求是:“你觉得课文中的风好玩吗?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从这个朗读要求来看,不再是单一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去读。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这种复合型的朗读要求有了更准确的目标定位,也更加符合学生体会情感的阅读规律,有助于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将单元目标进行整合,开展句段练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统编本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对于句段练习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识别逗号和句号,二是引导学生掌握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方法,三是引导学生采用逗号和句号进行练习,感受其具体的用法。教师在教授一年级课文《秋天》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识别逗号和句号,理解什么是自然段。比如告诉大家区分自然段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在自然段前有两个空格,让学生以此判断本篇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之后依照自然段的顺序进行学习。教师在教授一年级课文《四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第二方面的学习目标,掌握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方法,并进行正确阅读。学生学习后续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三方面目标进行整合,让每个单元中的每一课都能够进行充分的知识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授课文《青蛙写诗》时,本课的课后练习目标中就有带领学生识别逗号和句号,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

1. 让学生用笔勾出课文中的逗号和句号,然后请他们读读看,并试着总结从中知道了些什么。此时,学生可以通过勾画来更深入地了解逗号和句号,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教师进行课文范读,突出逗号和句号时的停顿。让学生进行练习,感受一下不同句子的语气,加深对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印象。

四、将图画信息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效果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设置了大量插图,课后练习的目标就是要求利用文本中的图画引导学生阅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效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的《小蜗牛》一课是教材中第一篇没有进行全文拼音标注的课文,文中搭配了四幅非常漂亮且季节鲜明的图画,旨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来自主识字和阅读。本节课的课后练习要求“利用图画信息,猜猜加点的是什么字?”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

1. 进行图文对照,根据课文中给出的图画找到相对应的事物和文字描述。

2. 让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想想文中讲述了什么事情。

3. 进行看图猜字,对照图画信息猜猜描述的是什么,锻炼学生的判断力。

新《课标》研制组成员朱家珑教授说:“课后习题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因此,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可以据此进行预习,教师可以以此制定教学内容。灵活应用这些课后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五、将课后练习进行整合,引导自主学习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自学主要是对学生独立学习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设计课后练习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机械训练,而是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部编本语文教材而言,课后练习非常关注对语文导学功能的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后练习与课前预习内容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应用课后习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利用课后练习指导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學中可以围绕某一问题,将课后练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脉络,深入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以一年级的《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课后第一个练习题利用起来,把课后练习中“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与课前预习结合起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对话。这样做不仅能很好地完成课后练习,还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对课后练习进行改编。如一年级的《树和喜鹊》一课,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想一想树和喜鹊最后为什么很快乐。教师就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改编,适当引导学生对树和喜鹊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创作的特点,借助想象,进一步复述关于树和喜鹊的景象。经过这样的改编,口头表述性的内容就可以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着重培养的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和相关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课后练习重视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文阅读;将课后练习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 刘欣. 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 教育观察,2019,8(25):69-70.

[2] 孙淑婷. 用好用活课后习题[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5(06):18-2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核心素养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教师·下(2017年10期)2017-12-10 07:41:2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29:43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今日教育(2016年4期)2016-06-23 16: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