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诗 段力心 张维维
摘 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提出要充分发挥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水平。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中国幼教的发展方向(李季湄,2005),客观上要求教师从节约的角度去自制玩教具。目前,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盛行,使得环境材料的數量大大增加,幼儿园更是迫切需要开发大量符合园本课程的教育资源,于是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去重新设计自制出多种类、多层次、多玩法的玩教具,充分发挥玩教具的教学潜能与教育价值,以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具教具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教具使用意义
(一)自制玩教具解决了玩教具缺失困难问题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使学前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幼儿园都具备较好的硬软件设施,还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因各种原因受到限制,玩教具严重缺失,如何满足这部分幼儿园幼儿的需要呢?自制玩教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又节约了成本。
(二)自制玩教具促进了区域活动的开展
活动区中并非所有的玩具都可以从市场上买到,教师就必须自制玩教具并运用于区域活动中。教师在设计和制作玩教具时,要求对幼儿玩耍过程观察、了解,能分析玩耍中存在的问题,对活动区中投放的自制玩教具进行反思,研究玩教具的玩法,充分发挥玩教具的教育潜能,从而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三)自制玩教具玩具市场的空缺,供玩具生产厂商借鉴
目前,根据对各大城市玩具厂商的了解,发现多数都是电动玩具,剩余的少数玩具中适合低龄儿童的玩具也不多。教师需要的玩教具产品就是市场所缺乏的,这使商家有新的市场空间。教师在设计玩教具的时候,也尽量避免与市场玩具的重复,有自己的创新和设计理念,甚至可以申请专利,供玩具生产商借鉴。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教具制作来源
(一)个人自制
自制玩教具由个人独立自制完成,制作者可以是教师、家长或者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目标设计出自制玩教具。
(二)师幼合制
自制玩教具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有教师的参与,也有幼儿的参与,可以是教师提供材料幼儿制作,也可以是教师自制前半部分幼儿完成后半部分。
(三)家园合制
教师可以利用家园配合,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制玩教具所需要的材料,提供一些设计案例和好的制作经验,并参与到自制玩教具的制作或与此相关的主题活动中。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教具制作方式
(一)单独制作
针对幼儿日常活动中感兴趣的某一项游戏或者某一件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出一件与此相关联的玩教具,如幼儿喜欢益智游戏,教师自制图形拼摆盒。
(二)系统制作
系统制作有两种,一种是“不同材料相同需要”,如根据幼儿需要发展粘贴的技能,可选择胶带粘贴也可是纸张粘贴;另一种是“不同需要相同材料”,如运用纸盒子做小提琴、鼓、响盒等,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声效和使用方法。
(三)综合制作
以某一区域活动为核心,自制出具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自制玩具。如《转转乐小密屋》就是以语言阅读区域活动为核心的又可开展表演、图书制作、娃娃家等不同区域的游戏活动。
四、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教具使用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保证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前提,教师必须定时对自制玩教具进行排查、清洗和消毒,以保证区域中的自制玩教具是没有安全隐患的。
(二)主题性原则
在主题活动目标的指导下在各区域投放自制玩教具,教师在自制玩教具时首先应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确定制作什么样的玩教具。
(三)年龄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要遵循阶段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投放自制玩教具的难易程度。还应注重日常活动中对幼儿兴趣的观察,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投放的玩教具。
(四)层次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所投放的自制玩教具也应该分层投放,从易到难,以便满足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儿童的需要,促使幼儿获得发展。
(五)多样性原则
教师为幼儿准备到的玩教具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根据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酌情调整,而不是自制玩教具数量上的增减,尽量让玩具的种类丰富。教师可以多观察,自制玩教具的数量、种类在什么情况下对幼儿来说是适合的,能够更好地引发幼儿积极参与、互动的行为。
(六)探究性原则
在活动区投放的自制玩教具应能激发幼儿主动去探索、玩耍的欲望,引起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这样可以留给幼儿更多的操作和创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摆弄、玩耍中理解自制玩教具的玩法。
(七)流通性原则
活动区中的玩教具应经常流动和更换,让自制玩教具不局限在某一活动区玩耍,应在各个区域之间进行交换、组合,这样能够提高自制玩教具的利用率,也可以激发幼儿对自制玩具地再想象和再创造。
五、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教具指导策略
垂直介入指导法:就是教师直接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玩耍方法加以指导。这种指导方法适用于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新的自制玩教具的时候,教师为示范新玩具的玩法;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不遵守游戏规则时,教师也可以老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活动区中,对幼儿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和示范指导。
平行介入指导法:指教师与幼儿玩耍相同的玩具,但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没有主动交往,不参与幼儿的游戏,目的是暗示幼儿观察教师游戏时模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起到暗示指导的作用。如“好玩的泡泡”活动中教师在使用泡泡器时,教师利用圆形泡泡器的玩法和观察结论引导幼儿玩耍三角形、方形等泡泡器并将不同的观察结论进行记录。
交叉介入指导法:在活动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活动过程,但活动进程仍然由幼儿掌握,教师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回答或行为反馈,也可以偶尔向幼儿提出疑问。如“好玩的平衡”中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求助,在两边不能平衡时教师会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反复尝试。
以上指导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活动,细心揣摩玩教具适合的指导方法,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灵活运用于活动区指导中,使区域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 刘颖. 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使用状况的研究与分析——以桂林市A幼儿园为例[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4(05):39-42.
[2] 金欢. 幼儿园玩教具自制、改制与创新的思考[J]. 山西教育(幼教),2021(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