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 金新林
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的修订和新高考改革既给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带来改革的契机。系统的学科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实践表明,专家引领的校本课例研修切实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学质量也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建设;校本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一、高中校本研修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校本研修相对于其他教师培训来说,更为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也更为符合校情,更具针对性,是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为本的研修手段。但从实践来看,“目前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还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引领你实践,试图通过这种‘传授的方式让教师‘获得某些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或实践经验”。这种研修本质上还是一种讲座性质的教师培训,从实效上来看,教师也很难在听完讲座之后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这中间尚缺乏一个转化、提高的过程,教师未能从相关的讲座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查显示,一线教师对名师课例是感兴趣的,“名师课例往往融入了较高水平的教学实践智慧,这样的课例深受普通教师喜爱、追捧的同时,也让不少教师感到很难复制”。因此,进行课例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名师课例如何才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呢?可以说,这是校本研修必须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考察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学校亟须构建成体系、有针对性、收效大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
二、构建指向问题解决的校本语文课例研究模型
学校想要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须要明确困难点,选准突破点。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课程内容,倡导“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基于此,我们决定引入专家资源,引领语文学科建设。经过与学科专家的交流、商讨,项目组首先决定制订一套系统的语文学科建设方案。方案的制订遵循以下流程展开:(1)前期调研,系统梳理学校语文学科建设取得的经验,找准问题和突破口;(2)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构建三年的语文学科规划,具体包括语文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标准;(3)科学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开展系列主题的校本课例研修;(4)强化过程评估,及时收集过程材料,具体包括校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材料,对照预期标准,评估项目完成情况并撰写评估报告。
三、校本语文课例研究的系统推进
(一)建立以“真实教学问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
每次校本教研都有明确的主题,且指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语文学习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近三年来,我们已开展的校本教研主题有16个,具体包括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专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四个研修领域。主题式、系统化的校本课例研修,激发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学校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校本语文课例研究的有序开展
校本课例研究聚焦语文教学中一系列真实的问题,以课例为载体,系统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形成了主题学习研讨、共同备课研讨和课例研讨相结合的校本课例研究模型。主题学习聚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以微报告的形式,提供必要的学科教学知识;共同备课由专家引领在备课中应用学科教学知识;课例研讨则指向语文学科知识运用的反思与重构。在校本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学科建设的建模工作:完善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12种基本课型,构建了校本教研模型、试题编制模型、早读课模型,等等。
(三)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家的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语文课例研修,我们聘请了由知名学者、大学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指导学校的校本课例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语文学科建设分三年实施,按照规划与实施方案,制订年度行事历,确定学年、学期、每月学习培训内容,开展专题研修。到目前为止,来我校指导的语文学科知名专家、教科书编审、优秀教研员和著名特级教师近40人。他们在阅读教学、新课标解读、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作文情境教学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影响较大,在校本语文课例研修过程中,他们的指导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多元能动主体的深度参与,为学校语文学科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四)调动教师的参与实践、行动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次教研主题都由教研组与专家组多次沟通后确定,在校本课例研修中,突出语文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参与教研主题的拟定、共同备课、课堂诊断、评价与研讨等各种活动,发挥教研组长和优秀教师的“领跑”作用,形成互帮互助的教研共同体。
四、语文校本课例研修的经验与反思
(一)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得以提升
在校本语文课例研修中,我们先后邀请了一大批在语文学科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来开展学术讲座,开阔了语文教师的视野,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语文教师感慨:开展校本语文课例研修,在专家的指引下,就好像读了一回研究生。老师们纷纷表示:专题学术讲座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文本解读、课例研习、同课异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到联盟校跟岗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全方位锻炼与提升语文教学能力;撰写研修心得、教学反思、专题论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自己对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的能力;小组合作、校本教研、校际联动,提高语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推进语文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長。
(二)語文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最能体现教师学识素养和教育智慧,对语文教师来说尤其如此。人们常说,语文课最好上,也最难上。在校本语文课例研修中,专家带领教师从文本解读入手,抛开教学参考书等常用资料,力求对文本有全面、深入的理解,真正读通、读懂文本,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情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再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反复磨课,观摩听课,课后研讨交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同时,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给教师搭建提升能力、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三)教学研究能力获得发展
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开展课题研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能力却十分有限。通过学科建设课例研修,在专家的引领下,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有了课题研究的意识,研究能力有了较大进步。如何评判一个教师得到了专业的发展,上一堂好课无疑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标准。那如何判别一堂好课呢?不同的人对此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在校本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话语体系,拿语文学科来说,一堂好课的标准采用的是王荣生教授的累进标准: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总之,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语文学科建设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学科专家与教学名师参与学校语文教研组活动,为语文教学探寻学理依据、建设专业话语共同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重构课、再评课循环推进,反复追问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教,才能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见到实效,一所学校的语文学科建设的水平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中学)
参考文献
[1]胡惠闵.从区域推进到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实践范式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0(24).
[2]王从华.语文名师课例中话题PCK的特征及其转化路径[J].江西教育,2018(11).
[3]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