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握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如何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成为每一名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本文探究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希望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甚至于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等数学;德育;策略研究
作为与思政课程相对应的理念,课程思政在过往的教学历史中并非动态存在,有时候甚至脱离思政课程而游离在课堂之外,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系在一起,构建多维、全面、具体的互动,使其互相推动进步,有其必要性。因此,本文对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挖掘,从促进课程思政以及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目的出发,希望探索出更有价值、更加高效的高等数学教学策略。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现状
(一)德育教学流于表面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要实现育人,但是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容易忽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仅仅关注课程的知识性。在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这一观念,课程安排结构十分不合理,教学理念相对落后,高等数学的课时被不断缩减,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过于关注课程的知识性,缺少对课程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深入挖掘,进而导致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十分狭窄,缺少育人方面的内容。为了达成教育目标,教师会一味地赶进度,教学呈现出“单向灌输”的特点,师生之间没有有效配合,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过于关注数学知识本身,而没有对数学知识中的思想、哲理进行思考、感悟,从而导致课堂效率极为低下。甚至很多高校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上,并没有体现出德育,没有关注“人”的成长,过于关注知识本身,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二)课程资源影响育人目标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使用本校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以期匹配本校的教学实情,但是这也使得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做到完全的准确和科学规范。高等数学需要新的教材,在教法、教学理念方面做出更新,同时,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也比较少,可选择性不高,高等数学教材中往往缺少思政相关案例,这也就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难以真正做到德育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相结合。同时有一些线上开放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内容,但是其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缺乏吸引力,德育教育也并没有显现出来,或是存在一些德育教育的部分,但是内容十分落后,且在完成课程任务之后,就不会再更新和创新,稀缺的教学资源,严重影响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研究数学发展历史,以史为鉴
高等数学又称为微积分,高等数学的定义、公式、定理等都经过漫长的岁月发展起来的,由无数数学家的心血组成,经过严谨的推导与论证得到。高等数学中微积分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多年,但直到19世纪初才建立了严谨的微积分理论体系。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数学发展史中,有许多趣味的故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例如,著名的数学家如欧拉、阿贝尔等人都有顽强的人生,在科研工作中都体现出了值得别人敬佩的优秀品质,对于后人研究数学起到了重要的鼓励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通过严谨的数学定义(如极限的定义)的演变史,渗透“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科学思维;通过洛必达法则的由来,渗透在科学研究中的诚信原则和知识版权意识等。数学发展史上希伯索斯的发现就谱写了悲壮的为真理而献身的故事。希伯索斯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而这个学派信奉“万物皆数”的理念,认为一切数字和现象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可是希伯索斯推翻了这一“定论”,他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对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毁灭性的打击,后来希伯索斯因为这一发现被投海,为了真理献出了生命。
(二)挖掘数学哲学思想,指导现实生活
数学领域中包含一定的哲学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的指示和引导作用。最早,数学和哲学的界限并不明显,古代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比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在当代社会,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精细,数学和哲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哲学提供思想引导作用,在世界观养成方面发挥作用,并哲学作为方法论,为数学发展提供工具。
在微积分的很多概念和定理中都蕴含着哲学的觀点,可以称之为数学哲学,如:定积分、重积分和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等概念,都是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得到严格的积分定义,这四个步骤分别对应数学中“化整为零、不变代变、积零为整、无限分割”的方法,体现了哲学领域中对立统一的思想、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微积分中,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被无限微分,分割成无限个小的梯形,取无限小的部分面积的近似值,之后,再将这些无限小的部分积分,最终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应用质变和量变的相互关系,将梯形的面积分割成无数个无限小的部分,再计算这无数个被分割后的面积,将所有的被分割的面积积分,就是梯形的面积。其中,将每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用矩形面积计算公式代替这个步骤,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通过分析这个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发现,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大事化小,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进而突破这些问题。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哲学思想,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是他们掌握一般哲学规律,进而应用数学知识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指导生活,探究问题。在介绍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树立学生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得到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研究中国数学发展,培养文化自信
谈起古代数学,古希腊占据有一席之地,但人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了解却比较少。实际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有些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数学史上享有崇高的荣誉也发展出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西周人商高提出的勾股定理早于世界550年,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保持精确记录约千年,中国古代数学研究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影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的发展成果,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曾提出到极限的概念,“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制,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九章算术》中提到的几何水平更高,其中运用的算法知识至今仍然在计算机领域有所应用;又比如,《庄子·天下篇》中曾提到过数列的概念,指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再如《墨经》一书中,最早对圆进行了定义,指出圆具有“一中同长”的特征,之后,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得到了圆周率的范围,而在祖冲之之后的1000多年以后,国外数学家才首次发现了圆周率的范围。将古代数学发展和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使他们对中国数学文化及其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除了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历程,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研究领域的典型人物事迹,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等,他们为高等数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通过在课程中对人物事迹的挖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报国强军热情。
(四)结合国家发展成就,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发展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学研究需要有先进的研究设备的支持,在超级计算机研究领域,我国发展出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银河系列巨型机、银河飞腾系列微处理器和DSP芯片、麒麟操作系统、天河太湖之光、华为5G、华为鸿蒙系统等都为数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当前,在超级计算机研究方面的远景目标为对国家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产业扶持。超级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促进国内生产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超级计算机往往应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研实力,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如果我们依赖于国外的计算机,重要的科学技术、国家机密可能被窃取、利用,因为我们对于计算机里面所安装的软件、程序不够了解,无法检测其中的硬件是否存在問题,而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使得国家机密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将这些科研成果与具体的知识点结合讲授,比如第一次课讲解计算机前沿知识过程中,5G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应用案例,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数学和科技发展创新的过程,也有助于他们养成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们认识到数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而找到学习方向,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动力更高。
三、结语
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教师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了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其重要意义,从最初不知道如何将二者融合进行教学到目前的游刃有余,教师以增强主动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政课程教师摒弃了“唯分数论”“唯实用性论”的教学理念,逐渐发现价值引领对于塑造学生优秀品质的作用,进而真正将德育因素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雪芬.高等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58.
[2]周甄川.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03):140-142.
[3]冯卫兵.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5):77-79.
[4]魏淑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3-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