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2021-01-28 09:02李馨怡
考试周刊 2021年105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现如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內容,全面开展数学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分析能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实践水平,从而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

一、 引言

随着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数学课堂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必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兴趣,以更加有效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既往的许多教学实践都能够证明,若想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应当从提升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入手。这种能力并非来自课本,因此教师不能依赖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应当真正为小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对其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而言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开展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其学习和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也会由此提升。总而言之,通过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这种源于课本却高于课本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大有裨益。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应当提高重视,并且从现在做起,着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率

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许多积极效果。首先,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内容能否与其兴趣点相关联。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乐于探索,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其这一特点,将动手操作环节设置在数学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桎梏,能够真正解放小学生的天性,使其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也能深入探索。当小学生愿意自主进行数学探究时,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有所提升。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能够提升课堂效率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因为动手实践操作环节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在进行这类活动时,小学生难免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共同商讨出最合适的操作流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启发其数学思维,使其在早期阶段即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由此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总之,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

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爱玩的天性,乐于探索、敢于尝试是这一时期学生的特征。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接触的数学知识也不甚多,因此基础薄弱,难以顺利理解逻辑复杂或者语言表述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并且解题能力的不足也会导致其数学成绩难以提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充分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并且从其感兴趣的角度入手,将数学课堂变成量身定制的优质课堂。趣味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就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动手实践操作环节,使小学生迅速掌握相关概念,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橡皮泥、木棒、硬纸板和胶水等手工材料,要求学生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操作任务。随后,教师应当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在开展指导的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并且逐一进行纠正。随后,教师应当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概念,例如“棱的定义”等等,并且利用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定理的掌握程度。例如,对于定理“长方体中能够在同一个顶点相交的棱长度不完全相同”,教师就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利用模型进行演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而获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

教师在为小学生设计动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当使实践活动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其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觉学习数学的意愿。为设计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教师首先应当保证自身能够细致观察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挖掘符合课本中的数学知识的部分,将其抽象出来,应用在实践活动之中。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例入手,首先让小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的实例,并且鼓励其探索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的方式。例如,校园中铺设的六边形地砖就可以作为很好的生活实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探索计算六边形地砖的面积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尺子等学习用具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其他能够用于本课教学的实例还包括黑板、板擦和桌面等等。学生可以测量出这些图形的各边长度,并且按照既往学习过的计算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诸如此类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能够加深相关知识在小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是最优解的道理。

(三)鼓励自主探究,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

新课改对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要求。教师应当明确,自己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而非决定性的。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只有学生能够自行探索数学知识,其数学逻辑分析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建立。自主探索的过程就是多元思维碰撞和重组的过程,学生自行探索出的解题方法往往比教师讲授得更为简便,且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自主探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为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行探索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中促进数学逻辑思维的建立,并且提升语言表达和合作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授《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研究小组,并且为每个小组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探究任务——在给出的地图中含有比例尺,但它们代表的比例各不相同。在这些地图中存在着两个共同的位置,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是恒定的。请学生根据比例尺的缩放倍数来判断这两个既定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在进行探究时,教师应当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测量距离和寻找位置坐标等等。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应当一一点评,并且进行最后的总结。这种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且能够深化课本知识在其头脑中的印象,使其更不容易遗忘已经学过的知识。

(四)创设有效的情境,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因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为多数小学教师所采用。创设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兴趣的提升,使其课堂参与度有所增加。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设置“猜一猜”的游戏,即遮盖三角形的其他部分,留出其中的一个角,随后让学生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简便易行,容易在课堂条件下实现,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实现课堂引入的作用。学生众说纷纭,回答的内容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但无论何种回答,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但是不能提前告知答案。随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三角形的纸片,并且按照性质将其分类。当学生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应当重新引出方才提出的情境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进行二次思考。最后,教师应当对这个情境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如:为给三角形分类,应当关注其哪些特征?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积极发言。这种基于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因此能够使学生变得乐于探究、敢于尝试,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从而深化学习体验,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五)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除了上述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与动手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一方面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帮助其缓解学习压力,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切实提升学习成效。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制作三角形模型、剪裁和拼接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缩减动手实践的时间,并且获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猜测,并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随后,教师应当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且鼓励每个小组独立设计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操作方式。部分小组可能会想到将三个角分别独立剪裁并拼接的方式,但无论学生选择何种方式,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随后,由小组长统领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并最终得出结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课堂,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全面地进行教学分析,总结更加高效的动手实践措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数学教學实际,探索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分析能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实践教学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慧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0(18):141-142.

[2]孟祥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智力,2020(17):17-18.

[3]王宏亮.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实践探索及对策[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6):63-64.

[4]向兰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探究[J].读写算,2020(15):111.

作者简介:李馨怡,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信义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