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中维 贵阳市第二中学
通过开展贵阳市学校体育质量监测工作,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调研条件保障
主要对体育教师配备、体育场地及器材、开足开齐体育课情况进行调研。制定2019年贵阳市学校体育质量评估工作总分(20分),包括开展“2+1+1”系列活动(2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5分)、按规定配齐配足专职体育教师(2分)、组织体育教师业务培训与学习(2分)、达到国家对体育场地设施规定的基本要求(2分)、学校体育经费得到保障(5分)、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经费的投入(2分)。
2.调研体育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主要考核体育课质量、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随机抽查各区(市、县)各级各类学校各一所,对学校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贵阳市学校体育质量评估工作总分(40分),其中体育课教学质量(20分)、大课间活动质量(20分)。
3.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
成立市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小组,对各区(市、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进行考核,测试结果按比例记入质量监测总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40分),其中区(市、县)所属全部学校上一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85%及以上(5分),75%—85%(3分),75%以下(0分);样点学校现场测试合格率85%及以上(15分),80%—85%(10分),80%以下(0分);随机抽取学校现场测试合格率85%及以上(20分),75%—85%(10分),75%以下(0分);测试标准、合格率计算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
4.抽样检查法
各区(市、县)教育局随机抽样小学3所(城市1所、县镇1所、农村1所)、初中2所、高中学校1所(城市学校),职高1所(城市学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别对四年级、八年级、高中(中职)二年级学生进行现场测试。
5.现场测试法
(1)小学测试项目。体重指数、肺活量、50M、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每校100人(男女各50人),不足100人的按实际人数进行测试。
(2)初中测试项目。体重指数、肺活量、1000M(男子)、800M(女子)、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每年级200人(男女各100人),年级不足200人的按实际人数进行测试。
(3)高中(中职)测试项目。体重指数、肺活量、50M、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女生)、引体向上(男生),每校200人(男女各100人),不足200人的按实际人数进行测试。
专家组对现场测试成绩录入贵阳市学校体育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为标准。
1.样本学段分布
图表(一) 样本学段分布
本次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共抽测学生21519人,其中四年级2992人,占比13.9%;初二11442人,占比53.2%;高二7085人,占比32.9%。
2.样本性别结构
图表(二) 样本性别结构
本次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共抽测男生23430人,占比50.2%;女生23237人,占比49.8%。
1.总体情况与上一年对比(见表1)
贵阳市2019年学校体育质量监测总体情况比2018年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2.条件保障与上一年对比(见表2)
图表显示南明区、观山湖区、息烽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经费、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现上升,其余7个区(市、县)出现下滑趋势。
3.教育质量与上一年对比(见表3)
学校教学质量图表显示南明区、花溪区、白云区、清镇市教学质量呈现上升,其余6个区、县呈现下降。
4.学生体质与上一年对比(见表4)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花溪区学生体质健康相比2018年有所提升,其余9个区(市、县)学生体质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
5.学生体质合格率与上一年对比(见表5)
结合图表数据对2018年、2019年学校体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观山湖区、花溪区、开阳县学生合格率出现上升趋势,其余8个区(市、县)学生体质健数据出现下降趋势。
1.工作条件保障
此次体育工作条件保障情况较2018年有所下降。从监测情况分析,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重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方面,多数学校的体育经费能随教育的发展同步增长,保证体育教育教学、大型体育活动、重点体育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学校新增或重建学校运动场,铺设塑胶场地和跑道;科学的增补必配、选配的体育器材;还有学校结合自身情况,自制和增置特色运动项目器材,拓展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文化生活;各区(市、县)学校能保证体育课课时,按时完成学期计划。
通过本次监测发现,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合理,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较为突出,部分学校工作由非体育专业老师兼任,缺乏体育教师专业素养;部分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达不到国家要求,尤其是贵阳市老城区(公办)中小学校、偏远地区学校、民办中小学校较为严重。
表1 总体情况对照表
表2 条件保障对照表
表3 教学质量对照表
表4 学生体质情况对照表
表5 学生体质合格率对照表
2.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能按课程标准要求落实,教学中教师能做到认真备课、备器材、备场地,教学中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利用教学时间,抓好学生常规,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校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立德树人”“每天锻炼一小时”教育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大课间活动,安排教师对活动进行指导;改进管理方式,从场地、时间等方面都进行细致安排,确保学生将健身运动落到实处,形成有方案、预案、有布置、有检查、有负责、有记录的管理体系。
监测发现,教学和课外活动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课堂实效性低;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大课间活动缺乏重视,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有占用大课间时间现象存在,导致学生运动量无法保证阳光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
3.学生体质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工作保障较2018年有所下降,监测时间相比2018年延后20天,现场测试阶段遇下雨、温度低情况多,导致测试结果较去年有所下降。
1.开展专项督导
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和检查制度;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联合市人民政府督导办公室对区(市、县)展开督导,将问题清单及时反馈各区、县教育局,并设定督导组加强对学校体育的调研,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和检查;通过专项督导责任到校、责任到人,实行校长包保制度,制定学校体育成绩入出口评估机制,成绩同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挂钩,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2.完善新增中小学校准入机制
在新增学校准入机制上,参照国家中小学运动场地和器材标准,将体育教师配备、运动场地、体育器材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作为新增学校的必备条件。
3.建设队伍,提供人力保障
学校做好体育课、社团、运动队教师聘任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履行岗位职责,保证质量,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提升教师发放工作服装和津贴;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4.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标准因材施教,内容合理,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通过学校体育,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体育人才;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贯彻关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学校采取有课、有赛、有队的体育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校根据实际以国家课程为参考开发校本课程,加强课程建设。
5.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评价制度
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和应急预案,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