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肖兰敏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均提出“要加快体育教师结构调整,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多渠道配备好体育教师”[1][2]。《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3]。可见,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正处于由配齐走向配强的重要阶段,处于由短缺走向有效配置的转型阶段。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卓越是体育教师政策和管理工作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以2009—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不涉及中等职业学校,运用统计分析、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显性、量化地提炼并分析近十年体育教师队伍的配置结构,摸清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情况,为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决策部门提出优化队伍结构策略提供精准参考。
一、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构成情况,涉及总体情况、学段配置、城乡配置、性别配置和师生配置等各方面。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2018》十年数据,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进行量化分析[4—7]。
1.总体配置
体育教师数量问题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09年到2018年,全国体育教师数量稳步增长,10年累计增幅39.5%,其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数增幅最大为61.8%,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人数增幅分别为18.6%和20.5%(表1)。
2.学段配置
合理配置体育教师是保证学生获得体育教育的基础,决定着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虽然我国体育教师配置总体偏低,但10年来随着体育教师数量增长,体育教师配置也稳步增长。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我国体育教师的配置总体较低,平均比例为5.45%,小学体育教师配置比例最高为5.93%,高中体育教师配置比例最低为4.79%。从2009年开始,10年间体育教师配置平均比例提升了0.88个百分点,其中小学体育教师配置明显提升,由2009年的3.96%提升到2018年的5.93%,10年整体提升1.97个百分点;初中体育教师配置也有所提升,10年间有0.71个百分点的小幅度提升;高中体育教师配置不升反降,稳定基础上略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3.城乡配置
从体育师资资源的城乡分布,可以了解我国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2009-2018年,我国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在城乡分布上,初中镇区高于城区和乡村;高中城区体育教师近年来人数略高于镇区;初中和高中乡村体育教师逐年下降(见表3)。但从2018年城乡配置来看,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城区体育教师配置比例均高于镇区和乡村,初中城区体育教师配置最高,镇区高中体育教师配置最低,乡村高中体育教师配置高于镇区,这与国家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与倾斜乡村体育教师有一定关系。
4.性别配置
性别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男女教师的比例构成。2018年,我国男体育教师有498295人(占76.3%),2009年以来男体育教师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所占总教师比例逐年略有递减,而女教师比例逐年略有递增(见表4)。同时男女教师比值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4.13降低为2018年的3.22(见表4)。可见,由于学科特点及其特殊性,我国体育教师一直以男教师为主,男体育教师从八成以上逐渐减少到八成以下。
5.生师配置
生师比值是指某特定教育层次在指定年份中的学生人数与同年同一教育层次工作的教师人数之比,是描述教师资源配置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10年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生师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小学生师比值最高,但逐年显著下降;初高中生师比值逐年也有所下降,初中生师比值低于高中(表5)。
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问题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决定着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效能,影响着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摸清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的实然情况和存在问题,有助于明确体育教师结构调整或优化方向,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提供各种可能支持。
1.体育教师配置总体偏低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结果显示,我国教师配置经历了从“短缺”到基本适应,再到还有一定“富裕(或超编)”的发展阶段,说明教师的总量供给问题已基本解决[8]。但对体育教师来说,供给问题远没有解决,虽然10年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配置平均比例提升了0.88个百分点,但我国体育教师配置比例总体较低(5%左右),与2018年语文教师27%、数学教师23%的平均配置相比,体育教师配置比例非常低。
2.乡镇体育教师配置较低
从体育教师的城乡配置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体育教师配置都是城区大于镇区、镇区大于乡村;高中体育教师的配置是城区大于乡村、乡村大于镇区,也就是我国体育教师的城乡配置略不均衡,特别是乡村和镇区体育教师配置较低。虽然全国各地区都在大力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支持乡村体育教育、要求城区优秀体育教师到乡村支教,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体育教师配置还是最低。
3.男体育教师接近八成
男女体育教师的思想、个性、风格、行为及能力等有着明显差别,对教学方式和学生身心发展等有一定影响,男女性别结构是衡量体育教育质量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性别结构是否合理,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质量。虽然近10年来全国女体育教师比例逐年略有递增,但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和特殊性,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一直以男教师为主(占80%左右),男女体育教师比例多年来持续保持八二比例分配现象。
4.体育教师的生师比值高
生师比值作为一个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是反映教育投入和质量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生师比值越低越好,生师比值过高会导致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教学质量下降。10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生师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小学体育教师生师比值最高,初中体育教师生师比值最低。但体育教师生值师比显著高于全国教师生师比值,以2018年为例,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生师比值分别是全国教师生师比值的16.8倍、17.7倍和20.9倍。
三、优化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的策略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合理发展是基础教育的实然需要,要实现这一任务,师资的均衡化、合理化结构是重要条件之一。优化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是体育教师配备、体育教师培养、体育教师培训开展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供给和结构配置更加精准有效,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1.增加或优化体育教师编制,提高供给侧配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中心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体育课在全国的监测中开足率仅20%[9],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享受不到基本的体育教育。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提高的实际,重新核定并相应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数额,以保障体育教师的基本配备,避免因缺少体育教师而削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同时加快体育教师结构调整,以文件政策和人事制度的形式层层落实,制定落实若干相应政策和法规来调整、增加或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如鼓励编制充裕的中学体育教师转换到缺编的小学任教等,以解决因配置偏低、师资力量不足而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
2.加强职前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从源头补缺体育教师
小学体育教师数量的缺口巨大,小学体育教师生师比值最高。全国负责培养“准体育教师”的高等院校,在进一步改革并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的基础上,要办好体育教育专业,注重培养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养计划,开展面向中西部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养计划,重点加强面向有培养需求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定向培养,从源头尽快补缺小学体育教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服务于小学,首要补缺小学体育教师。
3.加强乡村体育教师培养,协同兼职体育教师培训补缺体育教师
要缓解乡村体育教师的结构性紧缺问题,可以重点加强中西部和乡村体育教师的定向培养,继续扩大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免费师范生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对体育教师缺失严重、生师比值高和年青体育教师少的地区采取定向招生和培养。同时也可加强对现有西部、乡村兼职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力争在三五年内培养一批合格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
4.立法保障体育教师待遇,给予女体育教师特殊关爱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说:“我们将改革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通过提供培训、转岗等方式,计划将在3年内补齐全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缺口[10]。”体育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能否享有同等待遇,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能否纳入教学工作量,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能否被尊重,体育教师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特别是女体育教师生产假期能否保障并延长、45岁以上女体育教师工作量能否减少等都影响着能否留住在岗在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决定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一定程度影响着体育教师队伍稳定和结构更新。应尽快出台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与时俱进更新体育教师工作量、权益、考核、要求、培训等方面政策,以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保障落实。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EB/OL].[2012-10-22].http://www.gov.cn/ zwgk/2012-10/29/content_2252887.htm.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EB/OL].[2016-04-2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 moe_1777/moe_1778/201605/t20160507_242349.html.
[3]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EB/OL].[2018-03-22]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4]韩进.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谢焕中.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201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15.
[6]谢焕忠.中國教育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6—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2019.
[8]曾晓东.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毛振明.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及育人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7(1):25-28.
[10]吴键.体坛聚焦:师资缺,难撑校园体育一片天——透视“学校体育为何难开展”(上)[N].人民日报,2013-08-14(15).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视野下卓越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与培养方略“(项目编号:DLA1804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