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
【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以项目问题的生成、探究、解决、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学习情境;项目式;教学实践
一、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开展“主题阅读和写作”的项目式教学。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结构群。”教师可因地制宜,利用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新闻报道、观看抗疫视频,帮助学生心灵成长,并有序开展一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如结合全球疫情的发展,我组织学生阅读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部分章节,结合我国一些关于抗疫报道的新闻素材,指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抗疫”的英雄行为。学生处于真实的疫情中,还可以写作“抗疫”主题的征文、给抗疫英雄写信、制作“三分钟抗疫我行动”视频等。
如学生作品展示:
“疫情当前,所有侥幸隐瞒的心理都是收割生命帮凶。这世界上,总有很多人以一己之力跟规则抗衡,为了在中国免费治疗,明知患病的美籍华人不计病毒传播的严重后果,一路携带病毒乘飞机到中国寻求治疗,他们认为不幸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不明白,因为个人的自私和隐瞒,让多少人的努力付之东流,又让多少无辜的人因搭乘那架飞机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我们要学会守护生命,付出行动!”
二、创设教学生活情境,进行项目式“跨媒介阅读和交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
今天,除了传统的纸媒外,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介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网络媒介中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更是铺天盖地而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跨媒介阅读和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社会新闻和影视作品,如教授《别了,不列颠尼亚》等经典新闻作品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我和我的祖国》片段,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媒介的表现方式,作品剪裁的特点,获得更多的人文熏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网络文化,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指导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真实性,辨识媒体的立场,具备多角度分析的能力,形成学生独立的判断。如针对社会热点新闻“网红丁真”的故事,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段丁真的视频,再比较阅读看一些相关的媒体报道,结合其他一些艺人成才的经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不同目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审视信息的能力。
如学生进行交流和评论,有学生说:
丁真爆红后担任理塘县旅游形象大使,为四川甘孜的旅游推广做出较大贡献。丁真的出现宣传了家乡,也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家乡摆脱贫困做出了自己的行动。祝福你,丁真!希望你活出最真实的自己,认真地做好你自己。
三、设计综合学习情境,通过项目式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许多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创设综合学习情境,通过项目式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较好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经典课文和相关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将两种或多种阅读材料对照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如开展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懂书本概念、观点后,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如比较中国传统社会近、当代发生的变化,比较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制定调查表,并走访自己的亲属或邻居了解生活。在实际的阅读任务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最终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这样的阅读结合了生活实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看到了差别,认识更加充分、深刻,提高了鉴赏力和思维水平。
余党绪老师说过“经验只能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建构,读好一本书才是根基。”比较阅读中,融入现当代真实情境下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考,学生的作品内容会更加充实、丰富,优秀作业在班级制成展板、墙报等,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肯定,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这些具体的项目活动,最终提升了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落实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四、加入体验式学习情境,学生走进生活,凸显自觉的生命意识。
加入体验式学习情境,如学习戏剧单元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改编课文为课本剧、写作校园心理剧等。班级中成立剧务组,招聘演职人员,组织学生排演《鸿门宴》《祝福》《孔雀东南飞》《雷雨》等劇目,或学生自编校园剧。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戏剧冲突,也更深入地体验到戏剧人物的个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让人难以忘怀。
中国传统节日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体验文学创作,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如疫情后指导学生创作“清明祭”诗歌,和学生一起反复修改后,把诗歌投稿、发布在校园公众号上,收效很好。这些活动激励了学生在真实生活感恩、珍惜生命,也学会了一些审美与创作的技巧。学生在体验和活动中激发了创造的欲望,师生一起实践了学科和写作的理论知识,在互动交流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余党绪《如何构建自己的阅读经验》.
[2]孟凡军《任务群教学的理性思考》.
[3]朱前珍《基于真实情境的群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