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玉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知识内容并不是特别的难,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意识到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在思维的碰撞中总结数学课程学习的规律和技巧,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准确地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树立坚定的学习目标.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开展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合作是每个人踏入社会时都需要掌握的能力,合理地运用合作可以在遇到问题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学习阶段,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建,使之能够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小学生都是天性爱玩、活泼好动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让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用合作来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小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有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各方面的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欠缺.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并留出了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但学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在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过程中还是容易让其他同学产生错误的认知,无法准确地完成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这就使得一些性格相对比较活泼的学生逐渐掌握了课堂上的话语权,即使这类同学表达的观点并不准确,大多数学生也会表示顺从,这就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也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一种无效的沟通.
(二)合作学习秩序混乱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后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解答问题,并要求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然而,当教师不再把控课堂教学的“主导权”时,学生的天性就会被释放出来,大多数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往往会谈一些课外的话题,并没有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深入的思考.这样下来,合作学习就成了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机会,即使课堂上“一片沸腾”,也不是在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大量流失,难以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关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教师由于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不足,大多数情况下为学生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都只是为了照搬照抄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自身对教学实际情况的思考.而在问题的设计环节,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是否为学生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主题,对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值得讨论却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本不值得浪费时间让学生讨论,却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而进行生搬硬套,这样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扰乱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这种错误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也只是敷衍了事,很难通过小组学习及时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更无法借助这种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知识的积累.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一般来说,问题是数学课堂上经常遇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中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根据课堂上需要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计划,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加快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1]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联系所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点.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对应数学知识点,并且不能超纲,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内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比如,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合作探究,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内可以进行分工交流,一半成员去思考正方形的特点,另一半成员去思考长方形的特点,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出周长的定义了:“所有的边长相加之和就是周长.”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例题,再引出一个问题.先提出一道例题:“正方形的边长是4,請计算周长.”学生通过对周长定义的理解可以写出计算的式子:“4+4+4+4=16”.此时教师可以引出根据本节课内容所设计的问题“如果已知正方形的周长,那么我们能不能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呢?”这个问题对于刚学习这个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一段时间后,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想起乘法的知识,于是就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这个思路,以此来进行讨论.仍以上面的例题为例,计算的式子可以写成“4×4=16”,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已知周长求边长,所以就涉及之前学过的除法知识.学生在合作对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究后,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用周长除以正方形边的条数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二)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合作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遇到最多的就是应用题.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可能会获取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增加知识的积累程度,也有可能因为应用题的难度过高,无法正确解答,导致学习信心下降,不利于在数学学科上的长远发展.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思考,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来找到做题的关键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在数学问题中获取数学知识,增加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也是学生最害怕遇到的题型.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应用题进行讨论,分析题干中的内容,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找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一只蜗牛从10米深的井底向上爬,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下滑2米,这只蜗牛要几个小时才能爬出井口?”对于这道题,很多学生在做题时会因为题干中的条件“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下滑2米”而认为蜗牛1小时爬1米,而井深10米,所以一共需要爬10÷1=10(小时).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分析这道题的题干,从题干中找到真正的做题要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再次进行思考.有细心的学生发现,蜗牛是每爬上3米后下滑2米的,在最后3米时是直接爬上去的,不会下滑,当他把这个想法分享出来时,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就会开始激烈地讨论:“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下滑2米,相当于每小时向上爬了1米,那么7小时后,蜗牛向上爬了7米,离井口还差3米,所以只需要再过1小时,蜗牛就可爬出井口,因此需要的总时间为8小时.”
(三)通过合作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对知识进行反思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所以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大的难度的,这就影响了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留一个悬念,这个悬念可以稍微有一点超纲,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对下节课的知识进行预习,了解下节课的知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使用的能力,通过合作进行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难度可以稍微高一点,让学生必须经过合作思考,并且对下节课的知识进行预习,才能将其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反思.比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时,因为上节课讲了分数乘法,所以可以将两节课的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一道综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这样能让学生巩固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例如“计算3÷12×15”,这道题中既有分数除法,也包含了分数乘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内思考,对上节课的知识与这节课的知识进行反思,找到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小组内部的思考中,会有几个学生想到相比于加减法,出现乘号和除号时要优先计算,在教师所给的题目中,只有乘除没有加减,所以只需要按顺序即可,先将式子转化成“6×15”,然后利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计算出最终答案为65.教师可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育领域,数学思维是非常抽象的,但却能够让学生更简单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容易地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教学是基础的内容,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渗透,而不是一股脑地说出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利用合作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理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公式的使用熟练度,增加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将数学思维融入课堂,这样能非常明显地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比例”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先向学生说出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让学生对这个概念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過沟通来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思考:“如果2a=3b,那么a∶b等于什么?”在这道题中,学生需要对比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小组内的思考中,一名学生将题目中的式子转化成了“ab=32”,当这名学生提出后,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就会茅塞顿开,立马就能想到“a∶b=3∶2”这个式子,从而解决这道题.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思考从而理解数学知识,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通过合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所缺陷,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思考,能够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合作学习消除课堂学习的枯燥性,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倍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并且没有最大的倍数,”让学生去思考这句话的含义,然后给出一道例题:“在3,6,7,8,9这五个数中,找到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思考这道题,并且根据倍数的定义和教师刚才介绍的倍数的性质去分析这道题.在一个小组中,让每一名学生都去思考这道题中的一个数字,例如学生A思考3是不是3的倍数及为什么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五个数中3的倍数有“3,6,9”,因为这些数都可以整除3,所以它们是3的倍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摆脱课堂上的学习枯燥性,让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生都拥有一种懵懂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具备完善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利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秦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0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