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健
【摘要】有效的教学方向的引导以及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被动,学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要想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充分地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才能实现学生的成长与提升,也能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理念;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重要性;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以生本理念为核心设计问题链的重要性
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教师和学生一致的追求.课堂效果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过于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话语权,甚至有很多学生都无法有效地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所以新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出了生本教育这一非常重要的理念.生本理念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本质内涵是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与一切为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生本理念视角切入,有效设计问题链,使这些问题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利用问题将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更好地接受、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整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在一个更加和谐的氛围中思考问题,并且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供教师进行后续教学方案的灵活调整.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从教师的思想深处来完成,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止步不前,无论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教师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的教学改革将是毫无意义的.
二、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有效设计方案
问题的高效设计以及充分合理地提出,能够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更加有效的思考,对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的总结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将问题串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链,能够保证问题的提出都是环环相扣的,会更有助于学生个人的理解,而且问题的难易要适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问题的设计以及问题链的设计制作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发展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来选择相关的问题和教学的方法,緊接着要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到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结合不同的问题来实现及时提问,帮助学生深化思维.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高效的问题链的设计应该满足三个基本特点:启发性、梯度性和趣味性.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展开的数学教学,这三个特点缺一不可,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深度参与,这样才可以实现有所收获的目标.
1.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设计启发性问题链
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设计问题链,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围绕具体教学目标有效设计问题链,通过高质量的问题链帮助他们实现预期学习目标,使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长期的学习积累以及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不同,学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受到教师的点拨之后一点就通,学习知识非常快,而且应用也相对准确.还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需要教师进行更多针对性的指导才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虽然学生的个人学习有所差异,但是教师必须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因素,有效设计启发性问题链,活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其学习质量.
在“有理数”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事先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他们在之前已学习过自然数、整数、正数、负数、小数和分数等数的相关知识,教师据此制定教学规划.具体来说,教师先询问:你们在小学阶段都学习过哪些数?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数的名称且举例说明,如:整数0、1、2、3等,分数(小数)12、34、2.5等,教师让他们在小组汇总后展示,搭配讲解:自然数是整数,小数都能化为分数.接着,教师设问:由于负数的加入,现在的整数又指哪些数?分数呢?初中阶段学到哪些数?教师引领学生一边思考、一边举例,列出负数,如:-0.2,-23等,并追问:你们能给小学里的整数0除外,及分数取个新名吗?教师指导他们将这些数分为整数与分数,其中整数又分为正整数、零与负整数,分数则分为正分数与负分数,使其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设计问题链,启发他们主动思考和积极探讨,使他们以小学学习的数的认识为基础,经历探索有理数范围内的整数、分数的意义的过程.而且教学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真正实现共同收获与进步.
2.注重学生层次水平,有效设计梯度性问题链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各科教学均不断优化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和课改的有机统一.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有效设计问题链,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层次水平,围绕所授内容设置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组建成梯度性问题链,使其均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都获得进步和发展.虽然在教学中不建议教师把学生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但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如果教师只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反而会对有些学生不公平,也会阻碍一些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更快的进步.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让学生解决一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基础问题就需要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做到全面掌握,而对于那些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来讲,简单的问题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所以教师也必须设计一些拓展性较强的问题,让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实施“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一个△ABC,复习提问:怎么比较图中三条线段AB、BC、AC的长短?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使其得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一般是度量法与叠合法.教师归纳他们的讨论结果,演示用圆规比较这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如何比较图中三个角∠A、∠B、∠C的大小?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比较方法,使其得出结论:先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再比较大小.教师引导他们联想到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怎么采用叠合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学生继续在小组内交流与讨论,动手操作,先在透明的纸上画一个角剪下来,再与同伴所画的角进行比较,然后总结出比较方法与结果,课件中同步演示比较过程.
如此,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层次水平有效设计梯度性问题链,引领他们由旧及新、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地学习新知识,使其在现实情况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如果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去尝试着解答那些探究性比较强的题目,这才能够说明教学的成功,也能够说明教师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不断进步.
3.基于学生本位理念,有效设计趣味性问题链
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位有效设计问题链,为课堂教学指明前进的方向.具体来说,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从学生本位出发的原则,除了考虑到他们知识方面的能力以外,还需要兼顾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等,同时结合教材有效设计一组趣味性问题,使其在问题链辅助下乐于思考与学习.趣味性的题目设计也会更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改变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都可以找到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点所在,從而帮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共同思考一些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实现个人能力的更快发展.
例如,在展开“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盖房子时,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指引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个人认知思考和探讨,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要研究的新课主题同三角形有关.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扭动,观察和思考形状是否会发生改变?学生发现形状不会改变,然后教师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扭动,引导学生讨论:木架形状会改变吗?他们通过操作发现形状会改变.之后,教师指引学生继续动手操作: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探讨形状是否会发生改变.他们发现此时形状也无法改变.随后教师设问: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总结: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
4.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以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数学问题链的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应该通过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来进行设计,问题设计的目标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惑.教师根据学生心里的疑惑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以及学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来进行自主的思考、争辩与交流,以此来掌握更加扎实的初中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借助问题链的设计来进行学生学习与思维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师“以旧联新”问题链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如,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乘法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再将有理数的乘方知识进行问题的导入:以下的算式能够借助乘法进行什么样的变形呢?在这些算式的变形中,你们能够总结出什么规律呢?6+6=?6+6+6=?6+6+6+6=?6+6+6+…+第n个6=?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之下,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互结合,对问题产生疑惑,引发思考,进而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寻找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以此来总结出相关规律.那么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进行过渡与学习.教师通过问题链来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与思考中的自主探究,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心理对于知识的思考和疑惑,推动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探究,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5.突出问题链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的核心是问题,教师通过问题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创新能力与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突出问题链的引领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问题链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与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借助问题链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教师可借助以下基础的题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三角形内,如果两个角所对应的分别是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对应的角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三条直线所构成的角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层层分析,在解题思考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教师通过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让学生借助问题来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归纳总结,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辨能力、观察能力.数学知识探究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中阶段,教师要能够利用问题链的设计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上述案例中教师一直从学生本位出发,紧密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有效设计趣味性的问题链,同时搭配动手操作,进一步提升问题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动手操作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加丰富的体验,缓解学生紧张的解决问题的情绪,实现课堂的有效拓展与延伸.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数学知识的规律与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设计问题链,全面提升问题的有效性,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推动他们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艳琳.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12):119-120.
[2]窦腊娜.浅谈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应用策略[J].中学数学,202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