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感”教学

2021-01-21 20:29徐教政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课外阅读

徐教政

摘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反复推敲思考语言文字,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丰富学生生活经历等形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教学;朗读;思考推敲;课外阅读;多写;生活经历

语感,是一个既老又新的概念。说老,是因为这个概念早就有一些语文学家提出并阐述过了;说新,是因为这个概念近些年又由一些语文学家提出并予以强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何谓语感呢?

语文学家王尚文在《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一文中是这样讲的:“语感是人对语言知觉的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像、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里现象。”

著名的语言大师吕淑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也曾经强调:“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锐敏的感觉。”由此可见,语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语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感教学:

一、有感情的朗读

好的文章,一定是自然的,它的语言也一定是自然的,因为它是作者的心声,是作者外感于物、内感于心的真情流露。每一篇文章,我们都应该指导学生透过书面语言,领会文章的意义,体会文章的情感。而要做到這一点,必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哪些地方当徐当急,当轻当重,当粗当细,当刚当柔,都应该细细体会。例如《壮丽的青春》一课,在预习要求中,我只提出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文章一开始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应以轻快型节奏,多轻少重地朗读;而遇险排险的内容应采取紧张型节奏,用气短声促的语气造成紧迫感;文章最后对欧阳海的赞扬,又以高亢型节奏,使语气高昂来讴歌欧阳海的伟大。整篇文章就在学生不断地探讨如何读好以及课堂上的朗读比赛中结束,虽然我未讲解课文,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词语和欧阳海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二、反复思考推敲

有感情地朗读,可读出文章的意味、情味、韵味,而反复思考推敲,则更可见味。有些词语或句子,表面看去,平淡、朴实,但仔细推敲,则另人拍手称奇。例如《加了一句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一个“掏”字和一个“摸”字,表现两类不同地位的人的特点。前者,经济富裕,随身带着富足的零用钱,“掏”字传神地勾画出他们的不在乎。而后者则相反,因经济拮据,只能从身上“摸”出“一枚”铜币。

三、加强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为什么要如此强调课外阅读呢?从培养语感角度来说,大量阅读是积累语汇和熟悉语言的有效方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自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一些好词佳句化为己有,当他们再去接触新的言语对象时,自会有一触即明的感觉。

由于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教师有必要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目,以免学生浪费时间,或被低级庸俗的读物损害健康,毒害心灵。选择课外书目的宗旨是有益的、进步的、催人向上的。低年级的学生宜选择《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和科幻小故事等书籍,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中年级的学生宜选择《人与地球》、《儿童小百科》、等少儿故事和科技常识,以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宜选择《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和文学艺术书籍,培养他们的鉴赏评价能力。1—4年级的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讲故事练习;5—6年级的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写片段赏析式的读书笔记,并且有感情的朗读、复述,指导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四、鼓励学生多写

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写作就是要把词语用活,把句子写活,也就是要做到准确、生动、鲜明。只有多写,才能熟悉词的性能、功能,才能熟悉句子的长短、单复。学生作文,除课堂作文外,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方式。例如我每天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等通顺地写下来,另外结合课文训练写作。学完《和时间赛跑》,我要求学生利用文章里的谚语或再搜集有关时间的谚语、名人名言,写一篇读后感;学完古诗《绝句》,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这首诗扩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学完《小狮子爱尔莎》后,我要求学生大胆设想,扩散思维,写出小狮子爱尔莎的续集,结果学生们写出了《爱尔莎历险记》、《爱尔莎探亲》、《爱尔莎又回到我身边》等丰富多彩的故事。

五、丰富生活经历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越丰富,其语感能力也越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固然是读了很多书,但是,要是没有对他所处时代的独到而深刻的观察与体验,要是没有对“无声的中国”的透彻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深广忧愤,要不是熟悉当时正面的、反面的、中间的众多人物的性格特点,他能有如此非凡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并没有读很多书,却因为经常在外边闯荡世界,见多识广,交游面大,慢慢地也便嘴灵舌活,应对自如了。俗话说的“听话听音”便是语感强的表现。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注意丰富学生生活经历。例如:我经常带领学生感受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天时,带他们去野外寻找春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春天、评价春天;夏天时,带他们去感受夏天的酷热,体会暴风雨的无坚不摧的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秋天带他们去野炊、爬山,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富有;冬天带他们堆雪人,打雪仗,欣赏雪景,领略自然界的无限风光。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适时作补充。活动归来,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独特的感受全班一起分析、讨论,以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观察结果。另外,从课外读物中收集与此次活动相似的描写,做到熟读成诵。还安排作文练笔等活动。几年下来,学生的语感能力明显提高了,“绿色”在他们的思想中不仅仅是指一种颜色,还代表着春天,预示着希望,蕴含着生机勃勃的活力,还代表着和平与欢乐;冬天在他们的眼里不仅指寒冷,还代表着孕育希望几季节。因此,他们的笔下写出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富有诗意的语句。

参考文献:

1、王尚文 《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2、吕叔湘 《中学教师的语法修养》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