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陕西沿黄公路的建成推动了沿线红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同时也促成了沿黄红色旅游经济带的形成。沿黄红色旅游带有助于陕西红色旅游文化“走出去”。因此,本论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研究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并探讨红色旅游文化的翻译对策。让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和关注陕西红色文化,让红色资源在助力陕西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沿黄 红色旅游文化 生态翻译学 外宣翻译
陕西沿黄公路北起榆林南至渭南,沿着黄河西岸连起陕西4市12县。依托黄河沿岸的自然风貌和红色遗迹的沿黄红色旅游带有助于陕西红色旅游文化“走出去”。但是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宣翻译不太理想,存在一些翻译问题,阻碍了陕西沿黄红色文化的对外宣传,不利于红色文化“走出去”。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研究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并探索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的相关策略,以期提升陕西沿黄红色文化软实力,同时增强陕西省红色文化自信将起到推动作用。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提出,是我国的本土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翻译适应选择理论,翻译适应选择理论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原型,将适应选择应用到翻译领域,提出翻译是译者为了适应多变的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选择的过程。翻译生态环境不仅包括语言环境,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交际等多种环境。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1]。生态翻译研究范式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体现了东方的生态智慧,以适应与选择理论为基石,系统讨论了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生态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了描述[1]。生态翻译学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范式,新方法,是一项翻译学和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1]。生态翻译学包含着生态学的思想[4]。适应/选择和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2]。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中的“三維”指的是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多维整合”原则是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是指好的译文要保持文本生态,使译文能够多个生态维度中,尤其是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生存”和“长存”[3]。这就要求译者在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进行整合适应和选择,进行“多维”的转换,以此得出好的译文。
二、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旅游文化的外译能够帮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红色历史和文化。然而目前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景区牌示翻译中仍然存在语言性翻译问题、交际性翻译问题和文化性翻译问题。
例1.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2016年建成,是省级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物。(渭华起义纪念馆)
景区译文:This monument is built in 2016,and dedicated to the martyrs of the Weihua Uprising.
此处译文中出现了语法问题,“2016年建成”翻译时应使用一般过去时态,但是景区提供的译文翻译成了“is built in 2016”。此外,译文漏译了“是省级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物。”这不仅有悖于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也有碍于红色文化的有效对外传播,更不利于陕西沿黄红色旅游带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例2.反“围剿”斗争中,谢子长、刘志丹先后率西北主力红军纵横驰骋于陕北大地。(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
景区对于“围剿”的翻译是Encirclement Campaigns,在译文中并没有解释。当目的语游客看到译文时,并不了解“围剿”是谁对谁发起的,因此,在文化维度目的语和原语达不到平衡状态。
例3.1928年3月,党的“六大”代表潘自力、张金印、王松年由上海回陕,在此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批准省委在渭华等地武装起义的指示,积极准备举行武装起义。(渭华起义纪念馆)
景区译文:At the extended meeting of the committee held in March,1928 and chaired by comrade Pan Zili,Zhang Jinyin and Wang Songnian who came back to Shaanxi after attending the party's 6th National Congress held in Shanghai,the approval of the uprising in Weinan and Huaxian counties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was announced to get people prepared for the armed uprising.
此处的汉语原文为一句话,句子主语为潘自力、张金印、王松年。译文同样为一句话,但是句子的主语变成了the approval,且句子结构非常复杂、冗长,读起来不顺畅。英语译文与汉语原文并没有取得同等的通顺流畅效果,因此,在交际维度没有达到平衡。
三、红色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一)分译法(Division)
译者在进行红色文化汉英译时,如果碰到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为了达到汉语原文和英文译文在语言维度的平衡,应当对原语的长句子进行适当的拆分,以免译文出现冗长、累赘、意思表达不清楚等问题。对长句子采取分译法可以使译文的层次更加分明、更符合英语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4.八路军从韩城县芝川镇黄河渡口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用首战平型关大捷的事实,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最终夺取了民族解放的大胜利。(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
该汉语原文为一句话,比较长,在翻译时,为了达到语言维的平衡,可以按照句子的意群将其拆分成三句话,以更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建议译文如下:
建议译文:The Eighth Route Army crossed the Yellow River eastward in batches from the Yellow River Ferry in Zhichuan Town,Hancheng County to the Anti-Japanese frontier in North China.Their Great Victory of Pingxingguan breaking the myth that the Japanese army was invincible,they became the mainstay to win the Anti-Japanese War.Afterwards,they launched a wide-ranging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 and finally achieved the great victory of national liberation.
(二)合译法(Combination)
语言结构上,汉语重义轻形,常常有超文本特性。而英语更注重句法结构,往往强调语法的内在逻辑关系。汉译英时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将短句整合成长句子,例如增加连词、使用介词、转换成不定式、用独立结构做状语等。
例5.由基座、碑体两部分组成,碑体为实心,总高32.2米。主碑高19.28米,象征着渭华起义爆发于1928年。(渭华起义纪念馆)
景区译文:It stands 32.2 meters high with the tablet body being 19.28 meters in length indicating that the uprising broke out in 1928.
此处汉语原文为两个短句,在进行汉译英时如果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同样翻译成短句,那么译文的句子结构会略显松散。因此,译者将其进行了合译,句子结构更加符合英语造句习惯。
(三)意译法(Liberal Translation)
汉语所处的原语文化和英语所处的译语文化存在很多差异和不对等情况,为了避免文化维度的不平衡,译者要注意译文是否能够传达出原文的文化信息,要避免译文读者曲解原文信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译者在进行红色文化翻译时如果逐字进行翻译,则有可能出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读不通或者读不懂的现象。此时,译者需要抛开字面意思去翻译其内在含义,以此来取得文化意义上的对等。例如渭华起义纪念馆中的“光绪二十九年”、“宣统元年”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清朝皇帝年号记录时间的表述方式,如果进行直译的话,外国读者并不能理解具体的年份,因此,此处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二者对应的具体公元年份1903和1909翻译出来,从而在交际维达到平衡。
(四)省译法(Omission)
在红色旅游文化翻译中,部分文字起不到实质性的交际作用,为了让译文更加流畅、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译者可以删掉部分信息或者简化部分文字,以此让译文不但能够达意,形式上看起来也更简洁明了。因此,译者翻译红色旅游文化时,可以采用省译法来取得交际维度的平衡。
例6.当日出发,经三原、富平,过蒲城、澄城,跨合阳、韩城,于16日从韩城县芝川镇渡口乘木船过黄河。(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
该句中下划线部分提及了多个县城的名字,外国游客并不清楚其位置,在翻译的时候为了避免交际障碍,可以将此处省略,只翻译“经过六个县城”即可。因此,从交际维度出发,建议译文如下:
建议译文:Passing six counties,they arrived at Hancheng County on September 16th and crossed the Yellow River by wooden boat at the ferry in Zhichuan town.
四、结语
红色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准确的英译文能中国的红色历史文化收到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也讓更多的外国朋友通过红色文化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巨大贡献。牌示解说没有英文译文或者译文有问题对于陕西沿黄红色旅游带形象构建非常不利。陕西沿黄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大的趋势,而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景区是陕西的红色文化的名片。这张“名片”上不仅要有适合中国百姓阅读的中文资料,也应该有方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英文译文。只有红色文化走出去了,才能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
[3]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4]黄春芳.生态翻译学的建设性后现代思想研究[J].外语学刊,2021(4).
[5]刘彦仕.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J].外国语文,2011(1).
[6]陈金莲.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旅游翻译的三维转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陕西沿黄红色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21ND0157);西安翻译学院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中国文化常识(双语)”(项目编号:ZK2040);中国文化外译(项目编号:ZK2150)。
作者简介:焦艳伟(1988-),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