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皓
摘要:通过多元化的美术作业设计和多样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美术作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美术课堂实效,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学生兴趣
美术课堂作业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和传达个体审美感受的过程,是强化所学知识、巩固美术技能技法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师生交流的媒介。目标不明确、形式单一刻板、内容枯燥无趣的作业设计,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还让很多学生失去做作业的兴趣,造成一些学生对作业产生厌恶而影响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美术教师用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业,是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需要。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探索。
一、采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主观能动地完成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作业设计不局限于书本,但不脱离大纲,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将课堂作业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 精心设计内容有趣、形式多樣的作业。
(一)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让基础好又有想法有创意的学生能自由发挥,让基础弱的学生有信心完成作业。如在“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一课中,我设计了三个作业供学生选择:(1)寻找实物或图片中民间美术作品的花纹,把它画下来;(2)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寻找并归纳常见的传统花纹有哪些,画下来;(3)从常见的民间传统花纹中选择一种花纹做素材,设计一个图标或商标。
(二)合作作业,让学生共同成长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形式,让每个小组自行制定主题,组员根据主题分别完成作业。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泥器皿”的教学中,小组根据“茶具系列”“餐具系列”“花瓶系列”等主题,组员分工,合作完成;也可以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比如组员分别完成一件作品的各个部分,或者共同完成一幅画等。
(三)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
新课标提出:“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美术作业的设计要有综合性和探究性。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检索、调查得出结果,再汇报、展示。
二、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媒材,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尝试中完成作业
教师利用多样化媒材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媒材中完成作业,能增加学生对作业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学生在画纸上画帽子、T恤和让学生直接在帽子和文化衫上作画,感受是不一样的。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可爱的童帽”一课中,我在两个班做了个比较,其中一个班按传统教学形式在纸上进行作业,另一个班的作业改成直接在各种帽子上设计,观察他们的作业表现,结果前一个班的学生作业很多只是简单的应付,而后一个班的学生则态度认真、投入,完成得很好。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巧用心思,挖掘各种作业媒材,不同的颜料、不同的纸材、陶泥彩泥、餐具雨具、石头蛋壳……无所不有,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好奇,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有效激励中自主完成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也不能单调片面地只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比如,对于小组合作作业,我要求每一个组员都必须参与完成作业,否则作品不能参加与其他组的评比。这样,学生之间会互相督促,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到作业中。事实证明,只有采用多维度、全方位、整体性的作业评价方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并积极参与。
根据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与同学的激励能帮助“处于准备阶段”、尚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儿童得到提高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鼓励性的作业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中,我通常会结合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设计好评价标准,先让学生自评,再由小组集体讨论评价;在作业批改中,我会用“画面很美”“进步了”“视觉独特”“有创意”等评语代替等级评价。当然,对一些作业也会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
除了以上几种常规评价,我还利用小学生的胜负欲,设计各种评比来激发他们的作业热情。比如,组与组的评比:根据组员的作业完成度、作业效果等来评比;每月利用班级作业展示栏进行展出评比,全员展示,设立最佳奖、进步奖、创意奖等,由学生自己轮流做评委。
这些作业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它能面向全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
以上只是我在小学美术作业中的几种做法和一点体会。提高美术课堂实效是教学理念、学法指导、教学内容优化、学生作业等相结合的系统过程,所以,还需要在教法、学法上不断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小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6(11).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