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2021-01-12 01:03崔丽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日记体验反思

崔丽华

【摘 要】数学日记是教师和学生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数学日记是学生体验数学的外在表现,学生将在学习中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对数学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能更有效地升华课堂教学。有效地应用数学,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教师的束缚,学生综合地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大胆尝试,独立探究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效地反思教学,数学日记又是一面镜子,它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不断地改变教学思路,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数学日记 体验 应用 反思

什么是“数学日记”,该怎样写?实践中,教师首先降低“数学日记”的神秘感,“日记”可以记录课堂上的一点想法、体会,或是感到疑惑的内容,也可以是通过观察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拘形式,内容广泛。由几句到一段到一篇,学生写的“日记”日渐丰盈,从中能够看到他们在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得到无限的课后延伸。

一、有效地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数学日记就是这种体验的外在表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些心理活动、对数学的体会和感受都可通过日记表达出来。

在教学了长度单位后,小蔡同学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如下:

今天我们学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我才知道东西的长短、高矮都要用到长度单位。回家后我量了爸爸的身高是1米75厘米,妈妈的身高是1米60厘米,我的身高是1米31厘米,我还知道了爸爸比妈妈高15厘米,妈妈比我高29厘米,爸爸比我高44厘米,爸爸最高。

长度单位的教学是看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难,因为长度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做练习时经常就会闹出“小明身高125米”“楼房高12厘米”的笑话来。小蔡同学的日记让笔者看到他在生活中切实地体验了长度单位的意义,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消化和深化。

结合小蔡的日记,学生继续从身边找米和厘米。第二天,许多学生写出了他们的发现。有的人写道:“原来我身边真的有很多‘米’和‘厘米’呢!我家的桌子长1米80厘米,床长2米,我的铅笔长14厘米。”还有人写道:“我发现老师说的是对的,长的东西一般用米作单位,短的东西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以后做题时我要先想一想那个东西是大的还是小的。”还有一篇日记写得更为深入,小李同学写道:“今天我和爷爷量100米的长度,爷爷走了12步是100米,可我却走了22步,为什么步数会不一样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才知道是因为爷爷的个子高,每步大约有1米,而我的个子矮,每步只有50厘米,所以同样是100米,步子的大小不同,跨的步数也会不同。”这些数学日记中,仿佛能看到学生流动的思维。

二、有效地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教师的束缚,学生综合地把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大胆尝试,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常常能从学生的日记中看到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

小宋同学的一篇日记如下: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家玩报数的游戏,1、2、3、4、5……开始时我想这是什么游戏呀,我们体育课上经常报数,一点也不好玩。正当我不想玩的时候,爸爸问我:“你还记得14是谁报的吗?”我一点也想不起来了。爸爸说:“这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呢,你好好想想吧!”

我拿出纸和笔开始思考,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答案,用14÷3=4……2。余數2就是指我们三个人中第二个人,是爸爸,所以14是爸爸数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我可高兴了。接下来,我又算了数19的人应该是我,数26的人应该是爸爸。以前我很怕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发现它不仅有趣,还非常有用呢!

小宋同学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开始掌握得并不太好,没想到过了一个星期他居然能无师自通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周期现象”的问题,也许是生活中的游戏这种形式激发了他的灵感,让他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

孩子们升入四年级,数学日记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他们的数学研究也从课堂走向生活,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他们写的数学日记越来越有生活味。小朱同学写了一篇自己的发现:

薯片里的数学

每次和爸爸妈妈逛超市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因为又可以买上一大包爱吃的零食了。而我最爱的零食就是薯片了,每次去都要买上许多。

星期天,我们在薯片区的货架上挑选,看到包装上的“超值分享系列”时,我忽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最大包装的“超值分享”薯片真的是最实惠的吗?我和爸爸妈妈分享了我这个疑惑,他们笑着说:“我们家的‘贪吃鬼’居然会深入思考了呀!我们把几种规格的薯片都买回家一起来研究吧!”

一回到家,我立马拿出纸笔和爸爸妈妈讨论起来。以乐事原味薯片为例,有三种规格:40克、75克和135克。价格分别是3.3元、5.8元、10.8元。要知道哪种最实惠,就要算出每克薯片的价钱,要用总价÷数量(克数)=单价(每克价钱),经过一番计算,我们得到了每克的价钱分别是0.0825元、0.0773元、0.08元 。最后,发现居然是中包薯片最实惠。爸爸妈妈笑着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看来超值分享装并不超值啊,多亏了善于思考的宝贝,下次再去买零食,我们就不会再上当啦!”

经过这次的事件,我发现薯片里都藏着数学呢,看来生活里处处有数学,而我们要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提问的好习惯。

三、有效地反思教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及时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他们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对教学的调控能力。

所以,数学日记就像一面镜子,它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他们巨大的潜力,他们的解题思路有时真是别具匠心、另辟蹊径。同时,数学日记还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教学以及更好地调整教学。

教学中遇到一题:水果店原有苹果256千克,卖出160千克,又运来186千克,现在有多少千克苹果?

教师在课堂讲解时按照题目的意思按部就班,卖出就是变少了,用256-160=96(千克),又运来就变多了,再用96+186=282(千克)。

第二天,小张同学在日记中写了对这道题的思考:

我发现,除了老师讲的那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用186-160=26(千克),再用256+26=282(千克),这种方法也很好。

小张同学在课堂上介绍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186-160=26(千克)是求运来的比卖出的多了26千克,这样总共就多了26千克,所以再用256+26=282(千克)。

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图书室原有故事书305本,借出172本,又还来150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受小张解答方法的启发,小顾同学的日记里写下这一段话:

今天我做这道题,先这样做305-172+150=283(本),后来我想再用另一种方法做一做,172-150=22(本),305+22=327(本),做完我发现两个答案不一样。妈妈让我看仔细点,我发现第二种方法错了,应该用305-22=183(本)。可是为什么昨天的苹果题第二步是加,今天的第二步却是减呢?

教师根据小顾同学的日记把前后两道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区别,终于小吴同学发现:第一题运来的比卖出的多,总体来说是变多了,第二步要加;而第二题借出的比还来的多,总体来说变少了,所以第二步要减。这时大家豁然开朗,而发现问题的小顾和解决问题的小吴都特别高兴,这就是成功的喜悦,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求平均数”时,小曹同学的数学日记同样精彩,具体如下:

一套书有5本,价格分别是19元、24元、32元、22元和28元,平均每本多少元?老师课上讲的解法是:先算出这5本书总的价格,然后除以5,求出这5本书的平均价格。运算过程:

(19+24+32+22+28)÷5=125÷5=25(元)。

除了这种方法,有没有第二种方法呢?我仔细思考了半天,终于又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既然這5本书中价格最低的是19元,那只要算出这5本书超过19元部分的平均数,然后再加上19元,就能够得出这5本书的平均价格,具体运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算出这5本书的价格超过19元部分的和

(19-19)+(24-19)+(32-19)+(22-19)+(28-19)=0+5+13+3+9=30(元)

第二步:算出这5本书的价格超过19元部分的平均数

30÷5=6(元)

第三步:用这5本书的价格超过19元部分的平均数加上19

6+19=25(元)

通过上面三步,可以得出这5本书的平均价格是25元。

通过这篇数学日记教师应有所反思。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多题目解法单一,一味追求答案的正确率,却忽视了深层挖掘,错过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学中应更注重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要求学生能一题多解,让他们找到一种解法之后再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以“深度教学”引领“深度学习”,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翻看学生的数学日记,无论是简短的,还是稚嫩的,每一篇都反映出学生的心声,他们与数学的对话真实、生动、美丽,也让数学课堂由短短的40分钟得到无尽的延伸。愿数学陪伴孩子每一天!

【参考文献】

[1]张慧慧.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 教育艺术,2020 (6).

[2]吴明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 (9).

猜你喜欢
数学日记体验反思
生活的桥梁,自我的反思
反思性数学日记在纠正高中生数学解题错误中的作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写好数学日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指导学生写整理型数学日记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