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与初中化学教材衔接问题研究

2021-01-11 23:20杨鸽鸽冯凯曦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有效衔接初中化学

杨鸽鸽 冯凯曦

【摘 要】本文基于新旧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对比,论述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实现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提出教师应合理设置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内容,全面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方法,分析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化学课堂,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升学习能力、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初中化学 有效衔接 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110-03

目前,初中与高中的教育教学衔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系统的解决。让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在短时间内切换成高中学习模式,展开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是现阶段高中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化学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核心关键科目之一,围绕高中化学教材变化,针对衔接教学展开探讨分析,从根本上解决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探究。

一、新版高中化学和旧版高中化学的差别

从高中現行的教材内容来看,化学学科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增强了,探究活动内容增加了,需要学生在实际探究后才能够获取知识。

(一)编排顺序的改变

1.旧版教材学完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就开始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纯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强度大,理解难度大,刚上高一的学生习惯了用质量进行计算,短期内还不能适应用物质的量来进行计算。改版后,先学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学习具体宏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及应用,学生再学习元素化合物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本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旧版必修二的内容,新版提前到必修一的第四章,这样安排既可以以新版教材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为例,进归纳总结,又可以学以致用,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去归纳、推导、预测必修二的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

3.化学实验安全从第一章第一节转入附录Ⅰ和附录Ⅱ,增加了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安全使用标识也由原来的10个变成了24个,增加的内容实用性更强。

(二)教材内容的改变

1.新版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章节增加了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图片信息和高考常考的实验内容。在学习氯气时增加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学习纯碱时介绍了侯氏制碱法,这些实验内容都是高考常考内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2.新版教材保留了“科学史话”,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等内容。“科学技术社会”是用最新科技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方法导引”介绍了解决某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学与职业”介绍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化学工作者。这些增加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眼界,让学生知道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3.新版教材补充了一些资料卡片,增加了一些趣味实验,这些内容既可以丰富本节课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改变

相比旧版教材,新版教材将学习过程分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几个部分,借助化学思维模型、实验思维、理论实际的化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推导从而得到相应的理论、概念知识,此过程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比如离子反应,新教材从情境创设入手,借助实验证据引出概念,视角更加全面。后续还设计了情境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证据推理、模型建立、方程式建立等环节,逻辑体系流畅清晰,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从整体上看,教材围绕着核心素养展开,概念抽象性下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新版高中化学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从表1来看,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关联性不强,没有有效的衔接,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初高中教材之间的知识点无法有效衔接,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无法顺畅地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初中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只有CO2,实际上在高中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在高中化学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还有SO2。

另外,初高中化学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都存在极大的不同。初中阶段,化学教学难度较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模式较为简单;但进入高中阶段,知识点难度增大,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改变,如果学生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学习,那么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初高中学科之间的冲突明显,受到“化学前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时,会面临较大的障碍。例如:在学习新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氯及其化合物的时候,学生学习了氯和氢气的反应,此反应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但初中化学对燃烧的定义是必须要有氧气参与,这就是初高中所学知识的冲突。遇到这个问题,高中教师不能随便否定初中教师和初中的知识,应该再做一个金属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这个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和白烟。通过这两个反应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得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的结论,进而让学生理解初中所学的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局限性的。借此告知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

通过前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分析来看,高中化学可以说是初中化学的延伸,将初中化学中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于一体,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将初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全面转化,从而提高衔接教学的成效和质量。

(一)合理设置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内容

新教材对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从侧面促进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根本改革。化学系统的课程目标可以让教育教学活动得到落实。学校要对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形成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综合校内学生的综合情况、学习基础,制订出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新教材内容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覆盖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涉及化学综合应用、思维逻辑、探究实践等能力层面。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进一步丰富、完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新版教材第1章第2节的离子反应的时候,需要知道酸碱盐的分类,以及它们的溶解性,还要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些内容在初三已经详细学习过,但经历2个月的寒假后,学生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学习此章节的时候应该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先给学生上一节复习课,复习酸碱盐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不进行复习,很多学生弄不明白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本质,那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无法实现。

高中化学课程从整体上可以分为概念理论课、元素化合物课两个方面,高中化学的概念理论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理论课中除了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还包括物质关系、化学公式、化学发展历程等内容,新教材中也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初中教材课本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展开教学活动,丰富完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总的来看,教学目标、内容的创新发展,可以为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打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出一個系统的教育学习模式。比如:初中在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只是简单地介绍要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并没有说可以生成弱电解质的物质,但进入高中阶段,生成像水一样的弱电解质,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概念性内容,进入高中阶段会更加具体,还额外增加了一些限定性条件。

(二)全面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方法

单一的教学手段,严重削弱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衔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第一,想要实现有效衔接教学,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还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活动得到更加系统的开展。但在具体设计教学方法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将一些实验游戏、趣味社会实践等活动融入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一些情景模拟、实验分析等活动,切实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化学探究活动,加深对高中化学知识的了解,主动投入到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中化学文化的传承发展。

例如,在学习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用两个魔术贯穿整个课堂。课程引入用“白纸显红字”的魔术,具体操作:用装有FeCl3溶液的细雾瓶喷向用无色KSCN溶液写字的白纸上。在学习Fe3+的氧化性时可以再做一个实验,即“红字消失”实验,具体操作:用装有维生素C溶液的细雾瓶喷向刚才变色的红字上。通过第一个魔术引入,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或者将第二个魔术设计成探究实验,给学生准备实验药品,提供维生素C资料卡片,让学生设计魔术使刚才的红字消失。通过第二个魔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头重脚轻”,课堂后半段效果变差。

第二,想要实现有效衔接教学,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衔接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进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全面优化学科衔接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推理。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教师可以借助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趣味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并且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化学概念定理的推理。在衔接教学中,还要引导中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推理出相应的化学概念定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够掌握相应的概念、定理,也可以降低化学前概念对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时,可以在化学的五个核心素养驱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具体过程如下:环节一,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在此环节中设计用四种液体测灯泡亮度的实验,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自主分析加入氢氧化钡的蒸馏水为什么会使灯泡变亮,加入硫酸后又为什么会变暗,再继续加入硫酸,为什么又变亮。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微粒观”,认识到离子间反应的存在。这种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环节二,建构溶液认识模型。通过提示学生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再通过对宏微符三重表征的认识,完成溶液的认识模型。接着分组实验将硫酸溶液换成等浓度、等体积的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通过对比实验,学生运用溶液认识模型,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进一步感受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巩固溶液问题的认识角度及认识思路。环节三,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再次分组实验,选取酸碱盐溶液各两种,任选可能发生反应的两种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用溶液体系分析模型从微观角度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从对实验现象的宏观观察,到反应过程的微观分析,再到反应实质的符号表征,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深刻领悟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进一步感受到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征。环节四,课堂应用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回顾粗盐提纯的流程,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理解粗盐提纯过程中各种试剂添加的用量与顺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性,在复杂情境中迁移应用认识模型,加深学生对离子反应实质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中涉及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想要帮助学生系统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全面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框架。在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衔接教学的开展、落实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起有效衔接教学意识,打造高质量的高中化学课堂,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佘应军.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衔接高中化学[J].试题与研究,2020(12).

[2]张东青,刘文兵.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浅议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J].化学教与学,2020(9).

[3]邹文玉.探索高一化学离子反应与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衔接问题[J].广东化工,2020(20).

[4]王伟越,刘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9).

【作者简介】冯凯曦(1979— ),男,河南洛宁人,硕士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新民中学,主要从事理论和实践研究。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有效衔接初中化学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