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11 00:46丘海宁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基于职业学校“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论述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工巧匠的路径,提出校企共建校内教学工场,建立多元化工匠培养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制度、经费、运行保障等措施,注重工匠精神的习惯养成,以落实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匠培养 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015-03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各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使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笔者通过走访多所职业院校,并与各院校相关负责人等深入交流,了解到各院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在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中,用人单位提供的往往是学习内容单一的流水线岗位,或者岗位数量不足,难以达到学校的要求。而在走访多个用人单位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职业素养包括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等,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比较缺乏这些职业素养。如何落实国家人才教育目标要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亟须研究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校企协同“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工巧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校企协同“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项目团队在多年的实践中,提出了校企协同“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专业联合企业,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及专业课程目标要求,建设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及工艺条件的实训场所——教学工场,通过教学工场环境对接企业车间环境、教学内容对接企业项目、教学实训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教学实训管理对接企业车间管理、学生能力评价对接企业员工评价“五对接”,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员工一体“两一体”,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展“岗位进阶、能力递升”的课程项目实践,实现“五对接,两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工场是指“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的教学平台。它借鉴“教学工厂”模式,发展适合区域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工场,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打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使教师能力与企业技工师傅能力接轨。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用学校实训室模拟企业车间环境,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生产项目,在学校教学工场进行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

二、基于校企协同“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能工巧匠培养流程

培养能工巧匠,关键是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把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实践当中,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工作技艺、工作理念、工作忠诚。工匠要在工作技艺方面技艺高超、技术精湛;在工作理念方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工作忠诚方面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位尽其责。应在实践过程中融入以上工匠精神,落实工匠精神的养成。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采用如下流程实施能工巧匠的培养。

(一)职业体验,基础学习:工匠精神启蒙,开展职业体验,熟悉企业文化

研发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体驗项目,在校内教学工场、校外企业车间,对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其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的基础能力,并在专业基础课中渗透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的内容。

(二)模块学习,专项训练:工匠精神实践,掌握模块技能

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础知识,熟悉职业的行为道德要求,制订“工匠精神习惯养成评价指标”,将工匠精神实践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实践当中。学校实训工场不间断地按照基础知识模块开展实训,并根据多元化的工匠培养专业教学评价要求,在教学评价中将学生行为表现和技能水平结合起来。

(三)生产项目,学工融合:工匠精神养成,专业技能提升

按照生产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并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注重将工匠精神养成评价与技能水平评价相结合,根据相关职业技术标准、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此阶段通过灵活组织项目教学等方式,在学校的教学工场进行实训或实际生产的实习,交替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四)企业生产,顶岗实习:规划职业,培育能工巧匠

让学生到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进入实际的效益生产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挑选有发展潜力的苗子,培育能工巧匠。

三、基于校企协同“五对接两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能工巧匠培养实施要点

(一)校企共建校内教学工场

校企共建校内教学工场,实现教学工场对接企业车间。教学工场应参考企业的生产车间,与多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展研讨对接,从车间环境、车间文化、设备配置、设备布局及工艺规范等方面进行建设。另外,考虑到教学功能,需要在实训室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

(二)建立由学校、企业等参与的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多元化工匠培养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匠精神实践考核评价。制订详细的工匠精神养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开发成行动项目并培训学生,在教学技能项目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考核内容。以学生技能为考核评价的着眼点,在内容上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在进程上将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及企业师傅评价相结合。不同类型的项目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评方法:对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以专任教师组织考评为主;对以技能实训为主的课程及实训实习,以企业技术员或兼职教师组织考核为主。这样改变了以往仅由学校教师评价、以期末理论考核评价为主、缺乏对过程的考核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考核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评价。

(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实现教师、师傅一体化

一是学校与企业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互派互兼,实施“技术共享、人才交流、共同培养”。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带学生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打造“企业师傅”教师,使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二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或指导实训,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达到加强交流的目的。三是更新教师团队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三教”改革、模块化教学等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及方法等,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

(四)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作过程、问题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并养成工匠精神,以基于企业项目的教学内容、基于企业工作环节的教学流程、基于工作问题的教学引导来开展组织教学。引入企业生产项目,实现教学内容对接企业项目,不间断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从企业挑选有针对性的生产项目并将其引入学校,将工匠精神习惯培养贯穿学习全过程,以企业师傅、学校专业教师作为技术指导员,引入企业7S管理理念,让学生作为生产员工参与生产性实训。把课堂搬到教学工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让校企双方在教学工场中共同开展项目生产及教学,从方法上保证“教、学、做”的统一。

1.如何“做”

根据企业工作环节来组织实训:学生在讨论区中分组并按企业岗位进行分工,开展项目咨询,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实施项目,检查及评价等。实训车间及工位管理借鉴企业7S的管理内容、工匠精神习惯养成指标内容。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下完成各个实训项目。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除了能学习到专业技能,还能学会与人沟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岗位能力要求、7S管理等,提升7S管理要求的职业素养,养成工匠精神的习惯。

2.如何“学”

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工作手册、活页学材、评价表、工作过程工匠精神评价要点等,以及自由讨论、自我学习的环境,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式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如何“教”

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全过程,以身示范,在各个时间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等,对教学难点、重点、学生遇到问题的共同点通过启发、类比、举例等方式来进行讲解。

4.阶段总结

通过写总结与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座谈会包括教师团队座谈和学生代表座谈,主要讨论教学实施情况、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其中,学生代表座谈主要是让学生谈论教学模式和生产性实践对其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等。通过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改革的各个细节。

(五)保障条件

1.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如在“工匠精神养成考核评價指标体系”“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合作机制”“企业生产项目入校激励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办法”“多元化专业教学评价方案”“实训车间管理7S考核办法”“校内工场管理制度”等方面,应制订详细的可视化、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2.经费保障

建设项目争取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部分用于改善设备,另配套一定资金用于改造实训工场。另外,争取企业人力、物力及技术的支持,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训条件及技术交流场所。

3.运行保障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引进企业生产项目,实现生产与实习相结合。与企业建立“技术共享、人才交流、共同培养”机制,共同打造“企业师傅”技术教学团队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工场。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工场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大国工匠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职业学校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当中,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人才,让学生秉持工匠精神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践行。

【参考文献】

[1]陈良,梁辉,莫坚义,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2]丘海宁,于梅芳.职业院校“四步一环五进阶”创客导师建设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20(46).

[3]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EB/OL].(2021-01-18)[2021-04-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1/18/c_1126993130.htm.

[4]杨冬梅.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J].北方人(悦读),2017(7).

[5]程舒通.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背景、诉求与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研究重点项目“工业4.0背景下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GXZZJG2017A02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丘海宁(1986— ),男,学士学位,讲师,现就职于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