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01-09 09:42张慧
科教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张慧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应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践,仍然以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难以将知识生活化,难以感受理论和实践的密切关系。本文就如何通过课程生活化、实验生活化、拓展生活化,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21

Life-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Core Literacy

ZHANG Hui

(The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Province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Zhejiang 310022)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whi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and life experience,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cial practice, understanding nature and prob? lem solving.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some teachers ignore the students’ existing experience and social practice, and still focus on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ive knowl? edge and feel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 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rough the course life, experimental life and expanding lif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re literacy; life-oriented teaching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应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践,仍然以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难以将知识生活化,难以感受理论和实践的密切关系。本文就如何通过课程生活化、实验生活化、拓展生活化,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课堂生活化

1.情境创设,引发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课堂中探究的对象。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现象习以为常,对生活中隐藏的科学知识缺乏敏锐度,为此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学生的探究盲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开启发现科学生活的慧眼,培养他们善于挖掘生活中有用资源的能力。

在执教“感受我们的呼吸”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导入部分利用当下关注的热点——新冠肺炎,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呼吸的过程以及参与呼吸活动的器官,让他们感受呼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一课中,以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为线索授课,及时构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學习动力,也为后续防疫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聚焦细节,合作探究

只要教师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很多都能成为教学的素材,这样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到科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热情和兴趣。挖掘有用资源,并将学习到的生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构建这样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执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首先根据生活经验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再通过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橡皮筋、钢尺、鼓面和音叉发出声音,观察它们发声的状态,最后对比分析得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结论。教师适时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吗”。学生回答音箱和锣发声时在振动,并且对于锣的振动进行合作探究,得出“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的结论。这些生活化的案例帮助学生聚焦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生活中的现象,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也为之后小乐器的制作拓宽了思维。

3.回归生活,经验巩固

学生能否准确地掌握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极大程度地体现教师授课的水平。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最终是要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最后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化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用生活联系起来。

在执教“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相关内容时,通过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滑动和滚动,并且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不同。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通过几张图片展示生活中对斜面的运用,并询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斜面吗”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回答了滑滑梯、公园的斜坡等。通过链接日常生活,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斜面有关,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斜面,感受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实验生活化

1.立足生活,因“材”施教

虽然科学课程的大部分实验都需要较为专业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才能进行,但是实验材料多数专业化程度低,较接近生活。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积极開发生活中的有用资源,实现实验材料的生活化,让实验探究不只局限于课堂,也能延伸至家庭、社会,这需要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

在执教“空气能占据空间”相关内容时,优化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这课的主要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是一个塑料杯和纸团,实验中需要对塑料杯进行打孔,让纸团湿润,再用打气筒打气,让水位下降。通过改进,教师将实验材料换成塑料水瓶和吸管,使实验更便于学生操作。

原实验中对塑料杯进行打孔的操作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并可能会出现孔太大而漏气的情况,使得实验失败。新的实验材料不需要打孔(如下图),只要在课前由教师在盖子上打一个和吸管差不多的小孔,并用胶带封住,实验时只需掀开胶带,用吸管吹气即可,较好地改进了之前实验的不足,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

2.形式多变,探索共性

科学知识可以利用共性进行多种形式的变化,如何进行跨领域的迁移是知识运用较高层次的体现,这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较高要求。小学科学中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尽早发展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思维,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在执教“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相关内容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种子有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自体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并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和自身结构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对于蒲公英种子的风传播,教师进行拓展,通过模拟蒲公英种子的结构制作降落伞,促进学生理解结构对传播方式的影响。本课中,教师用“制作降落伞”开展拓展活动,使学生对蒲公英种子和降落伞两者结构的共性进行探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延伸至技术与工程科学领域,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跨领域迁移。

拓展生活化

1.围绕知识点,挖掘生活资源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至生活。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极大地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将知识落实到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上,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搭建起生活与科学的桥梁,能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执教“影子的秘密”相关内容时,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光源、阻挡物、屏)和如何产生大小不同、长短不同、形状不同的影子。课后教师布置了拓展作业——拍摄一段手影变化的视频,并选择有代表性的视频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手影游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们在课后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以游戏的形式应用在生活中,这一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延伸至生活的趣理课堂挖掘了生活中有用的资源和素材,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将生活和科学密切联系起来。

2.结合记录单,随时观察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生在潜意识中也会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印象,但是这种现象过于繁杂,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探究什么、如何探究,缺乏逻辑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制作有效的记录单,体现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对身边的现象和经验进行观察和收集,对数据进行有条理的分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而开展实验探究。

在执教“加快溶解”相关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这一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搅拌和升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在课前,教师布置了一项导入单(见表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前概念中的想法,先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对之后课堂的教学有促进作用。在课后也可以利用记录单(见表2)进行方糖溶解的巩固拓展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

这一课在上课之前,大部分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能说出“泡奶粉时摇晃瓶子能让奶粉溶解更快”“用热水会比冷水让溶解更快”这类答案。因此在课前,利用记录单可以将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较为完整的体现,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罗列生活经验,并进行分析,为课堂打下基础。课后的拓展实验,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建立生活与科学的密切关系,让他们体会到科学不只是课堂中,课外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

3.项目生活化,随地实践

科学课程非常注重学科融合,而STEM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融合,也是在强调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融合。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项目式活动是落实STEM教育的重要方式,利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线索,经历提出研究方案、研究分析、建立模型、测试优化和反思改进等过程,注重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对生活中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真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执教“制作我的小乐器”相关内容时,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知道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如何改变、弦发声的原理,因此这一课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一开始教师创造情境:班级要组织一场音乐会,需要学生自己制作一个乐器,并且成为“演奏家”。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化身工程师,愿意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小乐器,并经历反复调音、尝试演奏的过程。

这一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他们非常愿意像工程师那样进行乐器的设计和制作,并成为乐手进行演奏和展示。学生的奇思妙想在设计环节就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学生通过设计乐器、制作和调试,展示和评价,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发现乐器是怎么制作的这一真实问题,通过调试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来解决问题,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科学,将科学学以致用。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助推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科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它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应当利用课堂、实验、拓展的生活化,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挖掘生活中的有用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搭建起生活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实现生活世界和知识领域的统一,是学生培养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阶梯,是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的助推力。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