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乡村,做科学教育的点火人

2021-01-09 18:32李克立
科教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农村

李克立

摘要科南桥小学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南桥村。学校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做有智慧生态体验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坚持“经典润心,科技启智”的科学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带领学生进行太空种子的种植,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南桥小学 农村 自然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45

Take Root in the Countryside and Be the Igniter of Science Education

LI Keli

(Nanqiao Primary School, Cenhe Town, Shashi District, Jingzhou, Hubei 434010)

Abstract: Nanqiao Primary School is located in Nanqiao village, Cenhe Town, Shashi District,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na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the school takes "education with wisdom and ecological experience" as its school running goal, adheres to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 concept of "classic moistening he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lightening wisdom",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 tific exploration, leads students to plant space seeds, and takes a road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characteris? tic development.

Keywords: Nanqiao Primary School; rural; natural resources

我所在的學校——南桥小学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南桥村。学校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做有智慧生态体验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坚持“经典润心,科技启智”的科学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推广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特色学校等,被誉为沙市科技教育的一面旗帜。

坚守初心不变

1983年高中毕业后,我走上了农村民办教师的岗位,当时的我只是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认识到教书是一门全新的学问,从教师繁杂琐碎的工作中,我看到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一个教师要顺利完成社会赋予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

从那一刻起,我挤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专业书籍。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的交通信息非常闭塞,这给购买学习资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必须骑车到五六十里外的城区才能买到合适的书。不管条件多么恶劣,我始终坚持两点:一是每学期至少买一本新书;二是出差时一定购买新书。我想,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我已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走过38个春秋,在岑河镇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印!这几年,我不断探索科学生态体验,将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构建科学课堂新模式。其间,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养蚕、太空种子种植、爱绿行动、新农村与新能源等系列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在乡村里点起一把科学之火,燃起学生的探究激情,使他们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

见证化茧成蝶

科学教育不是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生动的生命体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为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桑蚕文化,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策划了为期两个月的养蚕活动。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桑蚕有关的历史文化,我与学生分享了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荆州歌》,其中一句“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说明荆州自古就有养蚕缫丝的技术,荆州博物馆珍藏的从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大量楚国丝绸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可惜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的荆州几乎没人养蚕缫丝了。听到桑蚕与丝绸有关的故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我引领大家一起养蚕。从4月中旬开始,班级采用个人养蚕与小组养蚕两种模式,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和同学们一起见证由蚕变蛾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学校特意种植了两棵桑树,使得学生的养蚕积极性高涨。但是因为桑树不够茂盛,常常出现桑叶紧缺的情况,这给蚕宝宝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桑叶的用量充足,我常常利用下班时间,一个人骑车到乡间的沟渠边去“踩点”,寻找枝叶茂密的桑树,有时甚至找到天黑。课余时间我还会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踩点处”一起采摘新鲜桑叶。在户外,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我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鼓励同学们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相互配合。大家互帮互助,其乐融融,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满满的获得感。

养蚕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这正是他们了解蚕,学习相关知识的好机会。比如有的小组养的蚕突然拉肚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桑叶上的露水或雨水就是“罪魁祸首”,于是我再三向学生强调给蚕宝宝吃的桑叶一定要干净、干燥;有的小组用相似的其他树叶来喂养,没想到蚕宝宝一眼识破,缓缓地“绕道而行”。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蚕是怎样辨别食物的;有的小组养的蚕一部分没有吐丝结茧,而是直接由蛹变成了蛾,打破了“破茧成蝶”的自然规律,而且有的蛾缺了翅膀少了腿,不过还都能产子。蛹直接变成蛾究竟是什么原因?蛾产的子能否繁衍?其后代健康状况如何?这些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我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

在为期两个月的养蚕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等途径,对蚕的身体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蜕变过程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并见证了“化茧成蝶”的生命过程,体验到养蚕的辛苦与快乐,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伟大,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种植太空种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南桥小学,有这样一个好去处,清浅荷塘,绿柳依依;竹影婆娑,花香满径,这就是“岑参生态园”,这里是学生进行太空种子种植实验的基地,是南桥小学进行科学教育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這里,大家辛勤播种、小心移栽、细致培土、牵枝引蔓、整枝采摘,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有关技术技能,还学会了科学种植,培养了观察和探究能力,可谓硕果累累、欢乐多多。

2016年3月22日,学校收到湖北省科协下发的珍贵太空种子,我立即做出实践方案,按学生兴趣和开展需要分为两个活动小组,领取不同的太空种子进行种植和研究。

活动小组按确定的研究方向,从播种到育苗,从除草到移栽到搭架,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并记录体验实践活动的观察日记,搜集整理调查资料,填写调查表等。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带着学生来到岑参生态园,一起进行太空种子的播种,为他们讲解播种的方法和要领,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小心翼翼地将来之不易的太空种子,播种到准备好的营养土里。培土、浇水,最后让它们住进温暖的“阳光房”,成功播种,洒下一片希望。

自从太空种子播种后,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去观察。起初,他们发现“阳光房”里什么都没有,只看见薄膜内壁有一层晶莹透亮的小水珠,这并没有打消大家探索的积极性。

当他们发现航豇1号长出嫩绿的小芽时,兴奋得硬拉着我去看,迫不及待地分享这份惊喜。小芽长高了,要搬家了。

大约19天后,我们就要给小芽搬家——移栽。学生认真观察小芽:一颗颗嫩嫩的、绿绿的,对生的两片叶子像我们张开的手掌。有同学还带来尺子,量了量小苗的“身高”和“手臂”的长度。大家齐动手,先翻土、整田、盖膜,然后将一株株小苗铲出来,移到旁边的“新家”,再给它们浇水。我们移栽了航豇1号88株、黄瓜2号30株、两个番茄品种各36株。后来又移栽了30株航椒。

经过20多天的精心培育,豇豆、黄瓜茎上长出了须蔓。为预防倒塌,保证植物透风、采光、开花、结果,我们找来竹竿,扎成三角形,插到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用布带把豇豆、黄瓜茎绑在竹竿上固定好。

每天,大家吃完早餐的第一件事,便是拿起笔记本,来到自己负责的太空植物旁,进行认真的观察与记录。叶片的大小、茎的颜色、茎攀爬的特点等点滴变化都逃不过同学们的眼睛。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豇豆的茎基本都是逆时针缠绕。

在学生的细心呵护下,太空种子的植株尽情生长。当黄瓜和豇豆开出第一朵花,结出第一个果实时,大家的欣喜之情无以言表。那是自己劳动与奉献的成果、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枝头叶轻摇,架上果沁香。采摘时节忙,欢笑传四方!

通过种植太空种子,学生了解到太空种植的有关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太空奥秘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我指导的“太空种子种植实验”科技实践项目获得第3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三等奖。学校连续三年被确定为湖北省10所太空种子种植试验学校之一。

助力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享受学习之乐。

1.挖掘潜能,助力学生成长

在我的执教生涯中,王某某让我印象深刻。他刚转进我校时,是一个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遇到我总是面露怯意、目光闪烁。我想他可能不太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于是经常找他谈心,引导他专注学习,鼓励他融入集体,慢慢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2018年,我组建航模队,在各班挑选苗子时,发现王某某看我的眼神明显地亮了一下,似乎还透着一丝渴望,但当我的目光迎向他时,他又似乎有点胆怯。我特意走过去,问他想不想加入航模队,他犹豫了一下,又连连点头。

在此后的训练中,我对这位特殊的学生尤为关注,发现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在那一年的航模比赛中,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的科技小学活动丰富起来,开设了无线电制作课程,这让他如鱼得水,钻研起来一发不可收拾,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来问我。在我的细心指导下,勤奋刻苦的王某某多次在航模、航海、无线电制作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他开始尝试机器人编程,完成了机器人快速拼魔方等程序,渐渐变成了南桥小学的科技明星。后来他发明了一种户外应急太阳能移动电源,荣获第34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如今他已进入初中学习,成绩优异。闲暇时还经常来看望我,跟我一起探讨“小发明”,在他的心里,当一名科学家的梦想从未改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迥异的爱好,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发掘他的优势和潜力。正如一颗种子,只要给它一片土壤,加上阳光、水分和营养,它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教师之责任,就是为其播种育苗、除草施肥、剪枝插架,助其爆发蓬勃的力量,无惧风雨,顽强生长,成为它最美的样子!

2.悉心引导,打开学生心结

我时时刻刻心系着学生、关爱着学生。2001届毕业生李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学习成绩持续下滑。经过耐心询问,原来她得了一种特殊的皮肤病,疾病的折磨使她既痛苦又自卑。

考虑到李某家庭条件不太好,为了方便她治疗和学习,我和妻子将她接到家中照顾,与自己女儿同住。为了帮助李某重塑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我经常为她补课,做心理疏导,慢慢解开她的心结。

2001年,李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在她给我的信中写道:“敬爱的李老师,您是一本无言的书,教育着我、熏陶着我、启发着我……您的崇高人格将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是我心底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多年,我辅导的学生常常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很多学生最后踏上了科学研究的专业道路,同时我多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科学教育的点火人,点燃学生梦想的火苗,让他们茁壮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乐于探索 美在其中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法律未界定之自然资源
对提升乡村文明旅游活动的研究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