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萌”微课程珍视过程留痕

2021-01-09 09:42姚伟国
科教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

姚伟国

摘要“问题探究”是“三学三萌”微课程的实践特色,经历了一个项目的探究之后,需要进行成果表达和学习评价。我们在利用评价量规进行显性评价外,还尝试让学生以多种视角、多种方式记录有意义的探究经历,指导他们将点滴的、零星的经历整理成有意义的科学故事,留下真实的探究痕迹,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回味活动经历背后的科学意义,促成他们有意识地实践反思,以期待内隐的学习成果“浮出水面”。

关键词 “三学三萌” 问题探究 科学故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05

Trace of Cherishing Process of“Three Learning and Three Sprouting”Micro Curriculum

YAO Weiguo

(Zhejiang Haining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Haining, Zhejiang 314400)

Abstract: "Problem exploration" is the practice feature of "three learning and three sprouting" micro course. After a project explo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ress the results and evaluate the learning. In addition to using the evaluation gauge for explicit evaluation, we also try to let students record meaningful exploration experience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nd ways, guide them to sort out bits and pieces of experience into meaningful scien? tific stories, leave real traces of exploration, guide them to discover and aftertaste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be? hind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promote their conscious practical reflection, in order to expect the implicit learning results to "surface".

Keywords: "three learning and three sprouting"; problem exploration; scientific stories

“问题探究”是“三学三萌”微课程的实践特色,经历了一个项目的探究之后,需要进行成果表达和学习评价。我们在利用评价量规进行显性评价外,还尝试让学生以多种视角、多种方式记录有意义的探究经历,促成他们有意识地实践反思。作为项目指导教师,我们的重要任务是指导他们将点滴的、零星的经历整理成有意义的科学故事,留下真实的探究痕迹,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回味活动经历背后的科学意义,以期待内隐的学习成果“浮出水面”。

“观察记录”的成果需要留痕

案例一:虫虫变形记

我们全班的同学都是快乐的小农夫,在学校种植园中快乐地实践着、劳动着,我们有时会给蔬菜宝宝们捉虫。捉到的害虫怎么处理呢?能不能像蚕宝宝一样养起来呢?在我们农村还有许多的毛毛虫,有人说会变成蝴蝶,真的能变成蝴蝶吗?变成什么样的蝴蝶呢?一连串的问题都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于是我們决定饲养这些虫子,自己寻找答案。

从野外到室内,从“自由”到“被囚禁”,这些虫子肯定不习惯,怎样才能给它们创造一个类似野外的环境呢?我们苦思冥想,通过多次讨论,终于想到了一些办法,解决了令我们烦恼了很久的问题,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发现:

我们把整棵菜种在盆子里,菜青虫既能吃到新鲜的叶子,又便于我们观察。比如有的毛毛虫吃桃叶,有的吃橘叶,我们就把枝条剪来,插在放水的瓶子里,这样叶子可以保持1~3天的新鲜。

在饲养过程中,尽量做到给每条虫子建立档案,及时进行记录、拍照和摄像。

从5月12日到10月30日,我们共饲养了毛毛虫24类99条,58条作茧变蛹,15条毛毛虫死亡,23条毛毛虫失踪,3条未变蛹。58个蛹中,24个蛹已蜕变成蛾或蝶,15个蛹死亡,19个蛹未蜕变。

饲养各种毛毛虫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过程。学生从胆小不敢碰到积极参与,我们也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虽然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已经有了饲养金鱼、蚕的经历,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再相似的任务,也存在差异性,他们还是会碰到各种不同的新问题。遭遇困难不可怕,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及时分析,积累经验,掌握科学的方法。饲养活动显然不仅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其科学意义更在于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自己去发现这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规律。

但很多学生在饲养的过程中不喜欢记录,观察过后也不善于表达。究其原因:一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二是观察记录意识不强,三是评价过于强调结果。因此我们让学生尝试用拍照、摄像等多种方法记录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记下有意思的观察发现。等到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有的学生拿出了毛毛虫每周身体生长数据统计表,有的学生分享了拍摄的毛毛虫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身体形态,有的同学讲述了他养毛毛虫的故事。最后,我们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将观察记录和探索过程统整在一起,附上照片和数据记录,形成一份有实证资料支持的小课题成果报告。

“心路历程”的变化需要留痕

案例二:做个“有耐心”的小小菊農

菊花一直是我们学校“小农夫种植园”里的特色花卉。2019年秋天,展示在校门口的菊花带给全校师生美的享受,那时我们便萌生了想要种植和研究菊花的念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校园里的菊花能够开得更多更好,让全校师生随处看到美丽绽放的菊花。于是,我们开展了本次实践活动,学做校园里的小小菊农。

活动持续了近半年,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在这漫长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我们亲身经历了劳动,看到了菊花的生长,欣喜地发现好多菊花已经长出了大大的花苞,含苞待放,让我们体会到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第一年暑假我们中断了管理近两个月,第二年暑假尽管安排同学和老师轮班来学校浇水,但也因此死了好多盆,十分可惜,管理任务还是没有安排好。活动中我们还有一些后续的设想没有进行,比如野菊花现在也已经有许多花苞了,等开了之后我们打算请老师协助把野菊花蒸熟晒干做成菊花茶。菊花的病虫害我们没有深入调查,当时只喷洒了药水,一次严重介壳虫害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查找清楚。

科学种养观察活动大多都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考验的是孩子们的耐心和细心。在课堂上进行种养观察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的实践与研究都在课外进行。要想在种养活动中发现并获得成果,往往依赖学生在课外长时间的观察、实验、调查与分析,但受到年龄特点、时间分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坚持到最后。为让学生坚持完成种养和探究,我们引入了科学种植的叙事研究。为使种植和观察经历更有“故事”,我们提出不单局限在体验种植过程,还须从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提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比如扦插成活率研究、菊花茶如何制作、不同光照条件下菊花生长情况研究等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菊农去获取知识,有条件时可通过实验验证或实践操作去解决一些疑问,培养了持久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热情。

“问题探究”的心得需要留痕

案例三:像工程师那样思考

回力车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一种玩具小车,但是那时候我们还小,不明白它的运动原理。直到我们学习了《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才明白了弹力是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动力,知道了材料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可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麻烦,每次都要绕橡皮筋,而橡皮筋很容易断,又很费时间。

我们还发现,用橡皮筋驱动回力车时,小车只能行驶1~2米远,而且在行驶时,还会偏离轨道。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做出一辆动力更足的回力车,让它行驶得更远,也可以使它沿直线行驶,不偏离轨道;当它无法驱动时,怎么可以让我们便捷地持续给它加动力。

在回力车制作后的交流展示环节,我们制作的回力车都能运动起来,还有几辆可以行进较长的距离。但是我们的作品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有些车只是一个框架结构,还不够美观;有些车虽然很漂亮,但是跑不远。我们将继续研究,希望可以制作出更好的回力车。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说,在操作材料后产生问题是具体的,由此引发的活动有很强的吸引力。回力车的制作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其中蕴含着力学方面的科学道理。上例中,学生小时候有过玩回力车的经历,在新情境下重新唤醒了这些经验,引发了对相关科学原理的探究,并设想尝试制作自己的回力车。从学生的记录来看,学生将橡皮筋驱动小车出现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很快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独立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他们根据自己的预想,设计出相应的图纸,具备了一定的绘图能力。学生不仅制作出了“原型车”,而且能较详细地向同学说明自己的初始想法和改进过程。在研讨阶段,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当下的成果,设想从框架式回力车转向造一辆形状更多样、外观更美观、动力更便捷的回力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探究经历,可以培养他们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意识,提升整理感性经验的水平,促进科学表达能力的发展。这种“曲折又有挑战”的过程记录恰是科学求索的典型经历,这种经过反思的经验是可贵的学习所得。显性作品呈现加上写实式的留痕记录,可以丰富科学求知的获得感,日积月累,以期变成一种促使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资源。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
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无边界”课堂在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法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经历探究过程,提升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