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琼
Experimental Improvement of“Magic Small Motor”
XIA Mengqiong
(Wuhan Optics Valley No.1 Primary School, Wuhan, Hubei 430073)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44
“神奇的小电动机”主要是通过观察,与前面学习的“电磁铁”建立联系,能基于认识推测小电动机的原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个目标是有挑战性的,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清晰简单的“脚手架”易于他们理解和学习。但是,在教材中,有以下不足:实验原件小而复杂,小电动机尺寸小而复杂(8.3 mm×12.9 mm),其中连接部件被遮挡,肉眼无法直接识别;换向器和电刷连接部分没有完全暴露,学生很难直观建立联系。模拟的实验装置成功率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皮筋和透明胶组合固定软质的塑料瓶和铁丝,这些部件稳定性差,学生搭建步骤复杂,很难成功模拟电动机的转动。
改进思路
细节最大化:将原理主要作用的零件细节放大,促进学生产生联想、触发思维。
内部结构外显:换向器、电刷的模拟部分直观呈现构造,降低难度。
材料可拆解组合:材料在本单元内容中可以贯穿使用,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推动其螺旋式上升。
材料容易获得:使用的器材成本低、可复制性强;运用身边的材料建构模型,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思考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尝试对原装置进行改造(如图1)。
实验改进
1.梭芯导线圈的改进
在“能量”单元的前面两课《电磁铁的磁力(一)》《电磁铁的磁力(二)》中,对“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加以研究,用魔术贴叠加可以直接成倍改变线圈的数量;在线圈中加入铁芯时,可以直接插入,不用重新绕线(如图2)。
2.装置组装
改进后的实验材料,是为了更好地模拟小电动机的内部构造。教学时,学生利用它认识小电动机原理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探索电流流向、安装线圈和让转子转动起来。
(1)探索电流流向。按照改造后的实验器材,电流走向为接线柱(羊角钉)—电刷(铜丝)—换向器(铜片)—接线柱(铜丝)—线圈(如图3)。
(2)安装线圈。根据前面利用梭芯导线圈学习“电磁铁”时获得的概念,学生将梭芯导线圈模拟小电动机的方向安装,利用方便拆卸、组合的魔术胶带进行固定或重组(如图4)。
(3)让转子转动起来。学生用磁铁接近通电线圈,模拟磁铁与电磁铁的相互作用使转子转动,从而解开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同时,红、蓝、白三种颜色的二极管并联三个电磁铁线圈,通过明暗直接反映电流通过的线圈(电磁铁),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电流走向。
实验优点
改进后的装置,能讓学生充分运用实验器材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小电动机的原理,为他们突破难点搭建了良好的“脚手架”。
1.实验效率提升:教学效率=质量/时间
(1)效果的最大化。小电动机中工作的有效部分约1平方厘米,其中线圈为0.01毫米。要想让学生根据构造与电动机的原理建立联系,就必须帮助他们攻克“小”的问题,将模拟实验材料最“大”化,让他们进一步认清复杂结构的功能。
(2)节约时间成本。在模拟实验材料的选择上,不断优化,使学生能较快完成模拟的装置,将时间充分运用在观察和思考以及动手改进中;同时,给学生提供容易成功的实验材料,让他们目睹通过自己的实践使转子快速转动,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思维方式提升
在课堂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为学生的思维培养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同时,灵活组装的实验材料,能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将他们的“思考”变成“现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优化迭代的过程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