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惠 罗利红
摘 要: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从教材名称上的变化,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教学内容作的调整。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情感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关键词:转变观念;优化方法;生活;有效;自主
一、优化方法,有效学习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材适应生活,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从而学会做人、做事,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读李晓欣的周记,了解她的烦恼,然后,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与家人之间产生过的不愉快,说说自己的感受,“假如你就是李晓欣,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引导学生思考,再授以锦囊妙计:和家长交流沟通技巧——“四心”沟通法。学生尝试用“四心”沟通法参与实践,并交流使用感受:
第一步,留心看:观察一下今天父母什么时间有空,父母的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能不能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耐心进行沟通。
第二步,细心听:了解(观察倾听)发现和家人不同的想法,问问父母。请他们说说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了解一下父母与相处时有哪些困惑,产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用心讲:要用心的讲清外出时间、地点和回家时间
情境: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思考:为什么每个妈妈会有不同的回应?你的妈妈会如何回应呢?再看视频:台湾极地马拉松选手小时候的故事。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怎样理解家人的批评和教育。
小结: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需要理性面对,当与父母有冲突时,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冷静下来,理解家人关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亲情与爱相同,所以要学会倾听和学会倾诉,促进彼此的理解,体会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
第四步:耐心说;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相互的了解与理解。用正常语调和语速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遇到父母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要放慢语速去解释。让孩子们自己在课后去实践,提升他们学习兴趣。
二、角色互换,以点带面
“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一方面,教学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变教师是“演员”、学生为“观众”格式转换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师生同台“演出”,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积极、更有效地统一起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教师指导法、调查法、实例教学法等不同方法,打破课堂教学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一统天下的层面,把录音、录像、电影、电脑等切实引入课堂,在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学习的有利环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让家庭更美好”时,先创设情境:早上7:00了,小明还不起床上学。妈妈在床前叫了很多遍,他终于起床了。当他起床后才发现,自己的书包还没整理,妈妈的饭也还没做好,这可把他急坏了。只见他边收拾书包边说:“你怎么不早点叫我?书包也不帮我收拾一下。就快迟到了,我不吃饭了。”说着,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赶。可今天的公交车太不好坐,于是,小明到校就迟到了。放学回到家,小明很生气地对妈妈说:“我今天又迟到了,还被老师批评了。都怪你,没有早点叫醒我,也不帮我收拾书包。哼!”然后就回屋把门关上了。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小明迟到究竟是谁的错?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所在,由此而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责任,然后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1. 查资料。在成人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學前让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适当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小任务。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前,笔者让学生收集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字,自己认一认,写一写,感受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 演情境。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合作参与表演,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爱表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希望有表演的机会,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主动拒绝烟酒”教学设计时,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师生合作,学生一个演吸烟喝酒的大人,一个演医生,其他两个演他的亲人,大家都来劝吸烟,喝酒者戒烟戒酒。
3. 唱一唱。用音乐、歌曲等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潜能是十分有效的。如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这课时,我播放“感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绿叶对根的情谊”等歌,把学生带入一种浓浓的思乡情绪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让学生明白“家”的真正含义,激发强烈的归属感。
4. 访一访。应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访问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体悟获得成功的感受。例如教学“假如没有诚信”,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找媒体报道、观察周边生活、回忆生活经历和询问身边的人等方法,开展调查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孩子从不同侧面,认识不讲诚信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不便和烦恼,并从中体会到,失去诚信,最终受到损失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这正像鲁洁教授对一位品德任课教师所说的:“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想到、认识到、体验到,让劳动者能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找到感觉,让书本上的东西活起来,让学生与生命对话,你就是一个高明的教师。”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小学阶段是奠定、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道德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就如《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中所描述的: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分享观,“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对话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等”:我你观,“把其他人都看作和我同样的、与我相对等的人”;观,“我在集体中,集体在我中”。
要以一种世界性、世纪性的眼光,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真正做到转变观念,课中感悟,达到有效的学习。正如鲁洁教授所述,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生存的同一感,学会‘走向他人,学会与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共融于一体,在追求人类发展与进步的目标上,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关怀、理解,学会通过对话、沟通克服狭隘的文化、价值偏见,从而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孙传兰.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的渗透研究[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5):6.
[2]李时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