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2021-01-05 15:43魏孝红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初中英语

【摘要】语言都是基于文化背景发展出来的服务于某种文化的交流工具,因此语言的学习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和了解,也只有具备了跨文化意识才能切实地提高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完成英语文化的渗透,促进跨文化意识的生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魏孝红,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越来越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再仅仅只会做题能考分而已。语言能力是一门语言的最重要的内容,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些都是理解一门语言,掌握一门语言最基本的要素。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同样离不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是基于特定文化发展起来的交流工具,因此,只有掌握了对应的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加适应这门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一、结合词汇教学,探析不同内涵

不论是哪种语言词汇的学习都是最为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学好词汇才能进一步地掌握一门语言。词汇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是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蕴含了某种特定情况下表示某种意义的符号,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词汇的技巧,发现词汇当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词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助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生成。

1.语境法,探析历史背景。探究任何词汇所代表的意义都不能离开语境的判断,因为每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都有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不太熟悉的英语谚语来说,更要注重对语句的情景分析,带领学生体会这一语境中词汇所蕴含意义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词汇包含的文化背景,掌握该词的应用场景提高语言能力。

比如,在英语中有很多的俗语谚语: “rain cats and dogs”“a Pandora's box”“a piece of cake”“lucky dog”。對这些词汇如果不分析对话语境和产生的历史背景,肯定会觉得一头雾水,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探析历史背景,可以发现,第一个谚语均来自北欧神话,猫和狗象征着风和雨,表示狂风暴雨。而第二个谚语来自圣经,潘多拉魔盒表示邪恶的东西。第三个是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蛋糕被用作奖品奖励胜者,因此就用一块蛋糕表示自己得胜的信心也就是汉语中的“小菜一碟”。第四个则是因为在英语文化中狗被视作很可爱的朋友,因此代表幸运儿的意思。

由此可见,分析谚语词汇的语境,探析其生成的历史背景,对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词汇和谚语的含义,了解其产生过程中的历史背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词汇语境的讲解,引导学生探析词汇的历史背景,渗透跨文化意识。

2.比较法,探析母语差异。比较法是探究不同母语地区文化差异的高效手段,将比较法应用到词汇教学中,可以更为直观地体现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蕴含的不同意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明白词汇的适应场景,在交际和英语读写中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其含义,提高语言能力。

比如,在汉语中通常用“牛”来表示一个人的强壮和勤恳,就有了“气壮如牛”“想老黄牛一样勤劳”等等。但是在英语中同样的意思却用“马”表示,比如有“as strong as a horse”,“work like a horse”。同时,中西方文化对于不同颜色的含义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红色用来表示红红火火和喜庆的意思,白色则代表了丧事象征了死亡的禁忌。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却用“red”表示血腥和恐怖,red象征着流血和战争,与之相反,“white”却包含着宁静、纯洁等一些比较积极的意义。

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拘泥于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要时不时地引导学生将词汇在英语文化中的含义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语言表达的不同习惯,进而提升语言能力。

二、融合阅读教学,探析具体元素

阅读是学习一门语言,了解语言当中的文化背景最直接的方式,同时阅读也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可以说,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无处不在。阅读的文本是文化传承的主要介质,充分发掘阅读文本中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在课堂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着手点。

1.组织剧本表演,展示文化现象。在英语课堂中组织剧本表演能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不仅可以营造更加精彩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在剧本表演中实现英语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与英语文化的直观理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译林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 “Good manners”这一节时,就设计剧本演绎在英文中去某人家里拜访时常见的礼貌问候用语。剧本设计为,一个中国的小朋友去英国探访一位亲戚,小朋友见到外国老奶奶后出于礼貌问候道:“How old are you this year?”外国老奶奶听到后很震惊但是很客气地说道:“Oh!it is a secret.”在这个剧本中就体现到了中西文化的一个差异,在英语文化中对于老年人的年龄是比较禁忌的,对于年龄这样的隐私一般不喜欢提及,在相互交谈时最喜欢谈的是天气、穿衣和电视等一些不涉及隐私的内容。

由此可见,通过剧本演绎的方式,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并且在剧本演绎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探析文本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现象的差异。

2.组织课外拓展,了解文化形态。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课本内容展开教学,语言的学习应该是多元化、开放性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形态,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展开课外拓展,在课堂中组织英语影视剧观看、经典英文著作阅读唱一些经典英文歌曲等一些活动,达到渗透跨文化意识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Great people”时涉及对哥伦布的介绍,是他发现了新大陆,登陆了美洲,发现了印第安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洲的印第安文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该影片中有许多的经典台词比如:“There can be no place like this on Earth”“was gone and the American frontier was soon to pass into history”这两句台词深刻地体现出了美国西部印第安文明的灿烂文化和这些文化马上要被西部战争所摧毁的历史进程,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学生能够对西方的一些历史发展以及西方传统的一些庆祝方式生活习惯等等有更直观的记忆。

可见,文化的渗透离不开对历史发展以及生活习惯的了解,但是这些内容在课本内容中很难完整的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课外拓展,将一些优秀的课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助力学生多元感受西方文化形态,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三、借助口语教学,引导思维迁移

口语教学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口语的常用表达方式更与语言背后的文化息息相关。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如果不能运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去沟通就很有可能出现交流障碍,难以互相理解,因此在口语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迁移,学习外国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思维习惯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礎。

1.关注表达习惯,形成语感。语感是提高英语口语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语感包括常用表达方式、自体动作的自然表达、语气语调的自然变化等。而语感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感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能直接将汉语中的语感代入到英语口语中,要养成新的表达习惯。

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Travelling”这一章节时,可以设计口语对话:有位同学在长城作为英语志愿者服务外国友人,但是有一位美国人上来求助时说:“Excuse me,may I go someway?”这个人的原意是想问洗手间在哪里,但是由于口语表达的习惯不同,并没有直接说出卫生间,而是含蓄地使用了“someway”。但是该同学并没有接触过这一表达,而是想当然地认为他哪里都可以去,因此回复道:“yes,you can go anyway.”这一回答却使得外国友人更加窘迫,因为该同学并没有理解他真正的意思,只好又明确地说出“toilet”,才最终得到了自己想问的答案。

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并不仅仅是能听到单词或者语句的意思,更要理解在特定语感下的真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口语语感的区别,助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2.关注思想观念,发散聚合。英语的一些口语表达之所以与汉语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两方的思想观念不同,因此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手段并不是事无巨细地讲解,而是知道学生关注思想观念的不同,举一反三,将自己代入到英语的思想观念中,进行发散聚合,提高口语能力。

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Nice to meet you!”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在英语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在英语文化中由于西方文化比较注重个人的隐私,如果被问到自己年龄、收入和家人等等是会十分错愕。之后分析其与汉语文化中的问候方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在汉语文化中一般见面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家里最近咋样啊”这一类的比较亲切的问候,但是在文本中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常见的口语问候方式是:“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It's sunny”“what's a bad day!”等等一些谈论天气无关紧要的话题。这就是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引发的不同的问候寒暄方式。

可见,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思想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掌握中西方在口语表达中的不同,在口语表达时就能够由内而外地去贴近西方文化、提升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英语不论是在词汇构成、文本表述还是口语表达中都和汉语存在较大不同,因此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渗透,必须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如此才能够切实地提升其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英语阅读能力[J].教书育人,2018 (4):58.

[2]章霞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J].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8(1):84.

[3]丁一丹.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英语教师,2017(9):89-91.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初中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