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4 18:41吴聪聪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吴聪聪

摘要: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小学五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成长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能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使其主动积极进行建构性学习,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一、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情境化内容,将数学知识与情境融合在一起,将抽象、逻辑性思维内容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情境,从而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橡皮,在电子白板中放大橡皮并对其进行抽象,让学生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橡皮实物与抽象后的长方体图案。图案形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内容包括:①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②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逐步对长方体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建立了长、宽、高的概念,建立了各个面的关系,建立了棱的认识,通过生活情境(橡皮)快速完成了学生对长方体(橡皮抽象图片)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导向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从教材中的文本情境或生活情境出发,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知识的有效导入。

以长方体体积为例,在学习初期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何计算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体积呢?(学生回答:将长方体拆开就可以得出体积)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呢?(生:因为长方体表面积就是这样计算的)好的,那么试一试能不能计算出体积来呢?(实践操作发现不成立)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既然拆开不成立,那么我们如何操作呢?想一想。(引导学生看课本: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摆放长方体)很好,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那么来操作一下吧!(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提供7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组装)大家组装得都很好,那么我们来看一看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用了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呢?数一数,再看一看体积和长、宽、高有没有关系?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出发,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因条件有限无法利用多媒体辅助等信息技术,从而使数学教学开展进度缓慢,农村数学教师应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开展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知识对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中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农村数学教师应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条件开展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如:王爷爷家有一块地,种了茄子、黄瓜、西红柿,我们已知茄子地是一块底长15cm 高是32cm 的三角形地;种植黄瓜的地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它的底长是25cm,高是32cm;种植西红柿的是一块梯形的地,上底是15m 下面是23m,高是32m,请问同学们,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教师根据现有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使学生们感悟生活中的数学,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作答,算出总面积,使问题快速得到解决,情境创设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为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在呈现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回顾了以往的数学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使抽象化的数学公式以形象化的方式体现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四、利用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应根据新课改理念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理念,营造愉快、开放、合作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讓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使学生体会共同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合作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中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快速的归纳总结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对应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可通过准备教学工具,如正方形卡纸,把正方形卡纸剪成4 个边长是4cm 的小正方形后组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通过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问这张正方形卡纸还剩下多大的面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该问题,可以先以四人小组讨论再进行计算求得余下的面积,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合作交流意识,转化学生单一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方法。

除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信息情境以外,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悬念情境等多种情境和内容,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创设情境,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科.依托情境,趣味引导: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56-57.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