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生态德育渗透方法分析

2021-01-04 03:32彭本超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彭本超

摘  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对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纵观小学美术课程新标准,不难发现,教育界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塑造和陶冶。由此,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利用学科优势,探索生态德育渗透方法的具体应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促进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生态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是非观和价值观初现雏形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态和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小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直接决定了我国决定了我国未来生态建设的未来。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务必要承担起使命传承的重担,在尊重美术这一美学课程限制的基础上,塑造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

一、知识传授法

结合我国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生态教育的渗透路径来说,知识传输法是最常规的一种教学活动方法。具体来说,在小学美术授课过程中,老师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和生态保护相关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需求,促使他们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正确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认知水平向学生普及比较可行的生态保护方法,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践行生态保护工作。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毕竟相对比较有限,所以直接的知识传授方法在美术教学生态教育中也同样比较受限,在低年级阶段几乎很难发挥本质性作用。

二、情境陶冶法

在组织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情境陶冶法的应用无疑为美术教学生态教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情境陶冶法,实质上也就是由小学美术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创设情感与认知相融合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打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学生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理解和生态教育相关的内容,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形成强烈的情感,并逐渐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道德基础转化为实践行为。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在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重结合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同化作用。所以,教师在采用情景陶冶法的过程中不妨将同龄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尽可能发挥小组合作或集体探究的优势,提高生态德育教育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上文已经明确提到直接的知识传授法并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道路,定期为学生拟定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生态教育,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态环保意识。比如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能涉及到“野生动物保護”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搜集能够展现出动物情感行为的一些动画短片或音频资料,并向学生介绍如今的动物数量正在日益减少。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单纯的,凭借他们的认知无法理解为什么社会中存在偷猎等恶劣现象。但在观看动物短片的过程中,由于人类行为的影响,这些珍稀而可爱的动物正在逐渐减少,直观的画面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在观看之后,班级内的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其实,教师既要注重学生情绪的疏导,也应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所观察的画面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情绪被感染,真正意识到偷猎行为的可恨之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保护大自然、修复生态环境的生态教育意识。

三、户外体验法

对于新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成长于高楼大厦遍布的城市中,从小缺乏接触自然的体验。正因为如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生态德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经验认知,无法对生态德育教育感同身受,进而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浓厚等现象。而且,既然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那么必定要遵循美术教学的本质规律,组织学生通过绘画或者折纸等形式来感悟生态意识。但事实上,小学生在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征,有的学生低头苦画,有的学生东张西望。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必然规律,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开展兴趣导向的生态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教学体验活动,真正近距离接触大自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和大自然的互动中获取丰富的绘画素材和绘画的灵感,而且还能形成生态道德综合素养。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户外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花草树木或者附近的公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积极探索,为大自然的美丽场景所吸引。在学生亲近自然、户外体验的过程中,其将会真正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及长远意义,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品质。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生态德育的渗透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启蒙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综合实用知识讲授法、情境陶冶法以及户外体验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推广生态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以身践行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高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20(5):147.

[2]孙惠.有效渗透德育 升华美术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1):33-34.

[3]田青.以德育人 以美养心——记小学美术《花手帕》教学案例[J].人文天下,2019(24):106-107.

[4]林志敏.小学美术教学生态德育渗透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225-226.

(作者单位: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实验学校,安徽  金寨  237300)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