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妮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数量的学习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引入。学生成为数学科目差生的原因有很多。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背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解公式和定理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应分析学习困难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学习动力,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自信心。本文将从分析小学生数学难点形成的原因入手,并提出可能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
前言
学习障碍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性格、习惯、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心理惯性弱,但自尊心很强,内心极其敏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主要表现在基本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含糊不清、计算能力差、解题逻辑模糊、不愿动脑筋等。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心理入手,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1小學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1.1教师因素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关注招生率和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节奏太快,让学生理解和同化的时间少,导致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跟不上老师,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教师缺乏对学习障碍学生的了解,将问题与学习障碍小学生的态度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学方法落后于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机械训练。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学生自身因素
一项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习困难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是在为老师或家长学习。由于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经常被动地学习;部分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无法顺利展开,更谈不上将所学内容应用到问题解决中,例如出现学习困难的小学生。大多数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空白,结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跟不上老师的表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意课堂前的预习,做课后不知道如何总结和思考。忽略重复地学习,作业正式完成,所以他们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1.3社会因素
与繁琐的求学相比,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无法摆脱游戏。此外,小学生对网络信息没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利用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他们抑郁、不愿学习、精神衰退、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教育是培育"爱",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从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希望改变现状,希望得到认可。然而,由于成绩不佳,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担心被老师批评或鄙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疏远数学老师。数学教师要树立"为了所有学生,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理念,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接近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感受。在课堂上,数学教师也应该关注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忽视"这些学生。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门槛,故意给他们一些他们可以做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展示学习成果。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作业的差异,根据学习能力相应降低难度,灌输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任务要做,教师在参观指导时,要时刻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有收获,能学有所成,逐渐树立信心。
2.2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或行为,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相反,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通过研究和理解,学生的很多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因此,要转学化学困难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指导学生注意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有效讲课的开始,只有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理解,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清晰;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同时,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听从老师的要求。任何需要写下来的东西都必须记下来并写得清楚准确。养成课后勤做功课的习惯,对于作业中的问题或困难,学生应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提问,尽量解决问题,不留隐患。同时,要加强补短板准备工作,及时分析、总结和巩固所学。
2.3分层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自信
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避免单一"大锅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相结合,适当降低学习困难学生的起点,力求精通。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能力层次,由学生写出六个方程式组成。解方程。有了先验知识,学生可以解方程。这部分任务可以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酌情处理,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事情并能够完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非常有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第二层次的问题,即根据材料信息制定方程。这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也可以通过跳跃来解决。教师可以在第一阶段跟随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挑战,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从而逐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2.4家校合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学习困难的小学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首先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便制定整体方案。数学教师应有效利用学校家长会、教师开放日等活动与重点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其次,必须达成教育协议,帮助学生共同学习数学。家校之间的交流不仅限于交换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还应包括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家校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辅导方案,共同监督实施。要更加重视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方法论指导。尤其要鼓励父母的耐心,因为改变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逐渐改变现状,带来学生的转变。既鼓励了学生的家长,也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不仅来自学生家庭、学校和教师,也来自学生自身。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技巧;多层次教学,以激发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信心;家校合作,凝聚共识。
参考文献:
[1]李艳.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J].新课程,2021(28):18.
[2]凌菊红.激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读与写,2021,18(4):170,172.
[3]郭玉娜.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学困生教育[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