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发掘老课文新的教学生长点

2020-12-30 12:53谢慧云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学段人教版

谢慧云

摘    要

针对统编教材中保留的老课文,教学时应充分发掘老课文新的教学生长点。可以进行旧文新读,转变视角,抛开固有经验,从“如何用”的角度审视文本,发掘老课文新的教学价值;也可以进行旧文新教,根据新的编排体系,通过层层比照,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此外,也要根据新的助学系统,确定新的教学重点、学习路径和迁移方向。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文 课文解读

统编教材保留了不少原人教版中的经典篇目(下文称之为老课文)。以高年级为例,除古诗词和文言文外,仍保留了原人教版51篇老课文,足见其比例之大。因为这些老课文内容熟悉,教学时难免会忽略对老课文的研读,一些先入为主的经验、固有的教学思维很容易束缚教师,导致老课文的教学常在老路上徘徊。因此,如何在统编教材的体系中发掘老课文新的教学生长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旧文新读,读出新的元素

旧文新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转变视角,抛开固有经验,从“如何用”的角度审视文本,发掘老课文新的教学价值;二是进行新旧教材比读,发现老课文内容层面的变化,审视老课文新的角色、功能等,思考教学时如何精准把握这些变化。

1.转变视角新读,发掘新的教学价值

旧文新读,须转变视角,不局限于内容层面的解读,而是在新的编排体系和理念中,以“如何用”的视角重新审视老课文,发掘新的教学价值。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文,首先,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解读,本课至少蕴含如下教学价值:①作为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一次拓展和提升;②进行主要内容的把握和创造性复述的训练;③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训练;④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训练……这样思考,就能凸显教材体系中语文要素前后勾连、持续跟进的编排理念。其次,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思考,本课又承载了如下教学任务:这篇用现代文改写的课文,要为学生进入真正的古典小说阅读做准备,为后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就能定位本课新的教学价值:在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中,可横向衔接提高阅读速度、把握主要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等训练,并将这些训练作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支撑。最后,结合课后练习,本课的教学定位就非常明确了,即通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从人物言行推测人物内心以及调动已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等方法阅读古典名著,并与阅读链接中的片段进行比较,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为后三篇课文的学习铺好路。这样解读,就能跳出固有思维,发掘新的教学价值。

2.新旧教材比读,发现内容层面的新变化

老课文编入统编教材后,不但定位、性质、功能等发生了变化,有些课文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发生了哪些变化,还要在教材体系中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思考教学时如何恰当把握。

(1)為配合语文要素而作的变动,充分利用

为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有些老课文的内容也作了相应变化。新旧教材比读时,应领悟编者的改编意图,充分利用这些变化落实语文要素。例如《景阳冈》编入统编教材后,课文内容有了较大变化。原人教版的课文,对原著进行了删节和改编,将原著中难懂的语句改成了学生容易理解的白话文;而编入统编教材后,除对原著进行部分删节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这样,课文就存在不少难懂的语句,篇幅也比原人教版长,阅读难度明显增加。但这一变化正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的关键元素。学生需要在有些难度的文本阅读中,领悟如何采用猜读、跳读、借助资料等方法突破阅读难点,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

有时,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编者还会在原文中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猫》一课,在描写大猫古怪的性格后,加上了这一自然段:“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这句话老教材中没有,老舍先生的原文中也没有,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呢?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就会发现,编者加上这段话,是颇具匠心的。作家对动物的感情,一方面藏在对动物的具体描写中,另一方面则直接在文中表达出来,加上去的这句话,与文章最后一句话“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都采用了直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时,必须领悟编者的变动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采用不同方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因学段不同而作的变动,准确把握

有些老课文编入统编教材后,所处的学段发生了变化。为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课文内容也随之有了变化。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原人教版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统编教材则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编者对原人教版的课文进行了较大改动,删除了原文中议论的语句和段落,以叙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的实现历程为主,不再涉及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因此,四年级的教学重点就应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等方法,体会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3)因时代发展而作的变动,适当参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课文的内容也会作相应的变动,这些变动,可作为备课时的一项参考。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中,既有因学段不同所作的变化,也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增删的内容。统编教材删减了“神舟六号”发射的内容,增加了“嫦娥一号”“嫦娥四号”发射的成就,既体现了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也凸显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迅猛。教学时,可根据课前导读,将删减的内容以资料补充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就。

二、旧文新教,教出新的内涵

在教材体系中,每篇课文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彰显什么价值,都有明确的指向。因此,随着编排体系和助学系统的变化,老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时,要根据新的编排理念和助学系统,精准定位老课文新的教学内涵。

1.层层比照,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确立教学目标,应从四个层面思考: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特质以及学生学情。可见,同样的课文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单元、面对不同学生时,其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教学时,应依循“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学情”的顺序,在新旧教材比照中,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1)比照学段目标,明确新的教学指向

一旦老课文编排在另一学段时,就必须在两个学段的目标比照中,明确新的教学指向。以《牧场之国》为例,原人教版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统编教材则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对写景类文章,第二学段教学目标是“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则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中年级重在语言的品味与积累,高年级则应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该指向“体会文章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以及反复强调的表达效果”。可见,同样的课文,学段变了,所处的位置、角色、功能也变了,教学指向就不同了。

(2)比照单元目标,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段未变的老课文,则应根据单元目标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以《落花生》为例,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五年级上册,但单元目标发生了较大变化。原人教版单元目标重在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以及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而统编教材的单元目标则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前者重在体会文章阐述的道理,后者重在关注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据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立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体会文章借助事物特点阐述道理、抒发感情的方法。

(3)比照不同学情,研制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学情是不容忽视的元素。就整体学情而言,要区分两个版本教材分别学过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研制适切的教学目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两个版本教材都安排在五年级上册,都放入“爱国情怀”的人文单元,单元目标都提到搜集资料的要求。人文主题相同,单元目标相似,又在同一学段,但比照学情就会发现,其教学目标并不相同。关于如何搜集资料,原人教版教材虽然在四年级上册第一、第五单元以及四年级下册第四、第五单元中都提出过相关要求,但这四次查找资料都是为人文主题服务的,对查找资料的渠道、路径以及整理、呈现资料的方法均没有相关提示。统编教材则不同,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初步感知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渠道等,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还学习了如何根据问题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又学习了如何分类整理资料。可见,中年级时学生已对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可确立为:综合运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将相关资料与课文的关键语句相互参照,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助学系统,确定新的教学内容

每篇课文承载怎样的教学任务和价值,在相当程度上是根据助学系统确定的。助学系统主要由单元导语、课前导读、课后思考练习、交流平台等内容组成。比较助学系统的变化,才能确立老课文新的教学内容。

(1)根据单元导语,确定新的教学重点

统编教材基本采用了“双线组元”的编排形式,单元导语既提示了人文主题,也明確了单元语文要素,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以《猴王出世》为例,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五年级下册,都编入“古典名著”的主题单元,同样是针对名著阅读,但比较两个版本的单元导语就会发现,其学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人教版重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阅读兴趣,而统编教材则提出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的要求。因此,渗透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将课文的学习作为古典名著阅读的“引擎”,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方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统编教材出现了特殊单元,即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这些特殊单元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编排,而采用“一单元一得”、从“学”到“用”的思路层递式编排,教学时更要围绕特殊单元导语,明确老课文新的教学方向。阅读策略单元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渗透操作性强的阅读策略,如《将相和》一文,不再把感受人物形象、体验名著阅读的乐趣作为教学重点,而是将连词成句地读、用较快的速度捕捉有用信息作为训练重点。习作单元的教学重点则是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相关的写作知识,为习作提供支架。如《松鼠》一课,教学重点不再是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而是体会写作时如何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

(2)根据思考练习,确定新的学习路径

课后思考练习为课文学习搭建了支架,通过推敲课后练习,领悟设计意图,就能区分新旧教材不同的学习路径。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原人教版的四道课后练习,主要提示了解威尼斯独特风情的学习路径,重在内容层面的理解;而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则是: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感情朗读,感受文章描写的动、静之美;品味语言,体会表达效果;比较阅读,领悟不同语段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四道练习中,三道都指向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其学习路径就不再是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了,而是体会动态、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首先,整体入手,感知动静之美的具体表现;接着,聚焦关键语句,通过品读、增删、替换、比较等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最后,互文参读,提炼相关的表达方法。循着这四道练习,就能找到新的学习路径。

略读课文则应从课前导读寻找学习路径。如《珍珠鸟》一文,原人教版课前导读提示的学习路径是怎样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而统编教材导读提示的学习路径则是:品读描写珍珠鸟的关键语句,从细腻的描写中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体会作者与珍珠鸟间的情意,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就显示了与原人教版不同的学习路径。

(3)根据交流平台,确定新的迁移点

交流平台是对单元学习中方法层面的梳理和总结。将单元所学变成学生带得走、能迁移的策略和方法,是统编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时,应根据交流平台提炼的方法,区分新旧教材后续学习中不同的迁移点。以《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为例,原人教版的交流平台对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提到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方法,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不但提示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多种方法,如感情朗读、设身处地想象、角色代入等,还提示了可以从什么地方体会感情,如抓住直抒胸臆的句子、典型的事例以及描写具体事物的关键语句等角度去体会。因此,《祖父的园子》后续学习中,就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将交流平台提炼的相关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多角度审视老课文,推陈出新,发掘老课文新的教学生长点,教学时才不会出现“穿着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责任编辑:王 颖]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学段人教版
项目驱动,让古典名著更具生命力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