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 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指导、激励、规范学生的行为。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需要,高校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大学生的主要基地。高校确立树人的目标,才能在学生工作中取得成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
高校作为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其自身的发展与学生工作的发展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刚性制度和柔性理念双重阻力面前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校教育理念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学生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学生事务以及学术事务的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高等学校认为学生工作就是教育管理,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今天,高校没有将精英理念贯彻到高校学生工作中;同时,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将学生发展的天平更多地倾向于“育才”,而忽视了学生的“立德”。
第二,高校的刚性制度难以应对学生工作发展带来的重重问题。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要注重十大育人体系,但是高校的资源增长的速度难以跟上学生需求增长的速度,导致高校存在多校区管理困难、学生事务管理碎片化、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等制度方面的问题,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高校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能力不足。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中,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工作队伍,在高负荷工作的压力下,辅导员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这使得他们在专业能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二,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精神不足。高校学生工作中,有些教师的精神不足,使得高校学生工作处于“涣散”状态。有的教师自我认同感较低,无法在学生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有的教师缺乏职业理想,重治理轻引导,简单地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就是管理学生;有的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晰,将学生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他们随时准备离开学生工作岗位,使得高校学生工作极其不稳定。
第三,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合力不足。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为“科层制”模式,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系工作。在这样的“科层制”模式下,由于学生工作的交叉性与多功能性,出现了学生工作合力不足的问题。
第一,复杂的成长环境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西方国家加强思想文化输出,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校园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摇摆,波动性较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在大学开放与大学社会中心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身份从学生转变为学生与“社会人”的双重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第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化。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以及“00 后”的青年群体,在同辈群体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具有趋利化的倾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多种思想给大学生造成冲击,大学生不能够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出现了价值观模糊等思想方面的问题。
坚持立德树人,要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作为前提,高校学生工作难以达到效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的育人使命就很难完成。
坚持立德树人,要巩固思想道德素养的核心地位。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国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德育,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加强青年的德育工作,教育广大青年学会做人的准则,学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坚持立德树人,要建立一支“尚德”的学生工作氛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为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高校的教师队伍要崇德、尚德,提高自身修养,极力营造尚德的学生工作氛围,广大教师带头树立尚德思维,带领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应该定期召开“评选身边的‘辅导员典范’”等活动,为学生确立标杆,利用榜样教育法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一,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要形成一个合力。在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中,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辅导员与团委书记等形成了一个“科层制”的学生工作队伍,三者要形成一个合力,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队伍要把握“分类指导”与“突出重点”两个方面,聚焦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师德师风。
第二,高校学生工作要贯穿大学生的各个过程。每一位大学生从大一进入校门到毕业离开高校,思想一直处于变化的状况,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教育,促进他们的成长。同时,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密联系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节奏,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学生群体特征,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社会变迁的新形势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工作。
第三,科学构建一体化学生工作体系。在“全过程育人”的指导下,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方位,充分发挥十大育人功能,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把握好外化与内化的关系、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校内与校外的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的关系,全方位推进高校学生工作。
第一,高校学生工作要把握高度,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担当起高校育人使命。高校学生工作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必须把高校学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高校学生工作要把握温度,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是我们工作的使命与舵盘,学生工作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参与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人文关怀。
第三,高校学生工作要把握深度,提高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总体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着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因此要提高学生工作的专业性,加强学生工作的实效行。
第四,高校学生工作要把握厚度,从多角度展开学生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创新工作方式,多角度展开学生工作;要创新工作思路与载体,全方位开展学生工作;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紧紧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认同,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的伟大使命。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工作和中心任务,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高校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下,坚持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