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咂文本“疑问反常”处折射出的多样人性格局——记录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几处微探究

2020-12-30 20:00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翁晓萍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司务长鲁侍萍周朴园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翁晓萍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的解读,同时也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读。文本细读需要借助文本呈现的语言文字和结构,去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并通过不断的追问,赋予文本无限的可能和意义。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索微探幽”,可以引导学生在有疑问、反常处多作停留,也可以尝试深挖一些看似“无疑”处,悟新意、创新境。同时,教师需要在做教学预设时敏锐而准确地捕捉文本的“要害”处,以期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人物方面做到事半功倍。

一、于文本矛盾反常处探究人性的自私

阅读《雷雨》时,学生留意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在认出对方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很是矛盾。周朴园一开始拐弯抹角地打听消息,还口口声声说“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他还保留了以前的旧家具,还记得侍萍的生日,就连侍萍因为生周萍生了病不能开窗户的习惯他都保留着,还特别喜欢穿她绣着梅花的衬衣,而且这些习惯他已保留了三十年。学生很明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思念没有停止过,也能够明白当年让鲁侍萍离开周家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内心满怀着愧疚和想念。但学生普遍很难理解三十年后当周朴园不经意遇到来周家找女儿的鲁侍萍,在确认身份后严厉决绝的表现。周朴园不仅质问鲁侍萍为何会来这里,而且“公开谈判”,无情地驱逐赶尽。他说:“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周朴园三十年来心里不是一直装着鲁侍萍吗?怎么相认后却对她如此冷酷呢?教师应于矛盾处停顿剖析,让学生探究人性,理解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解读。经过讨论,学生比较认同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爱的,但是比起鲁侍萍,他更爱的是他自己。爱情是无法与自私的周朴园现在要保有的名誉、财富、地位相抗衡的,所以他肯定选择打发鲁侍萍走,一如三十年前抛弃她一样。的确,周朴园的人性是复杂的,他确实是个伪君子,但他内心中也曾藏有一片柔软。

于文本矛盾反常处探究人性的自私,还可以在刘邦在鸿门宴中逃跑时的反常行为窥见一斑。刘邦逃离鸿门时,“置车骑,脱身独骑”,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按常理,五人策马飞奔才合理。让学生在文本此处停留讨论,刘邦为何这样部署安排?学生思维一下飞起来,热议刘邦只顾自己逃命,置手下将领生死于不顾,万一追兵杀来,有这四员猛将垫后应对,为自己赢得逃跑时间;若都骑马,追兵上来,这四位猛将可能跑得比刘邦还快,刘邦这样的部署可见他的自私用意了。

二、于文本人物互相质疑处明了人性的短视

阅读《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当作者质疑司务长要砍掉能固住流沙、五千米高原上唯一带来绿色的红柳,司务长理直气壮地回复四个对不对时,也让学生进行评判:司务长讲得在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分为两大阵营:有说司务长的经济账算得是对的;也有说司务长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而牺牲了环境,必将会导致自然界最残酷的报复,我们不是遭受到了沙尘暴的袭击了吗?中职教学课件里也引入了对比事例:三十多年前的阿里,人们为了生活需要而伐尽了高原唯一的绿树;六十多年前的苏联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了整整八百七十二天,后来城中弹尽粮绝,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饿死,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列宁格勒人却没有为了生计而砍伐一棵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于文本遗憾质疑处见识人性的磊落

《鸿门宴》一课,项羽因接受刘邦谢罪而不杀刘邦,痛失除掉刘邦的机会,导致后来局势扭转,一直被世人惋惜诟病。刚愎自用、妇人之仁这些评价一直加在项羽的身上。的确,按双方当时悬殊的军事力量来看,项羽对付刘邦绰绰有余。最终造成的遗憾只能归结到项羽当时真没有要除掉刘邦的想法。那是为什么呢?在学生的讨论中,项羽的人物形象渐渐鲜明起来。这次项羽被刘邦“戮力而攻秦”的说法迷惑,把刘邦军队视作起义的友军了,所以他的确没有除掉刘邦的想法。即使后来范增举玉玦示意也不理会,项庄舞剑也默许有人挡剑,他是不想偷偷摸摸地暗杀刘邦。学生看到了项羽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可让学生再结合《史记》或《史记故事》相关的资料,比较全面地收集信息,充分了解项羽这个人物,知道项羽是将门之后,崇尚一种高贵的英雄主义,最终宁愿自刎也不肯渡江退回江东,很是壮烈。

四、于文本感慨疑问处彰显人性的豁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为何苏轼在壮丽雄阔的赤壁单单回忆起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的英雄壮举?拿赫赫战功的年轻周瑜与被贬谪到黄州已两年有余、经历缺衣少食、饱尝人间疾苦的苏轼自己一比照,自然让人体会到苏轼的落魄和仕途上的不如意,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他应该感到苦闷消沉,词中自然而然地写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于是苏轼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有人说,这句感慨非常伤感消沉,也有人说这正是反映了苏轼的豁达乐观,到底怎样理解?有疑问处,不妨让学生仔细推敲一番。有学生分析,苏轼游赤壁时,与功勋卓著的年轻英雄相比较,自愧功业无成,很是伤感。但反过来看,不正是苏轼想再有机会建功立业的积极表现吗?不正是他心中还有梦想吗?否则他就不会苦闷了。还有学生分析,诗人一句“人生如梦”是道出他对生命的看法:一切都如梦境一般,转眼即逝,所以成功失败、富贵落魄,不必太在意,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由此,苏轼可以笑对人生,扛住压力,豁达乐观,泰然处之,这是如何豁达的处世之道,苏轼心里没有过不去的坎。当然,苏轼后来寻求机会再展抱负,也印证了这一点。最终,学生也不免感慨:“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另外,笔者推荐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也能更好地观照苏轼的豁达人性。

五、于文本情节陡转疑问处见证人性的无私

《士兵突击》中职课文节选部分,是“A 大队”选拔赛冲刺部分的场景。伍六一脚踝受伤,整个小腿已经肿胀(新伤和旧疾叠加,五年前的韧带拉断和这次选拔赛中踩空重摔撞到一块突兀的岩石上),不知还能撑多久?但他在最后冲刺阶段依然坚持着,还声嘶力竭地嚷着:“它还是条腿!不是吗?它长我身上我自己知道!”可见他是多么希望最后能胜出。可随着情节的发展,因为成才和许三多拖着他走而导致前进速度慢了下来,眼见后面的士兵慢慢追了上来,伍六一一次又一次地要推开战友,他不想拖累战友。他一次又一次地“愤怒”,一次又一次地劝说战友,尤其是对许三多宁愿放弃自己的名额也要执拗地推着他前进的行为既感动又无奈。后来被两位士兵赶超,他彻底下了决心,“本来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鸣枪公告了“放弃”的信号,情节陡转!学生品读文本到这个环节时,更加明白伍六一虽然很想坚持拿到名额,但为了不拖累许三多,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并对许三多最终拿到名额而开心,“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足见其无私的人性光辉!当然,同学们也看到单纯善良、执着坚毅的许三多也一心想着战友,也很无私。

六、于文本激辩疑问处读出人性的积极上进

课文《哦,香雪》中的香雪这位小姑娘的行为,激起了学生的辩论热情。有同学看不懂香雪的选择,她竟为了一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而误上火车、摸黑走了三十里地山路,并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去换回,直说不值得!但也有学生从文本细处着手,进行反驳,谈到生活在闭塞山村中的少女遭到同学对她木制铅笔盒的奚落和对她一天吃两顿的讥讽,感受到一种对贫穷的深深蔑视,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所以她为了赢得自尊,在当时狭隘的理解下,非常渴望拥有像同学一样的啪啪会响的塑料铅笔盒。还有学生更进一步,认为铅笔盒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明灯,照着香雪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路上不断前进,肯定香雪有理想、有追求……辩论质疑,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读懂了人性中自尊和积极上进的一面。

七、于文本反常震撼处追崇伟人的思想信仰

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文中提到声名显赫的托尔斯泰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学生在震撼之余,很是疑惑:一位著作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家,为何不能像歌德那些名人一样有个与声名相匹配的安身之所?为什么托尔斯泰要这样安排自己的后事?文中给出的答案是:托尔斯泰晚年想起童年时听到的美丽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所以,他的墓碑旁只有自己亲手种的树。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还需要补充相关的资料,推动学生去走近托翁。其中,专题片《信念·为了平等和自由》,可以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信仰和为人。托尔斯泰虽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力求平等。疑问处的敲打让学生更感动于托翁的人格美,为伟人的思想信仰所折服。

中职课文中微幽求索,不一而足。于疑问反常处的重点敲击,细细品读文本,才能发掘出文本那特有的张力,从而理解人物形象,品悟多样人性格局,作更深层次的感悟,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承载着多样人性的经典美文,不啻是最好的引导基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沉下心来,多加推敲,多加甄别。

猜你喜欢
司务长鲁侍萍周朴园
师长卖马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刘司务长
师长卖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