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插图,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30 20:00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肖丽春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想象课文阅读教学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肖丽春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插图的作用显而易见,用可观可感的图来表意,进而达到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的效果。当下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在配图上做得较好,基本做到插图全覆盖,这一举措显然是科学的,很好地贴合了低段学生的思维、兴趣特点。小学教学有别于中学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在初高中,教材插图的涉及呈递减趋势,因为低学段采用直观的图片会让学生更易接受,更能激发其兴趣,推进教学效果。

一、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早已跳出单纯地教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更积极地探索课程教学,做课程的开发建设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插图的地位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应当对插图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然而,插图的运用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都暴露出不少问题。

在教师方面,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常常忽略了插图的讲解,一味看重文字知识讲解的现象还比较多。插图作为一种教材资源,更有利于教师讲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但目前来看,教师对插图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插图的潜能还亟须挖掘开发。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往往关注学科知识,阅读中插图的位置显得比较尴尬,这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关注插图的教学,所以在课堂进行中没有插图的一席之地的现象屡见不鲜了。此外,少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注意到插图的作用,但在使用上,方式还较为单一,比较广泛采用的是选择和课堂主题内容相关的图片来制作PPT。在讲授时,向学生展示图片,期间简单提问,简单讲解图片人物、事件,这种插图运用方式还较为单一低级,仅停留在基本信息上,对于细节信息,诸如图书人物表情、心理活动、构图空间挖掘还不足。另外,师生有时候会对图开展小组讨论、设计配图,但在图的来源上,更多的是来自网络,自己制作、教学挂图很少,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夹杂着良莠不齐的作品。在读图方面,教师也缺乏一定的技巧,读图不同于一般文字材料,教师需要根据插图的难易、特点,来补充背景、说明解释。

在学生方面,盲目偏爱较为严重,注重游戏玩乐心理,希望插图越多越好,像看漫画来学习。喜欢彩色的动漫插图,注重插图的美观玩乐,没有回归插图是为学习服务的本意。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课被有趣的插图吸引,未利用插图学习,忽略掉文字知识,上课依照插图画画写写。在读图方法上,学生同样缺乏。由于年纪小,深受动漫影响,部分学生会将插图与动漫等同起来,殊不知,漫画与插图天差地别,一个为了娱乐,一个服务于知识。教学中的插图必须严谨、科学,才能作为权威的经典教材,所以学生不能以看漫画的心态浏览式娱乐,而是要静下心来看图背后的故事、知识、道理,要明白看图是为学习知识服务的,分清主次。

鉴于以上现状,造成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教科书编撰落后以及教师缺乏相应插图培训等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有效途径

(一)插图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佳,需要教师来创设、激发。而文本中的插图就可以帮上大忙,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脑活力、挑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让学生更能从容面对困难。此外,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天性爱玩,专注力不够,对于枯燥的文字接受力度不高。这些生动活泼的插画就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漫画一样,吸引孩子们本来不持久的注意力,启发学习动力。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其活动受兴趣支配。”所以,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单向输入知识,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中,采用插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深入阅读的切入点。

例如,学课文之前如能引起学生的疑问,学生阅读的兴趣将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如教学《咕咚》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小兔子的动作,抓住小兔子的动作进行认真的观察,就能发现:小兔子神情紧张,撒开四腿跑了。随之,问题就出现了——小兔子为何要跑呢?它跑去哪里?后来又碰见了谁?一年级小学生往往好奇心重,他们就会带着重重疑问去阅读课文,所谓的阅读兴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往往拿到书本便是翻看里面的插图,若觉得有意思的才去读文字。但由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如能借助文中的插图来学课文,那必将事半功倍。插图制作的初衷也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理解特点、生活场景设置的,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此外,由于图片的可观性、直观性的天然优势,它还能作为课本知识的有效延伸、补充,帮助学生理解那些偏难、不易感触、不易想象的场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文字性描述与插图的形象化表达,会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容易、更全面、更深刻。

例如,当学生遇到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时,教师若是进行冗长的说教,一年级学生原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此,不但会让他们觉得课堂索然无味,还可能使他们对阅读失去兴趣;但教师若能抓住文中的插图理解课文,那就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文中有五幅插图,每一幅插图都一一对应写了一个场景。学生对课文很感兴趣,但文中的生字却很难记,如“掰、摘、捧、扔、抱”。虽说学生借助做动作会读生字,但却是临时记忆,常常是记了这个忘了那个。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入文中的插图,孩子们通过图画上的形象动作,加深了记忆,随之牢牢记住了生字。也就突破了记生字这个难关。

(三)巧用插图,提高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较局限,表达能力还较为欠缺。要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里的语言表达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故事性强,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作为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素材。此外,课堂中教师还需要重视“鼓励”的作用,以及给学生创建有效表达的机会,训练学生通过图片表达故事的能力。

例如,课文《四个太阳》中的插图,画出了小朋友眼中的春、夏、秋、冬的太阳。课文上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你想为春、夏、秋、冬画上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于是,学生的答案五彩纷呈。有的说:“我要画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夏天,让花儿更加红艳。”有的说:“我要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冬天,让树儿更加翠绿。”此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讲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回答得简短、胆怯的孩子,要积极鼓励引导,如:“小王同学很棒,说想画一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夏天,让花儿更鲜艳,那么为什么是红色的呢?红色意味着太阳更大、更亮是不是?阳光越好,花儿就越红对不对?小王同学想得真棒。”再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复述。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这是一篇没有注音、文字较长的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单纯地阅读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此时,可以巧妙运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文中的五幅图,就如一本连环画,把故事串在了一起。学生只需根据插图就能知道文章的大意,把文章读短,那么接下来的复述就轻而易举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看这五幅图,看一看大概有什么,再通读一遍课文,为这五幅图取名字,通过小组讨论,综合组织语言,说一说每个图的故事、画的是什么,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利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观察插图离不开想象,教学中要使这些画面发挥作用,让学生透过图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丰富课文插图里的形象,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语文要在锻炼学生表达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厚植人文经典文学素养。如在讲孟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来说从图中看到什么、想象出来怎样的画面。可能有的同学会看到一位女人在缝衣服,那我们就引导:这个女人是谁呢?是给谁缝衣服呢?为什么要缝衣服?以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想象,得出原来这个女人是一位母亲,是为将要远行的儿子缝衣服。这些静态的插图就犹如漫画,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而迸发出想象力。所以,插图对于一年级语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对学生想象力的塑造功不可没。

例如,《文具的家》一课,只读文本,学生获取的知识很有限。此时,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画面,展开想象:从妈妈的表情中,想象一下妈妈可能会说什么呢?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马上就有学生说:“妈妈说,贝贝你怎么这么不爱护文具,昨天刚买的铅笔就丢了。”还有的说:“妈妈很吃惊,很生气。”在理解了妈妈的心情之后,引导学生再次利用插图,观察妈妈的神态,并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妈妈在和贝贝说话时的亲切与和蔼,而后渗透“要爱护文具”的主题思想的教育,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又如,《一分钟》这篇课文, 文末写道“元元非常后悔”,元元为什么后悔?如何理解“后悔”?教师可以顺势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最后一幅插图,观察元元的表情,想一想:老师还和元元说了什么?元元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一学生说:“元元很后悔多睡了一分钟,导致最终迟到了20 分钟,他觉得很不应该。”另一学生说:“元元说他以后再也不会多睡了,要做个守时的好孩子。”如此一来,图文互补,“后悔”的意思跃然纸上,“珍惜时间”的意义深入学生心中。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丰富多彩的图画格外感兴趣,值得教师珍视。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巧用课文中形态各异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教学课堂丰盈起来,让学生乐于学语文,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