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12-30 20:00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五中学周晓霞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高中历史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五中学 周晓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爱国主义教育是赋予历史教师的时代命题,教师应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等,激发高中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

爱国主义教育从概念上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有所不同。21 世纪中国的爱国主义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

对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之一,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这一点都有明确地强调和说明。可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总是令人担忧。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抽象的情感和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免流于形式,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尽管高中的基础教育已由“应试教育”状态全面转变为人文素养教育,但还是有很多地方的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技巧的提高,而把爱国主义情感忽视了。面对新课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已是时代的需要。而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全能型人才更是高中历史教育必须要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多媒体网络时代,庞杂多样的网络平台对青少年的冲击很大,如何引领高中生正确、有益地使用网络媒体资源是刻不容缓的课题。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导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时代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重大变革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密切交流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对中国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教育界亦是如此,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上升,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更是不甘心。这就更加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深入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爱国主义真正深植学生内心,从而增强学生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灵魂

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在历史教学中,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岁月,曾经的辉煌、文明与强盛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国远古的居民,夏、商、周的奴隶社会,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唐的繁盛,宋的发达,元的广博,明清制度的调整……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多少璀璨的文化与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遗迹,无不令世人趋之若鹜、争相观看。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何等骄傲自豪!面对壮丽的历史画卷、举世瞩目的人类遗迹、世界争相学习的文化艺术传统,青年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

近代史的学习又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面对落后的中国,列强蜂拥而至,中国人民从此生活在疾苦之中,没有生存的自由选择,泱泱大国被动地任人宰割。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走上了探索、学习的道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戊戌变法进一步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深入到思想领域,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更让中华儿女看到了新的希望,历经几代的拳拳爱国之心的仁人志士助我中华摆脱奴役。百年的抗争史,爱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与日寇拼命抗争,结束了被日寇侵略欺凌屈辱的岁月,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振兴。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在新中国的建国伟业中,为人民的生存尊严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些足以激起青年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心。“少年强则国强”是一句永不过时的名言。历史教师在历史史实的讲述中,要让学生明白应做一个有祖国尊严、有爱国之心的民族继承者。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历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树立历史观念、培养历史思维,培养中学生在当代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历史责任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历史课程定位如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所以,本课题中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还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

(一) 国情教育

正确认识国情,把握爱国主义主题是高中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教师正确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积极调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中,相对而言,思想意识与国民综合素质并没有及时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的爱国思想也应该同步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才能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保持中华民族应有的民族尊严、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确立的黄金时期,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容易受到不稳定、不健康的思想及不良媒体宣传的影响。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及时讲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及期望,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引导与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是青年一代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重要向导;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大志;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应把握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渐进性特点,在史实、史料以及教学实践中全面展开。

一是从高中历史教材中挖掘爱国主义题材,列举史实,展开史料,对青少年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进行正面引导。将图文资料及史文轶趣穿插在史实的讲述与评价中,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热爱祖国之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是讲解历史人物事迹,从而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责任感。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生动鲜活的英雄历史人物,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志士等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和高贵品质都值得学生学习。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影视视频,例如,《黄海大战》《厉害了,我的祖国》《长征》等,从影片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对祖国增进的自豪感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三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古今对照、横向比较等,对历史进行反思,汲取历史精华。在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中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循序渐进地分析对比史实,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自主学习中理解历史,增进爱国热情。

四是结合线上史料,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要求学生检索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阅读分享,增强学生探索学习历史的兴趣。每年纪念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时,组织学生探讨和发表爱国演说、讲述历史故事等,深入了解祖国历史和发展现状。

五是营造关注祖国的氛围,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理念,将青少年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崇高志向有机统一。在祖国重大纪念日,例如国庆节、抗战纪念日、五四纪念日等爱国节日,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英雄纪念碑,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爱国演讲,感受革命志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情怀,纪念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爱国主义觉悟,牢记爱国使命。

历史探讨世界人文政治发展的格局,浓缩记录祖国文化、中华民族成长的史实,以及总结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历史课堂讲述史实、阅读并分析史料,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将传授历史知识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让广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爱国热情、爱国意识、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尊心,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高中历史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