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利
摘 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开端,是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人格的建立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语文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源泉和根本,是语言和文字的融合,自始至终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一席之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包括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学习,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阅读水平体现在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中,并决定着他的写作水平。因此,如何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技巧性练习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其他学习能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科学的教学办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单纯的灌输。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思考学习内容,无法真正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这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语文阅读学习失去兴趣。
同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按教学大纲和课程任务目标分解教材内容,再根据考试重点展开讲解,使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师生间缺乏有效的良性互动,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要求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因此,教育部门提高了对他们的语文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挖掘细节信息体会作者感情,同时可以根据文章背景与内容进行合适的推理,提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阅读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方式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以兴趣为基础,只有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好奇,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有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若一味地让学生以书本文字为中心展开阅读,很容易使他们在枯燥的过程中对“读”的行为产生厌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文章用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被掠夺、毁坏的过程,旨在通过其今昔情景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由于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且大段的景物描写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有关圆明园昔日景象的纪录片,或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真实、直观的视觉对比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给他们强烈的情感冲击,让学生切实了解屈辱的过去带给我们的伤害,达到教育目的。
(二)尊重每一名学生
教师要意识到,由于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的不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发展不平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灵活应用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技巧的训练。
(三)增加閱读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赖于课内的教材,虽然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能够向学生传递一定的技巧,但有限的练习并不能使学生完全吸收这些知识,适当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也是必要的。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毛泽东其他以“长征”背景为题材的文章对本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中分析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式,深度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并在其影响下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随着前人的脚步奋勇向前。
(四)注重基础训练
文章是由字、词、句按一定的语言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其中陌生字词的含义,为后续阅读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取略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古文词汇,并结合注释对其进行讲解。在解决了学生的基础问题后再引导他们学习整篇文章,促进他们理解其中的情感色彩,感受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为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技巧性训练和教学,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实现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林芬.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50.
[2]伍演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30):85-86.
[3]何海.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95.